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时期吴国的制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8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期吴国的制,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吴国,280年为晋所灭,共存在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吴国,280年为晋所灭,共存在了五十二年。

  一皇权

  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的皇权最不稳定,它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威胁:第一、世家大族的左右。孙吴政权所以靠的主要是江东吴郡顾、陆、朱、张四大姓的土著地主和南渡的江北世家大族张昭、周瑜、鲁肃等,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在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而且政治上可以左右孙吴政权,如顾、陆、朱、张四姓做郡吏的有千余人,陆氏一家就出了二相、五侯、十余个将军。第二、宗室势力的强大。宗室孙峻先为侍中,后杀太傅诸葛恪,被推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时新主孙亮年幼,孙峻实际上掌握着军政大权。孙峻死后,其从弟孙chen(这个字字库里也没有)为侍中,辅政。后孙chen费孙亮为会稽王,迎立琅琊王休,休以chen为丞相。第三、皇室内部争夺激烈。孙权宠潘夫人,生少子亮。孙权废太子和,立亮为太子。孙权死,即位的孙亮为宗室的孙chen所废,另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死,孙和子孙皓继立。孙皓用酷刑大杀宗族和大臣,吴国政权更加混乱。

  二官僚机构

  吴以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丞相府属官有军师、长史等。皇帝年幼即位,立太傅辅政,总理国事。太尉、司徒、司空不常置。尚书台为中央处理政务的机关。以他官领尚书台事称为“录尚书事”、或“领尚书事”、或“平尚书事”、或“分平尚书事”、或“省尚书事”。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尚书台正副长官,下分选曹、户曹、左曹、贼曹。秦汉以来的诸卿如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将作大匠等都沿置。皇帝进侍有侍中、散骑中常侍、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以侍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宗室孙峻、孙chen都以侍中参与政事,不久即为丞相。太后卿、大长秋都有设置。太子官尤受重视,孙权即帝位后,立太子,置太子左辅、右弼、辅正、翼正,又置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还有太子宾客及率更令等。孙权晚年,改立孙亮为太子,以大将军诸葛恪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令少傅。国家政务,由诸葛恪总理。中书机构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设中书令、中书仆射为其长官,掌州郡文书、奉命作诏并领校事(秘密侦探)。其下有丞、侍郎、宣诏郎、中书通事舍人、左右国史等。另有秘书郎,掌管图书典籍。吴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上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都督中外诸军事权任尤重。领军将军掌禁军,另有宫下镇禁中侯、城门校尉。其他将军名号略与魏同。在濒江及要地皆置都督,权轻者但称督,领营兵者亦称督。吴以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御史中丞为其长官。其属官有中执法、左右执法、侍御史、督农御史、节度(掌督军粮)、符节郎等。吴无司隶,辖扬、荆、交、广四州,或置牧,或置刺史。郡置太守、都尉。县置令、长。封爵有王、县侯、乡侯、亭侯。

  三军事制度

  吴国的军队有二十三万人。军队实行世袭令兵制,即军队将帅可以长期统令自己管辖的士兵,而且将帅的职位父死子继,若无子,则兄终弟及。这些军队实际上成为将帅的私人武装,并且是将帅的生产奴隶。他们大都是孙权驱迫农民甚至是掳掠来的人口组成的,地位很低,不得不用极残酷的刑罚来维持这支军队。

