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琴棋书画-此中有真意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6
转发:0
评论:0
琴棋书画-此中有真意,琴棋书画,历来是中国传统文人之所最爱,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曲高和寡,深刻

  琴棋书画,历来是中国传统文人之所最爱,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曲高和寡,深刻的东西飘逸灵动,你让世人在神往于你之时也离你渐远。只有知音能解,只有高才者心动。

  一 琴

  “七弦琴上五音弹,此艺知音自古难。”古人早已如是说。我为琴感伤时,也叹息世人错过了美。无人欣赏不是琴的悲哀,恰是世人的失败。当你流连于街灯眩目,忘返于车水马龙,你收获了欲念的满足,却也失去了心灵的感动。你沉醉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可曾记得有高士漫弹绿绮,绕梁声声……

  我有幸见过两次古琴。一次是上学路上,在一家影楼门口,琴被摆在耀眼的白色架子上。架子前,摄影师在忙着拍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艺术也被用来拍卖。我真不知是该为此高兴,还是该为此感伤。另一次,是在北京的琉璃厂。卖琴的老者长发微白,仙风道骨。他很和蔼,特意取下挂着的古琴,让我抚弄。于是,我第一次和琴有了最直接的接触。琴离我很近,在我的指下叮咚作响;琴离我很远,曾经十九年。

  一次,我听《流水》,琴声灵动,让我想入非非。旁边九岁的表妹却不解:“这是什么声音?粗声怪调的!”我莞尔一笑,相顾无言,不忍揉碎她带露的绮梦。

  流年似水,历经沧桑。有人深爱着你,有人麻木依然。我又重新欣赏古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境界,“大音希声的陶醉。于是,心灵也渐趋宁静,任世人在这花花世界里沉沦……

  二 棋

  皮里春秋!

  三 书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像这样的诗句,体现的是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命形象。

  我极少临帖,但读帖却是常事。印象中接触到的第一本字帖是《褚遂良楷书字帖》,是小时侯在祖父家的旧物堆中发现的。时光易逝,如今摩挲着这本已有些破旧的书,童年时的往事浮现眼前,清晰可见。

  我非常喜欢宋徽宗的瘦金体,喜欢它纤细的线条,圆润的笔法。“美”有两类,一类是有如“骏马秋风蓟北”式的刚性美,一类是有如“杏花烟雨江南”式的柔性美。如琵琶曲便有文武曲之分。书法之美也有两类,瘦金体当属后者。以《夏日诗帖》为例,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又有腴润洒脱的风神。赵佶的笔墨里有一种意度天成的自然美,就像中国的文艺评论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无斧凿痕。

  作为一代大家,赵子昂被明代的何良俊誉为“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然而一直以来我却很厌恶他。也许是由于他人品卑下,由宋入元,出仕为贰臣;也许是由于他的字不如颜真卿的气格伟岸,不如柳公权的刚毅遒劲。每次想到他,我脑际都会浮现出郑思肖那忠贞不屈,坚毅伟岸的形象,还有那有根无土的露根兰,仿佛一根根都在哭诉痛失故土的悲愤。总之,我对赵子昂其人乃至其字向来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但有一次闲翻《三希堂法帖》,无意中看到他的《无逸帖》时,还是令我吃了一惊。《无逸帖》写得很潇洒,很漂亮。初看来,神采奕奕;仔细揣摩,便会发现,它圆润柔美的笔法,行云流水的线条,疏淡浓密的章法,抑扬顿挫的节奏,共同构成对视觉的冲击,使人对美的体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触目骋怀的效果。这种效果似乎并非是刻意营造的,而是一种近乎信手拈来的闲笔。这是一种自然美的流露,近乎琵琶曲《飞花点翠》的古朴细腻风格。

  苏轼曾说:“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这话说得实在好,让我想起了他在另一篇文章——《文与可画员当谷偃竹记》中说的一句话:“我虽不能然,但心知其所以然。”这句说的是画竹。书与画本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二者渊源极深。

  书法艺术总的来说是一种形式美,但不能仅停留在形式美上面,还要求动情,动情便有一定的内容,因此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美,更是一种具体的美。同许多的艺术种类相同,书法也是有节奏的,它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体现在行云流水的笔画之中,体现在通篇的布局之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

  四 画

  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六法体系,为后世论画者大加尊崇。

  六法为何?《画品》云: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自唐张彦远后,论画者多将“六法”读作“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之类。钱钟书指出,读“六法”应为“一、气韵,生动是也”云云。然如此句读,语气似不连贯。陈绶祥指出:谢赫文中脱漏“曰”字。故画之“六法”当读作:

