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2009考古惊天大发现(四)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2009考古惊天大发现(四),一、巨石群的科考价值:在发现九龙石的地方,发现巨大石块几十块,且呈人为的扇形排列
一、巨石群的科考价值:在发现九龙石的地方,发现巨大石块几十块,且呈人为的扇形排列。由此可推断:该地区曾有过史前人类活动史。应为远古人类崇拜神山、神石提供了有利实证,尤其对金源女贞人类祖先崇拜神山神石文化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证一、  白石神崇拜: 羌族人有以白石作神灵象征而崇拜白石的灵物崇拜传统。
  传说,居于西北草原的古羌人在被迫迁徙途中,路遇敌兵追击,幸有天女及羌人祖先自天上抛下三块白石,变成三座大雪山,阻止追兵前进,羌人才得以南下,到达松潘草原,并继续南迁茂县。羌人在此游牧时,又受到一支称为“茂基”部族的侵扰,羌人以白石对付戈基人的白雪团,首战告捷,并继而全部得胜,此后羌人得以在岷江上游安居乐业。为报答神恩,羌人以白石作为天神的象征,后来又作为一切神灵甚至祖先的象征而进行崇拜。在羌族地区的山间、田地、林中、屋顶、门窗、室内,均有供奉白石习惯。而在羌人平顶住屋的顶部一般则供有五块白色的石英石,以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 
证二、[原创]满族萨满教自然崇拜―神山和神石 作者 长白山 日期 2006-4-28 9:00:00

满族萨满教自然崇拜―神山和神石

  东北各民族都有祭山习俗,它的起源比萨满教更为古老。祭山之俗虽在东胡系各族中最为突出,但在肃慎―满族系中也并非无遗迹可寻。据说在公元6世纪时,��H人曾把一座叫“阿克塔”的山当作神灵崇拜,甚至对山上的狼、熊等猛兽均不准触犯。勿吉人崇拜“从太山”的风习,金代女真人则崇拜长白山。这种崇拜代代相传,在满族神话中,形成不少关于“白山主”(即长白山神)的篇章,人们把白山主看成满族的保护神。这种崇拜显然在清朝统治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影响,所以清圣祖玄烨曾派遣大臣拜祭长白山,并“诏封长白山神秩祀如五岳,自是岁时望祭无阙”。(《清史稿》卷83《礼志二》)直到近代(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还有“加太白山神日保民”《(清史稿》卷83《礼志二》)之举。不过,这时的望祭已掺杂了历代汉族皇帝封禅礼制的影响,不完全是满族原始的山岳崇拜观念了。

  满族还有祭神石的习俗。直到民国时期,黑龙江宁安一带满族人家院内的神竿下,还必须放置三块石头,据说可以辟邪除妖。对这些神石的来历,满族人有不同的解释。比较普遍的说法,神石是老罕王努尔哈赤早年采参时,在山上支锅做饭用的,这当然是一种附会。对于神石的来历,程迅在《试论满族所祀神杆与神石的来历及其性质》一文中认为:“神石很可能是圣山的象征,神石就代表他们先祖世代赖以生存的民族发祥地,对某些满族来说,就代表长白山。”(《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4期)黑龙江阿城镶兰旗屯郎姓满族传说:“神杆下所放的神石,就是我们的祖先,它代表长白山。我们的祖先在那里生活过,从那儿搬出后,为了忘记先人的根基,所以放一堆石头代表长白山。”(《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4期)

