秋色艺术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佛山秋色的起源
佛山秋色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永乐年间(1430-1425),秋季丰收后的一个夜晚,一群孩童用茭笋壳扎成龙形,并在龙的身上插上香火,以竹杆舞动火龙,口呼鼓乐,游舞街巷之中,深夜方休。此举被人所赞赏,因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娱活动,而内容日渐丰富,亦成为具为地方色的佛山秋色。
佛山,是岭南著名的秋色之乡。佛山秋色,是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民间举行庆祝丰收,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秋色的历史
佛山自古以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而闻名,为我国的“四大名镇”和“四聚”之一。而每次秋后的秋色活动亦是佛山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古书上不乏对秋色盛况的记载,据清乾隆十八年《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会城(指广州)喜春宵,吾乡(指佛山)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色选色,角胜争奇,被妙童以霓裳,肖仙子于桂苑,或载以彩架,或步而徐行,铛鼓轻敲,丝竹按节,此其最韵者矣。至若健汉,尚威唐军、宋将,儿童博趣,纸马火龙,状屠沽之杂陈,挽莲舟以入画,种种戏技,无虑数十队,亦堪娱耳目也。灵应祠前,纪纲里口,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如此描述,生动记载了当日出秋色的盛况。
秋色的形式
秋色活动具有严格的形式和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分成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共六色之多。内容有起马、开路队、大灯笼、唢呐队、马色、头牌幡旗、罗伞、耍龙灯、灯色、合面、担头、车心、陆地行行舟、十番、锣鼓柜、扮演戏剧、大头佛、踩高跷、狮子队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秋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如现代花车队和体育竞技表演等都是后来加上的。
佛山秋色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名扬海内外,正如郭沫若同志对秋色的评价:凭将秋色千张纸,夺得乾坤万象春。神似人灵神已废,而今百姓尽为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