  四俸邑制度

  孙吴政权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不仅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而且还赐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屯田客或农民作为私属。对有战功的将领还赐给俸邑,多至数县,可以自置长吏。这样。世家大族的政治势力与经济势力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到吴国后期,世家大族已经发展到“势利倾于城邦,储积富乎公室……童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吴国的官制划分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官制级别
东吴的官职:吴国(222—280)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亦称孙吴、东吴。是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的一国,占领扬州(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东吴中央官制东吴的中央官制与曹魏、蜀汉相仿。东吴置丞相,名义上也是百官之长,但实际效能是仅仅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东吴丞相设置于宝鼎元年(266年),一度分置为左丞相和右丞相。丞相属官有军师、长史、掾等。东吴的三公废置不常,除授因人而异。建衡三年(271年)置太尉。宝鼎三年(268年)以丁固为司徒,以孟仁为司空。孙休废司空改置左右御史大夫,至孙皓登位,复置司空。东吴三公的特点是太尉不领军、司徒与丞相并置而不治民、司空不视土木事。这个特点可以说是后世以三公为虚衔的开端。东吴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等内朝将军,这些将军外则领军,内则领政,是事实上的宰相。黄武七年(228年)置大司马。赤乌九年(346年)分...
·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
简要介绍:潘璋(?-234年),字文,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234年),字文,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战役、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潘璋擒获关羽,并夺取了青龙偃月刀及赤兔马,而且描写了在夷陵之战被为父报仇的关兴所杀,但实际上都是虚构的小说效果。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孙权十五岁时任阳羡长,潘璋开始跟随孙权。潘璋天性放荡,喜欢喝酒。家中贫穷。喜欢赊账酤酒。债主上门讨债。他就说:"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孙权喜欢他,让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于是用他为将领。因为讨伐山贼,故提升潘璋为别部司马。后来又担任吴郡的集市刺奸,致使盗...
·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谷利
谷利(GuLi),三国吴人。原为孙权的奴隶,后为孙权左右给事、亲近监,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孙权宠信。逍遥津之战因救主有功,被拜为都亭侯。或与谷朗为同族。据说谷利姓源自其人。人物生平谷利,是孙权的左右给使,因为谨慎刚直成为亲近监官。谷利性格忠诚果断,正直刚烈,说话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孙权非常喜爱信任他。吴大帝征讨合肥时,没有成功,撤军还兵。突破重围后孙权乘骏马撤退走津桥,此时桥南已被毁坏,谷利说:”至尊牢牢抓住马鞍,我在马后加鞭,以助马势。“孙权果然一跃得过,孙权脱险回去后,封谷利为都亭侯。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在武昌建造大型船舰,取名「长安」,可乘坐三千人。但当这艘船下水试航之际,狂风大作,当时与孙权一起在船上的谷利,立刻命令舵手转往樊口,孙权说道:”应当迎风往罗州去!“谷利拔刀上前对著舵手威吓:”你不往樊口我就斩了你。“舵手于是立即转往樊口。当大船入樊口之时,风势已经比刚...
·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
简介全琮(198年-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很有谋略,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孙权将自己的女儿孙鲁班嫁给了全琮,全琮的家族也成为吴国的名门;但全琮本人并不因此而骄横跋扈,仍然以十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远近显名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父亲全柔,汉灵帝时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乡,本州辟其为别驾从事,朝廷就诏拜全柔为会稽东部都尉。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孙策进兵至江东,全柔举兵归附孙策,孙策表全柔为丹杨都尉。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孙权用全柔为长史,后出任桂阳太守。全柔曾使全琮运谷米数千斛到吴,有所交易。但全琮到后,散用谷米,救济贫民,空船而还。全柔闻此大怒,全琮顿首道:“我认为鬻米之事既非紧急,而士大夫正有倒悬危累之难,因此我便以米振赡,而不及先行启报父亲。”全柔亦奇其志。当时中...
· 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
简要介绍: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中文名吕岱别名吕定公国籍孙吴出生地广陵郡海陵出生日期161年逝世日期256年职业大将军、大司马主要成就平定交趾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建安十六年(211年),贼寇吕合、秦狼等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生擒吕合、秦狼,被任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而安成等四县官吏聚兵抗拒吕岱,吕岱进攻围寨,众人皆降,于是平定三郡。后因平定吴砀、袁龙的叛乱而升为庐陵太守。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贼寇王金的叛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平定九真太守士徽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