  在那木都鲁氏族中,对神石来历却有不同说解。据说,他们的祖先曾生活在荒凉贫瘠的地带,那里除了石头什么也没有。多亏一位老人的指点,他们才学会用石头制作器皿、石弩、石镞,并用它们习艺练武,生活才一天天富裕起来,部落也一天天强大了。因此人们尊老人为“石头玛法”(玛法即满语“祖宗”之意),神石和“石头玛法”就成了这一带满族先民祭祀的祖先神。肃慎―满族系历来以制造��矢石�e著称于世,直到明代女真,尚有“石�e黑龙江口出,名水化石,坚利入铁,可锉矢镞,土人(即女真人)将取之,必先祈神”(《明一统志・女真》。转引自《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的习俗。因而,将祭神石的习俗解释为从这种“坚利入铁”的偷偷产生的崇拜,可能也不无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2009考古惊天大发现(五)
巨人脚印的发现,为远古巨人存在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为科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该巨人脚印长110厘米,宽45厘米,深5厘米。其前脚掌与后脚掌的比例与现在人比例基本无异。燧人氏部落分支华胥氏便是伏羲的母亲所领导的部落。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说的便是燧人氏的时代有巨人生活在雷泽一带,华胥氏的脚踩到巨人留下的脚印,便有了身孕,在古代成纪的地方生下了伏羲。这便是伏羲出生的传说。燧人氏时代在公元前28000-公元前10000年之间,为旧石器时代,还没有文字记载。关于九龙石上巨人脚印的推理:该石上的巨人脚印长110厘米,宽45厘米,深约3-5厘米。1、以姚明为例,姚明脚长31厘米,身高2.26米,体重140公斤。推理可得,巨人的身高应该是8.01米,体重为496公斤。2、以恐龙时代为例,地球上最大的恐龙为震龙,长...
· 别了,2009
妈妈,今天是2009的最后一天。这一年,我永远都难以忘记,却真的想删除这段记忆。。。想起你走的那天,心里还是象被某种力量掏空一样的感觉,风还是嗖嗖地往心上的窟窿里灌。妈妈,你去到的世界也会有新年吗?你会和亲人们一起倒数吗?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我真的很想很想再拥抱妈妈一次,那怕在梦里也好。我会好好地生活,妈妈你也一定要往前走,不要牵挂我们,要开开心心地去体会和享受新的世界。有什么愿望,就来梦里告诉我,我会尽力去完成。新年快乐,妈妈
· 考古大发现!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
求雨台因隐藏在深山密林,所以保存完好。继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日后,新会区博物馆近日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的线索,在石刻附近又找到了已久的“龙王坛”!所谓“龙王坛”,是指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此前,“龙王坛”的消失曾让不少考古迷为之心痛,而此次“龙王坛”的重见天日可谓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考古人士介绍,此次龙王坛的发现,在考古价值上甚至比“喷雪飞涛”石刻的发现更胜一筹。“龙王坛”藏身深山9月20日上午,新会区文广新局在新会区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副馆长林文斌向媒体介绍了“龙王坛”的历史以及发现的全过程。“龙王坛”是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其历史非常悠久,由明代新会知县,也即陈白沙的学生丁积筑于明代,清代康熙、新会县志和陈白沙文献均有记载。发布会后,南都记者跟随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圭峰山,一睹龙王坛的真...
· 考古大发现:揭秘赵廷隐墓地之谜
导读:赵廷隐(884—950)后蜀开国功臣,五代时甘肃天水人。初为后梁裨将。后唐时随孟知祥入西川,因功充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长兴元年(930)底,率军扼剑州(今四川剑阁),破后唐石敬瑭军,遂为昭武军留后。三年,又为孟知祥破东川节度使董璋,入梓州,杀董璋,以功为保宁军留后,镇领阆、果、蓬、渠、开五州。孟昶立,加兼侍中,为六军副使。后官至中书令。网络配图赵廷隐官至太尉,位列“三公”;该墓系至今出土的五代时期第三大古墓。有270平方米,历千年,内壁仍见凤鸟、卷云等彩绘壁画;多件色彩鲜艳的伎乐俑组合,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队;3000的墓志铭,记载了赵廷隐的出生地、经历及生卒年份及家眷情况;棺台摆放为南北朝向,可能是为了与3位夫人同葬,方便摆放。历经5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一座坐落于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一组大型竖穴砖室墓,在沉睡千年后,重见天日。墓葬主体部分为一个长15米、宽18米的大型墓室,内壁全彩...
· 探索秦始皇陵惊天秘密:近40年“最重大发现”
自从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近40年的“最重大发现”首次公布世人。一起围观,看都有哪些秘密被揭开!新的发现:公元3世纪,希腊与中国已经有密切接触网络配图中国秦始皇陵墓遗址高级考古学家李博士说:我们有证据表明,在古丝绸之路开启前,秦朝已经与西方有了密切联系。这远远早于我们之前的推测。秦始皇陵是中国墓葬中最早使用真人大小的人类塑像的陵墓。在秦朝之前,考古发现的雕塑全部是20厘米(8英寸)高的简单小型雕像。兵马俑从何而来,并由谁而造,一直是一个谜。李博士相信这种制作技术以及雕像尺寸的巨大变化,肯定是因为受到了中国之外文化的影响。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中国艺术史主席LukasNickel教授认为最近在秦始皇陵发现的百戏俑可以证明这个惊人的新理论。在马可·波罗造访中国的1500年前,东方的中国文明已经与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在人口、文化、技术方面存在交流。这个发现一旦被证实,将成为西方和中国文明第一次有历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