  “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在众多题材中,我最喜欢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山水本是天地精华,万物灵长。人们从山水中获得的不是一种被动的接触,而是一种能发之于声,诉之于笔的启示。山水与“文”有一种亲切的默契,于是山水画的出现便是情理之中的事。山水、山水画与文人结缘也是很自然的。从孔子、老、庄到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再到王维、孟浩然、林和靖……圣贤们俯仰观察,获得了道德体会,哲学的领悟。心灵的寄托获得了审美的艺术的观照。

  唐以前的画,有题跋的少。自宋以来,由文人兴起,题跋之风遂盛。我认为,题跋乃画之眼。有了题跋,这画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我主要喜欢宋元以后的文人画。文人画与画家画所不同者,全在于灵气。如果说画家画稍有匠气,那么文人画所富有的是内涵,别有幽情,倍添韵致。远远看去便有“画中有诗”之感。

  我喜欢“留白”较多的,而不喜欢画面堆积,略显臃肿的。我所欣赏的,大概就是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夏圭,南宋山水画家)的那类风格。平生所见过的画中,画得最好的当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另外,被称为南派山水画始祖的董源有一幅《潇湘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花鸟画中我喜欢“四君子”(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画谱我看过不少,如《芥子园画传》等。但印象最深刻的是马湘兰的一幅兰花。

  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我最喜欢南宋以后至明清时期,喜欢八大山人、元四家、明四家,还有倪瓒。倪瓒给我的印象很像张岱,相似的家庭出身,相似的处境经历,相似的个性情趣……

  琴棋书画,精妙绝伦,吸引你我从中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你被它们深深吸引时,不妨用力嗅一下,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书香,那随风飘荡的,仿佛还有梦甜香的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琴棋书画-此中有真意
琴棋书画,历来是中国传统文人之所最爱,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曲高和寡,深刻的东西飘逸灵动,你让世人在神往于你之时也离你渐远。只有知音能解,只有高才者心动。一琴“七弦琴上五音弹,此艺知音自古难。”古人早已如是说。我为琴感伤时,也叹息世人错过了美。无人欣赏不是琴的悲哀,恰是世人的失败。当你流连于街灯眩目,忘返于车水马龙,你收获了欲念的满足,却也失去了心灵的感动。你沉醉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可曾记得有高士漫弹绿绮,绕梁声声……我有幸见过两次古琴。一次是上学路上,在一家影楼门口,琴被摆在耀眼的白色架子上。架子前,摄影师在忙着拍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艺术也被用来拍卖。我真不知是该为此高兴,还是该为此感伤。另一次,是在北京的琉璃厂。卖琴的老者长发微白,仙风道骨。他很和蔼,特意取下挂着的古琴,让我抚弄。于是,我第一次和琴有了最直接的接触。琴离我很近,在我的指下叮咚作响;琴离我很远,曾经十九年。一次,我...
· 琴棋书画
【成语】琴棋书画【成语】琴棋书画【拼音】qínqíshūhuà【解释】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
· 琴棋书画
概念溯源早在唐朝人张彦远所编的《法书要录》,就将“琴棋书画”并称。而“四艺”的概念则出现相对较晚;据考证,已知最早将琴棋书画合称为“四艺”的书面记载,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所写的《闲情偶寄》一书。[1]琴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在东亚部分地区以本土的齐特琴类弦乐器代替古琴,如朝鲜半岛的玄琴、日本的和琴等。棋围棋为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近代设计的“琴棋书画锦”错误说法称1955年出版的《古锦图案集》收录一幅唐宋之间的苏州宋锦,主题为琴棋书画的棋盘是一张八乘八的黑白棋盘,颇...
· 眼中有铁
眼中有铁【成语意思】:比喻军容整肃。【用法分析】:眼中有铁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来源】: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耶!’”【褒贬解析】:褒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yǎnzhōngyǒutiě【成语声母】:YZYT【近似成语】: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铁树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铁石心肠: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城市规划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暴雨过后,“中国最缺‘下水道市长’”的呼声变得日渐强烈;有些地方在城市规划时忽略居民实际需求,激起的一片质疑,城市建设该何去何从,让人沉思。今天,城市建设的手笔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高,“城市地标”越来越多,城市面貌越来越崭新而现代。然而,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却似乎并不开心。平心而论,很多地方对城市规划也是力求科学、高度重视,为了“高规格”“高标准”,到外地参观取经学习开眼界,请中外专家学者论证设计。然而,当一座座新城建起,穿越大江南北,却见千城一面、大同小异;徜徉其中,只觉空间窘迫、环境变差,而交通拥堵、排涝不畅等问题更突显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很重要一条,是这些地方的城市建设过于“目中无人”,注重空间扩张,却忽视了文化品质,更不顾当地人的实际需要,从而丢掉了城市的个性品位不说,也难以满足当地人的生活工作需求。结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大打折扣。早在1933年,现代建筑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