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
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明弘治十七年《武经总要》附刻本《百战奇法》,下同),了解和分析敌我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用兵方略的前提。只有在“计料已审”之后出兵,才能无往而不胜。它认为:“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强调因变制敌、灵活用兵,不同敌情采取不同作战方式。有胜利把握时,要采取进攻作战,无胜利把握时,则应采取防御作战;我众敌寡时,要分兵多路进击敌人,敌众我寡时,“当合军以击之”;对初来阵势未定之敌,要“先以兵急击之”,对阵严锋锐之敌,则“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对人多粮少、外无救援的守城之敌,要缓攻,而对人少粮多、外有强援的守敌,则应速取,等等。强调要采取各种巧妙手段惑敌、误敌,致敌“有之势”而歼之。以利诱之”,敌之君臣和则“遣谍者以间之”,敌之邻国则交之“以为己援”;交战中,或“惊前掩后”,或 “声东而击西”,“使敌人不知其所备”,以出奇制胜,等等。还强调作战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是实现“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重要因素。因此,主张“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山战“须居高阜”,谷战“必依附山谷”,水战“须居上风、上流”,泽战则应坚守“环龟”(即四周低中间高之地)。并且,在不同地形、气候条件下作战,要采取不同的作战手段和战法:在丘陵山地对敌骑兵作战,要使用步兵;在平原旷野对敌步兵作战,要使用骑兵和战车;在干旱天候对营于草莽山林之敌,可采取火攻;而在风雪天气作战,则要乘敌不备,“潜兵击之”,等等。
《百战奇法》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有参考价值。但书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企图靠战争进行掠夺的思想及诬称起义人民是“叛逆”、“贼寇”等内容,则是封建糟粕。
《百战奇法》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有参考价值。但书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企图靠战争进行掠夺的思想及诬称起义人民是“叛逆”、“贼寇”等内容,则是封建糟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百战奇法》
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明弘治十七年《武经总要》附刻本《百战奇法》,下同),了解和分析敌我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用兵方略的前提。只有在“计料已审”之后出兵,才能无往而不胜。它认为:“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强调因变制敌、灵活用兵,不同敌情采取不同作战方式。有胜利把握时,要采取进攻作战,无胜利把握时,则应采取防御作战;我众敌寡时,要分兵多路进击敌人,敌众我寡时,“当合军以击之”;对初来阵势未定之敌,要“先以兵急击之”,对阵严锋锐之敌,则“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对人多粮少、外无救援的守...
· 百战奇略
内容《百战奇略》一书中可体会到刘基的军事思想,刘基明确反对好战,认为好战是违反道德行为,只有万不得之时方可用兵,若征战不休,最终会自取灭亡。书中并强调多谋善变,必须灵活变通,不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亦有指将领要守信义,与将士甘苦与共,赏罚分明。全书收集从先秦时代到五代散见于史籍中的军事资料,并按作战双方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条件,划分为两两相对的百题,分别论述,先题均先解题,后阐明内容、战略思想。并多次引用尉缭子、三略、六韬等军事著作的内容语句。并以古代战例与题目互相印证,相得益彰。其所论述的百题,对现今军事仍具有参考意义。参考
· 刘基百战奇略——侯瑱饥战
【提示】本篇以《生战》为题,旨在阐述深入敌国作战时如何解决后勤供应以防止部队因缺粮而失败的问题。它认为,在出兵进入敌国的情况下作战,只有分兵抄掠以夺取敌人的粮仓和积蓄,才能确保部队粮饷而夺取作战胜利。古代战争的经验表明,远离本土而深入异国作战,由于战线过长,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等原因,部队粮秣供应完全依靠从本国长途运送,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采取“因粮于敌”,即取用于敌国的办法,便成为古代战争中常为兵家所运用的一个有效办法。但是,主张以“抄掠”、“抢夺”等残暴手段来解决军需供应问题,势必给异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因此,既要“因粮于敌”以解决出国作战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又要不给敌国民众造成严重危害和灾难,这不能不是战争指导者需要认真研究的。南北朝时期,北周将领贺若敦率兵赴救湘州之战,就是采用“因粮于敌”办法解决部队后勤供应的一个战例。湘州,原为南朝梁地,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
· 奈杰尔·法拉奇
参考文献
· 百战不殆
百战不殆【成语意思】: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法分析】:百战不殆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每次战斗都取胜。【成语来源】:先秦孙武《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褒贬解析】:褒义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bǎizhànbùdài【英语翻译】:never-losing【成语声母】:BZBD【百战不殆的近义词】:百战百胜、所向无敌、所向披靡【百战不殆的反义词】:一败涂地、每战必殆、一触即溃【近似成语】: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成语造句】:1、做到”先调研论证而后动”,由知已知彼开始,才能百战不殆。2、出现这些情况是学生学习缺乏明确学习的动机呢,还是因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而造成的呢?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3、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4、中国有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