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明朝迁都北京的利弊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11
转发:0
评论:0
论明朝迁都北京的利弊,成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北京,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北方边防,更重要的原

成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北京,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北方边防,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远离亲建文帝的南方。这次迁都的利弊:

一,首都位于边境,对于国防要求太大,使得边境部队没有多少战略纵深,回旋余地很小,于国防有弊。后来北京北有蒙古,东北有满洲,西和南有农民军,崇祯想跑都跑不了,只能坐以待毙。

二,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是江南一带,北方已经无法支持首都的巨大物资开销,而是靠大运河运输从南方供应。国家为了供应首都而将江南物资财富不断运到北方,结果是拖慢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实际非常不利。自唐以后中国南方的经济地位已经超过北方,政治中心也应当适当南移。

个人认为,迁都北京只应当是一时之举,不应作为长久之计;成祖戎马一生,他有能力北伐蒙古,保卫北京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后来的哪个皇帝自信有这个本事?像英宗那样傻乎乎的被俘么?因为要求每个皇帝都有文韬武略的能力是极其不现实的,把都城设在北京已经不能起到最开始想要的效果,反而成为国家的负担,那继续留在北京就没有意义了。后来的皇帝应当迁回南京。

个人认为比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以南京作为首都,皇帝坐镇领导全国;北京作为陪都,让太子成年后驻北京守边,把边境事务和北方部分地方事务交给他。这样做,一来可以锻炼太子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为将来登帝位做准备;二来培养太子的精神,免得在江南文弱之地失却尚武之风;三来让太子远离政治斗争中心,少一些官场乌烟瘴气之风,也预先确定地位继承人,省得有众子争太子位的烦恼;四来让太子能够养一些值得信任的文臣武将,将来登大宝之时能马上有可用之人,不至于令朝廷老臣势大,倚老卖老;而且因为是太子守边,边防必然受重视,这样,加强北方边防的作用也达到了。

当然,不能马上给太子太大的权力,毕竟一开始就把重要的边境防务交给一个外行人是不行的,一定要先派一些能人来辅佐,待太子政治军事上都锻炼成熟之后,再许以重任。

如此,明朝那些昏庸的皇帝恐怕就不会那么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迁都北京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坛庙][午门]午门是故宫四座城门中最壮观的一座,历来是宫廷禁地,只有少数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特别是正中的门洞,为皇帝专用的御道,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由此进宫,或都殿试传胪状元、榜眼、探花由此出宫。今天,午门已成为从南边进入故宫参观的入口。[故宫全景图]北京宫殿、郊庙的大规模营建开始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历经四年完成。皇城位于元都旧址,只是稍微东移,有奉天、华盍、谨身3殿,乾清、坤宁两宫及午门、西华、东华、玄武4门等,完全同于金陵旧制,只是比其更为壮丽。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北京宫殿修建已到了收尾阶段,钦天监奏明年五月初一为吉日,应御新殿受朝贺。朱棣开始正式迁都北京,诏示天下,并遣户部尚书夏原吉诏皇太子及皇太孙,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后又下诏,从第二年正月起,北京为京师,设六部,去行在之称,并取南京各印信给京师诸衙门,另铸...
·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揭朱棣迁都北京的真相
明朝的朱棣在历史上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于他的所作所为亦是令人感到疑惑。而明朝朱棣皇帝为什么迁都北京也是令人非常不解。接下来我一起来看看这迁都的其中真相是什么。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是中国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处遗址。网络配图明十三陵中的首陵,是成祖永乐皇帝的长陵。这位皇帝虽在明代历史上的名气很大,却不是遵照封建帝位继承法,用和平的手段当上皇帝的,而是以武力强取豪夺争得了天下。原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死,不得已只好改立皇太孙朱建文为合法继承人,另外分封诸子为诸王。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继任,是为建文皇帝可是好景不长,他驻守北平的叔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也就是说以铲除现任皇帝身边的坏人为名,起兵推翻了他的统治,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以胜利者的身份做了皇帝,这便是明...
· 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1、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永乐帝认为,北平风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梦,而南京有鬼魂犯驾,风水对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2、北京是雄险之区,位置重要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当时的故元势力,“控弦之士,不下百万”,严重威胁明朝北方安全。都城设在北京,“天子守国门”,利于北边防务。3、北京是居中之地,交通便利古代交通不便,四方入贡,道里均匀,为联通九州八方,都城位置宜居天下之中。盛明疆土,北到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南达曾母暗沙,北京的地理位置,约略南北居中。那时候没有汽车、飞机、高铁,交通主要靠陆运和水运——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大江河,北京则为这条大运河的起点。4、北京是帝王之都,积淀丰厚北...
· 在历史上的今天,明朝正式迁都到了北京。
明成祖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从北平发动“靖难之役”,攻占京师,夺取帝位,初时仍定都南京。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国都于北京,并改北京为京师,同时复原南京的名号。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机构。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
· 明朝永乐帝朱棣执意要迁都到北京的内幕
其实早在朱元璋的时候就有迁都的想法,为此,朱元璋把金陵改为应天府,称南京,以开封为北京,把自己的老家后来的凤阳府定为中都,朱元璋有意迁都关中,晚年派太子朱标考察陕西,可惜太子回来后就病逝了,朱元璋年老,有心无力。朱棣即位后就把北平改为顺天府,定为北京,四年后开始营建北京宫殿,燕京是朱棣的龙飞之地,朱棣即位七年后长期住在北京,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迁都北京最主要的目地是:巩固兴王之地和力争控制四海。《明太宗实录》中记: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辛卯,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奏称:“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明史》中说,李至刚“为人敏洽,能治繁剧,善傅会,首发建都北平议。”看起来,以北平为北京,话虽出自李至刚之口,实际上还是明成祖本人的意思。不过李至刚等人这时尚未理解明成祖的真正用心,那绝非仅仅因为北平是他“龙兴之地”,更为关键的还是统一形势的需要。迁都北京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