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患大禹动
据说,在尧执政的时候,发生过多次特大的水灾,洪水淹死百姓,吞没庄稼,冲垮房屋。尧将首领们召来,共同商议治理洪水、解除民众疾苦的事情。最后,大家推举一个叫鲧的人来担当这一重任。传说中,鲧到天上去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息壤"是一种神土,它可以自己生长不息。于是,鲧便用息壤来堵住了洪水。天帝发怒了,叫火神祝融烧死了鲧。而在实际生活中,鲧治水采取的是用石块和泥土筑坝挡水的办法。他指挥人们挑土运石,垒堤筑坝,来阻挡洪水。洪水无处外流,就往上猛涨;鲧见水涨了起来,就又下令继续加高堤坝。结果是形成了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恶性循环。憋在堤坝中的洪水,好象悬在人们头上挂在丝线上的千钧利剑,随时会丝绝剑落,夺人性命。结果鲧治水九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尧叫舜去检查鲧的治水工作,舜罢免了劳而无功的鲧,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
禹是一个非常务实能干的人,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专注认真的态度,踏实苦干的工作治水成功。后来,禹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禹接受了治水的任务,就和人们讨论治水的办法。有人认为,挡水就是治水,否则就不叫治水。可是禹想,筑堤建坝挡水是不起作用的,父亲采用这个办法白干了九年,什么也没办成,洪水照样四处泛滥,给民众造成很大的损失。怎么办呢?禹隐人沉思。禹想来想去,忽然眼前一亮,想到既然 "挡"不是一个好办法,那么疏导洪水也许是个值得一试的办法。大禹又认真地思考一番,感到要疏导洪水,不知道地形地势是不行的,从而判断河源的流向和可以泄导洪水的地方。于是,大禹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经寒历暑,爬山涉水,经历了无数风险,九州大地布满了他们的足迹。大禹察清了地势,探明了河道,以便找出可以利用的地势和河道来引导洪水。
大禹的妻子是南方涂山地区的一位女子,大禹跟她结婚后只在家待了四天,便忙着离家去治水了。后来涂山女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启,这是大禹留下的名字。大禹临行前对涂山女说:"如果我走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 [#]启[#]。"启,就是启行,是纪念他们婚后几天,大禹为了平治洪水就登程上路的意思。
大禹在治水的十三年中,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第一次带人修渠路过自己的家门口,他的儿子刚刚出生,正在呱呱啼哭。他多么想进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呵!可又一想,前边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去办,就转过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当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己经能够会说话了,他第二次路过家门,涂山女看到他一副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让他回家休息休息。大禹对她说:"不行啊,救人要紧。洪水还没有治平,你没看到被洪水围困在高地、山顶的那些人,时刻都会被水淹死吗?妻子说:"那么,你只留半天行吗?你看,你的衣服也该补一补,草鞋也该换一双了。"大禹没有答应,回答她说:"我知道,你一个人带个孩子生活也是很难的。"大禹用带有歉意的口吻说, "但洪水势大,我是不能留下的!"大禹安慰了妻子儿句话,接过孩子亲了亲,便又追赶队伍去了。
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的时候,己经十多岁的儿子。使劲把他往家里拉,边拉边叫他母亲过来接父亲。大禹深情地摸摸儿子的头,叫儿子告诉母亲,治水的大业完成,一定回家来陪伴她们,又匆匆地离开了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事传遍了各地,感动了跟随他治水的民众,更加齐心协力地工作。
一年又一年,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在九州大地上,到处留下辛勤的汗水。他任凭风吹雨打,哪管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进行着治水的艰苦劳动。传说在治水时,人们遇到一座险峻的大山挡路,无法前进,禹就化身为一只大熊,开出了一条山路,才使治水队伍通过那里。大禹用了十三年,终于疏通了河道,治理了湖泊,洪水由按部就班由高处流人低处,从湖里流到江河,最后汇人了大海。一片片土地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又回到陆地生活,修建房屋,种植庄稼,养牛羊鸡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