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0/a617c7ff-297d-4f53-9175-fa4025c2de7b.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0/4804dd27-e054-4682-b8fc-5f7cd2995e8b.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0/30d2fc92-3ca4-4226-b2c6-c9b873e0d5ab.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0/0644e2f5-3481-45a5-b218-b878597aa341.png)
青海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添新秀“道拉”入选
青海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添新秀“道拉”入选,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婚礼歌(
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婚礼歌(“道拉”)和《目莲宝卷》入选,其中土族婚礼歌(“道拉”)入选民间音乐类,“目莲宝卷”入选传统戏剧类。至此,民和县已有三川土族纳顿、七里寺花儿会、财保神、土族婚礼歌、《目莲宝卷》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土族婚礼歌又名“道拉”,是民和县三川土族人民特有的传统婚礼歌,广泛流传在官亭镇、中川乡、杏儿乡一带。“道拉”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内容丰富,体式自由,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土族的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法等知识,都比较系统、完整地保存在“道拉”里。“道拉”是土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土族文化的重要资料。
《目莲宝卷》现存于民和县以南20公里处的麻地沟大龙山能仁寺。该寺因多次举办“刀山会”而闻名西北,据资料考证,该寺最后一次组织上“刀山会”是1945年正月。上“刀山会”的剧本《目莲宝卷》是民间戏剧作家在唐朝说唱文学《目莲救母变文》的基础上集体改编、创作而成,是对变文的继承和创新,肇始于元末,兴盛于明清,它同《目莲救母变文》一样,为黄河以北首次发现的目莲戏。《目莲宝卷》共分十卷,有近百个角色,演出完毕需15天时间,这在我国戏剧史上前所未有,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戏剧中的一朵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项羽传说”“虞姬传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羽传说”“虞姬传说”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08-3100:07来源:宿迁日报我有话说本报讯(记者王国康通讯员卓培培)近日,省文化厅发布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录,其中与项王故里景区相关的“项羽传说”、“虞姬传说”榜上有名。“项羽传说”、“虞姬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明代,到民国以后,传说的内容日渐增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文化部门开始重视收集编写关于项羽虞姬传说的资料,其中,项羽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使得项羽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使得项羽传说能够在宿迁人民心中落地生根。项王故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羽是宿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他和虞姬共同演绎的“霸王别姬”故事,家喻户晓,一直传唱了2000多年。项王故里景区将结合这两个传说,加强对西楚文化的研究,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光大的同时,充分放大入选省级非遗的契机,让这一难得的历史文化变为有形的旅游资源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相关的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各项计划,并通过了一些相关的文件。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在巴黎举行。10月17日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一项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的国际公约,也为各成员国制定相关国内法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公约的宗旨如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鉴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公约规定,在满30个国家申请加入公约后,公约才能生效。2006年1月20日,罗马尼亚成为第30个缔约国。根据公约34款,它于3个月后生效。[1]6月29日,与会的45个缔约国经投票选举产生了由18...
· 何必阔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imgs1.zupu.cn/u/cms/he/201606/291626483m5t.jpg)
何必阔,男、汉族、1977年6月出生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毕业于北京人民大学,现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化厅评定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纻漆器”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陶艺塑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温州分会副主席、温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温州夹苎漆器博物馆馆长、苍南县何氏夹纻漆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得龙港十佳群文先进工作者、龙港十大杰出青年、苍南县首届十佳非物质传承人、苍南县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十大文化苍商、首届温州民间文艺人才、首届温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何必阔(中)与妻子周玉琴、哥哥何必干制作漆器雕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珍品。雕漆始于唐代,成熟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雕漆所用的原材料是天然大漆,环保自然,它防腐、耐酸碱,不掉色,如不...
· 青浦民间茶道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柴板响声大/茶水香油糯/阿婆阿婶闲话多。”青浦商榻镇,昨天12点半吃过中饭,住在一条街上的八个老婆婆来到金兰宝婆婆家吃茶咯!茶水不断添,茶点就是自家腌的咸菜萝卜干,小屋子里不停传出“哈哈”的笑声。岁月悠悠,转眼间商榻的婆婆们喝这“阿婆茶”已有整整700年了。上世纪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勤健教授等一行人来到商榻,“阿婆茶”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时隔20多年,去年,青浦区各个乡镇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普查员并没有申报“阿婆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核专家,陈教授想到了“阿婆茶”这种民间生活茶道,他建议普查员再去看看商榻“阿婆茶”,并将它作为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去年开始,调查员重新深入民间,流传了700多年的“阿婆茶”终于浮出水面。在商榻采访时,77岁的商榻“故事大王”凌林生说,“我伲商榻人全是喝‘阿婆茶’长大的,我们希望这种古老的文化能保护起来,源远流长。”本报记者顾佳实习生陶捷一杯...
· 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的皮影展品: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李韵摄6月19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湖南、湖北、福建⒑D系雀鞯厝褐谠谡庖惶烀寤城原,在这一天龙舟竞渡,在这一天分享我们古老民族的文化之美。?月9日“文化遗产日”之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在端午节的日子里继续升温。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而兴奋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解决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学界、传承人,谁唱主角日前,记者参加了一个名为“传承人与学术界的对话”的学术研讨会。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是,与会者中有一半是遗产传承人。在记者有限的视野内,这是首次将传承人请到学术研讨的现场、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平等对话的研讨会。在以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议上,记者注意到,与会者中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DD政府代表,也有研究主体DD学界代表,还有宣传主体DD媒体代表,但唯独不见保护工作的主角、非物质文化遗...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1.zupu.cn/static/mweb/img/kfer.jp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