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魏晋文学自觉思潮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
转发:0
评论:0
魏晋文学自觉思潮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典论·论文》和《文赋》各有一段话提到文体的特点,为文学史家所熟知。 “

  《典论·论文》和《文赋》各有一段话提到文体的特点,为文学史家所熟知。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文赋》) 

  一般的文学史著作都会提及这两段话。鲁迅先生更是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开始。但人们重视的是“诗赋欲丽”和“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两句话,从中看出对文学自身形式美的追求的自觉。但仅注意到这些远远不够。仔细研究这两段文字,有几个细节值得进一步注意。《典论·论文》提及的文体有八种,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类叙述,是合并种类叙述,而且每一类只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说明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最高水准的曹丕对文体的认识相对陆机来说还比较粗略。《文赋》则列举了十种,每一种单独描述。每一种用了四个字两个词来概括,而且前后两个词具有辩证的意味。诗是既“缘情”而又“绮靡”,赋是既“体物”而又“浏亮”,等等。用词的增多反映了对文学规律的认识的深入。最重要的是在《典论·论文》里,虽然提出了“诗赋欲丽”,但它是列在最后的位置。这说明在曹丕的潜意识看来,“诗赋”是排在“奏议”“书论”“铭诔”之后的。而《文赋》则将“诗赋”排到了最前列。这种顺序的变化绝不是作者随意的排列,而是反映了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曹丕将宫廷文章的“奏议”排在最前面,而诗赋排在最后面,而陆机将最具有文学性的诗与赋排在最前面,说明了在他心中诗赋的地位的迅速提升。反映了从曹丕时代到陆机时代的文学观念的新发展,即从魏到晋是文学观念变化最迅速的时期。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细节的变化,则忽略了魏晋文学自觉思潮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迁。证之这一时期的诗赋创作的繁荣以及读者追捧,可以知道从曹丕到陆机的言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发展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左思的《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以往人们仅仅是当作文学故事的谈资来讲。其实,这反映了晋代人们对赋的追捧热情不减。而从魏到晋,五言诗的发展是诗体发展最快的阶段。题材的扩展、形式的追新,反映了诗体艺术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其地位的上升。而曹丕和陆机不过是时代的代言人罢了。揭示这一被人忽略的细节有助于认识文学观念的悄然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晋文学自觉思潮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典论·论文》和《文赋》各有一段话提到文体的特点,为文学史家所熟知。“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文赋》)一般的文学史著作都会提及这两段话。鲁迅先生更是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开始。但人们重视的是“诗赋欲丽”和“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两句话,从中看出对文学自身形式美的追求的自觉。但仅注意到这些远远不够。仔细研究这两段文字,有几个细节值得进一步注意。《典论·论文》提及的文体有八种,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类叙述,是合并种类叙述,而且每一类只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说明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观念的最高水准的曹丕对文体的认识相对陆机来说...
· 司马懿——被忽略的英雄
司马懿混合儒、道、权谋家的多元气质正是三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历史传说中的司马懿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英雄人物的阴影里: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然而,历史事实中的司马懿却独揽魏国大权奠定了篡夺曹氏政权的基础,并击退诸葛亮,奠定了灭蜀的基础。他绝不是别人的影子或成就别人英名的配角,而是乱世中一个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汉代的世家大族。《晋书》说他“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又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多重性格正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司马懿首先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精髓,精于忍术,一生中两次装病,借以麻痹敌人。曹操掌权之初,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当时形势还不明朗,且曹操出身低微,但又不愿得罪曹操,就假装身患风瘫。曹操任丞相时,再派人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他应召出仕...
· 司马懿——被忽略的英雄
历史传说中的司马懿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英雄人物的阴影里: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然而,历史事实中的司马懿却独揽魏国大权奠定了篡夺曹氏政权的基础,并击退诸葛亮,奠定了灭蜀的基础。他绝不是别人的影子或成就别人英名的配角,而是乱世中一个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汉代的世家大族。《晋书》说他“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又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多重性格正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司马懿首先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精髓,精于忍术,一生中两次装病,借以麻痹敌人。曹操掌权之初,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当时形势还不明朗,且曹操出身低微,但又不愿得罪曹操,就假装身患风瘫。曹操任丞相时,再派人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他出仕,可以说是深识时务的俊杰。司马懿的猜疑和谋略与曹操相似,其思虑...
· 三国中被忽略的细节:张飞的不争气儿子叫张绍
三国,一个出英雄的乱世,伴随着一部《三国演义》,几多争论起,诸葛亮的是是非非,是神化还是真实?我们暂且不管,今天,我们列出了那些被忽略的人物,他们有的是真的智者,有的是富不过三代的高干……富不过三代过去有过这么一句话:父是英雄儿好汉。蜀汉政权的高干子弟们,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证实了这话不现实。反而,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倒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关羽之忠名不副实我总觉得关羽之忠,不是那么让人心服,一个降曹复叛的人,何谈忠心之有?若比忠心,三国中庞德、高顺哪一个不有过之而无不及:被遗忘的智者谁是三国第一智者,诸葛亮和郭嘉?都不是,有一个人,人谋如张良,运筹措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治政如萧何,井井有条,海内生平。他就是还有一个就是比崔州平还会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智者,所谓大隐于市,小隐于野。此人从汉未到魏始终处在政治旋涡中心几经风暴而不败,最后终于以大功于魏文帝而安享富贵,强于小崔多矣。他就是...
· 三国中被忽略的细节:张飞的不争气儿子叫张绍
三国,一个出英雄的乱世,伴随着一部《三国演义》,几多争论起,诸葛亮的是是非非,是神化还是真实?我们暂且不管,今天,我们列出了那些被忽略的人物,他们有的是真的智者,有的是富不过三代的高干……富不过三代网络配图过去有过这么一句话:父是英雄儿好汉。蜀汉政权的高干子弟们,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证实了这话不现实。反而,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倒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关羽之忠名不副实我总觉得关羽之忠,不是那么让人心服,一个降曹复叛的人,何谈忠心之有?若比忠心,三国中庞德、高顺哪一个不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