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诊脉法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2
转发:0
评论:0
诊脉法,诊脉又称切脉,是中国医学一项独特疗法,是中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诊脉又称切脉,是中国医学一项独特疗法,是中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之一。据中医的理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病的属性是寒还是热,机骨正气是盛还是衰,以及测知病因,病位,判断病人的生死,调理虚实。上图为扁鹊画像。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至今天下言脉者,由鹊也。)明确指出鹊是利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第一人。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曾学医于长桑君,善用各种方法治病,他通过切脉,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传说当时赵国的赵简子有一次得了重病,已经昏迷了五天,国中的官员都很焦急,就请来了扁鹊。扁鹊通过脉诊,断定赵简子病是由于血脉不通畅造成的,很快便将他治好。当时的人都认为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实际上,扁鹊是通过脉诊了解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中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了。

诊脉法是中医诊断学上一大创造。据(黄帝内经)记载,有三种诊法,后世采用的是其中之一的(寸口诊法)。腕部挠动脉搏动处,可分为(寸,关,尺)三部,以挠骨茎突(高骨)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中医切脉检查患都的脉象,用中指按(关),食指按(寸),无名指按(尺)。他们认为左手脉象与肺,脾,命门(肾阳)相应。常人无病为平脉,医都依平脉作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病脉。切脉时,用不同指力候测,叫做浮取,中取,沉取,由轻按而重按,细心体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医学源流论―卷上诊脉决死生论
生死于人大矣!而能于两手方寸之地微末之动,即能决其生死,何其近于诬也。然古人往往百不失一者何哉?其大要则以胃气为本。盖人之所以生,本乎饮食。灵枢云:谷入于胃,乃传之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寸口属肺经,为百脉之所会。故其来也,有生气以行乎其间,融和调畅,得中土之精英。此为有胃气得者生,失者死,其大较也。其次则推天运之顺逆,人气与天气相应。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又其次则审脏气之生克。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又其次则辨病脉之从违,病之与脉,各有宜与不宜。如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热寒之症,脉宜洪数,而反细弱,则真元将陷矣。至于真脏之脉,乃因胃气已绝,不营五脏。所以何脏有病,则何脏之脉独现,凡此皆《内经》、《难经》等书言之,明白详尽。学者苟潜心观玩,洞然易晓,此其可决者也。至云诊脉即可以知何病,又云:人之...
· 揭秘:世界各国古代医学是如何诊脉的
导读:脉诊在我国历史悠久。去医院就诊医生都会先把脉,然后就是各种检查,X光啊、透视啊啥的。那么古代病人就诊,医生是如何把脉的?为大家盘点了世界各地古代医学如何诊脉?阿维森纳的“情人脉”“伊本·西纳(IbnSina)把他的手指放在女病人的脉搏上,并开始提及不同地区的名称,直到当提到某个名字那一刻病人脉搏出现一个奇怪的震颤。然后,以同样的方式确定街道、房屋,最后当提及某个人的名字时病人脉搏出现同样的震颤。这时,伊本·西纳就可以确定某某地区、某某街道、某某房子中的某某人正是这位女病人的情人。”网络配图以上是流传在阿拉伯地区的一则轶闻,记述的是医学史上唯一堪与盖伦比肩的“医学大帝”阿维森纳(生卒年980-1037)创立的“情人脉”。据说,阿维森纳还利用这种高超的脉诊测谎或者侦探技艺帮助某位苏丹人找到了他妻子的奸夫。阿拉伯版“悬丝诊脉”据传,阿维森纳稍晚时期的一位着名医生声称他甚至不需要触碰患者,而...
· 古代太医如何为皇帝妃子看病的?古代悬丝诊脉之谜
揭秘古代太医如何为皇帝妃子看病?太医,古代医生的职称。指封建社会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上层统治阶级服务的医生。“太医”一职最早诞生于何代?据秦有太医令一职而推断,既有太医令一种管理职务的设置,就应该有被太医令管理的太医的存在,但因缺乏可靠的资料证实,尚难确认秦时就有太医一职的设置。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时已有太医的设置。太医在汉代就设立官职。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东交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院中的官吏和医...
· 脉经―脉经卷第四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脉一动一止,二日死。二动一止,三日死。三动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四动一止,六日死。五动一止,五日死,或七日死。六动一止,八日死。七动一止,九日死。八动一止,十日死。九动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十动一止,立夏死。十一动一止,夏至死。十二、十三动一止,立秋死。十四、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二十动一止,一岁死,若立秋死。二十一动一止,二岁死。二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三十动一止,二岁若三岁死。三十五动一止,三岁死。四十动一止,四岁死。五十动一止,五岁死。不满五十动一止,五岁死。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脏无气,却后三岁,麦熟而死。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脏无气,却后二岁,桑椹赤而死。脉来十投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得节不动,出清明日死,远不出谷雨而死。脉来五动而一止者,五脏无气,却后五日而死。脉一来而久住者,...
· 悬丝诊脉是真的可以看病吗?乾隆与御医斗智斗勇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当中,有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那么问题来了,女病人得了病,男大夫该怎么给她看病呢?对于这一问题,看过古装剧的我们当然知道了,可以悬丝诊脉呀,将一根丝线绑在病人的手腕上,然后大夫就靠这根长长的丝线来判断病人到底得的什么病。可电视剧毕竟是虚构的,历史上果真有悬丝诊脉的说法吗?有哪些悬丝诊脉的真实故事呢?话说乾隆皇帝和御医之间就发生过这么一出斗智斗勇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乾隆派了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从太医院请走了一位当值的宫廷御医。当时,御医看小太监着急得不行的样子,就问小太监到底是宫里的哪位贵人出了事,谁知小太监却模棱两可回答不上来,只一个劲的让御医快快跟他走。御医见问不出什么,也不纠结,提上他的专用工具箱就跟小太监说:“请公公前面带路。”走了一会儿,终于见到了乾隆,当时御医给后宫妃嫔看诊都是用悬丝诊脉的,御医来了,乾隆也不多说,直接就让他给内殿之人看病,可怜御医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