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在茶馆中体验生活
茶应该算得上中国百姓的家常便饭,听起来喝起来都没什么新鲜;一定要说到文化层面,又好像多了一种凝重,对于这种叶子承载的历史,还是会有几分望而生畏,这就是为什么我虽常常自个在家摆弄一些各样的茶,但从不敢说我爱茶,也从不敢轻易去茶馆。
而眼前的这本《吃茶去》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原来去茶馆可以有如此这般的体验,原来去茶馆喝茶可以成全这么美的心情,原来文化和生活本就是相融相契的。
“吃茶去”是赵州禅师的一则著名的公案。据《景德录》卷十所载,赵州从谂禅师在南泉和尚那里彻悟以后,曾杖锡云游,“芒鞋踏破岭头云”,直至晚年方驻锡赵州观音院。有一天,一位禅僧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曾到过这里没有 ”其僧云:“到过。”赵州说:“吃茶去。”那僧去后,赵州又问另一位禅僧:“到过这里没有 ”这位新到禅僧说:“不曾到。”赵州同样说:“吃茶去。”院主听见后便疑惑不解,他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这里的吃茶,不曾到这里的也吃茶 ”赵州立即叫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 ”这就是赵州禅师“吃茶去”这则公案的缘起。这“吃茶去”,乍看只是一句极为平常的话语,但在这至为平常的话语中,却包涵了赵州禅师那无碍的平常心。这一句“吃茶去”叫醒了众人,后来成了禅林偈语。
而这句“吃茶去”在这本书中和当今以“体验”为潮流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活泼、洒脱,颇具时尚味道。与其说是一本介绍茶馆的书,不如说是一次地域风情、古今畅想、人生哲思的心情之旅。它直接带领我进入至美的境界―――
图片之美。走进茶馆,首先感受到的自然是氛围和意蕴。书中精美传神的画片使我一路自宫廷走到宅院、从古典走到现代,在雅与俗中,我穿梭于小桥流水的江南、亭台楼阁的苏州园林、清泉飞瀑的碧水丹山、以及风情万种的湘西吊角楼。在山上,茶馆如一座仙阁;在水上,茶馆似一叶碧舟;在园中,茶馆是一处凉亭……走进这般诗画之境,如何能不流连忘返?
文字之美。无论从描写的角度还是体验的角度,《吃茶去》的文字在同类书中都属上乘之作。关于碧露的传说、关于大宅门的兴衰以往、关于沈从文的细碎光影、关于朱熹老先生的紫阳书院、关于一把壶凝结的几代深情真实的感人往事……我从不知道茶馆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但是我被这些优美的篇幅深深打动了,时而欣喜、时而享受、时而感慨、时而沉思,偶或心会猛然被拽了一下,鼻子还有微酸的感觉。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古典诗词,像是一曲悠扬的古筝贯穿剧情始终,虽没到茶馆,也仿佛听到了“春江花月夜”,听到了“渔樵问答”,听到了“忆故人”……
立意之美。如果说去茶馆体验更多的是意境,意境之美才是《吃茶去》最为独到之处。有了如诗的画―――精美画片,有了如画的诗―――优美文字,《吃茶去》所表达的言外无穷之意,带我在不经意中认识了茶,了解了茶与文化的渊源,儒释道在这些小小的叶子上落脚,架起茶与人生的桥梁,喝茶,可以凝神遐思,也可以从从容容,这些都是人生。
追根探源,茶馆的的确确并不是一个新鲜去处。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并且在长期的积累研磨中凝聚成了一种深邃的“茶文化”―――随意,精致,清淡,冷静,中庸,儒雅,包容,空灵……这些都更符合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茶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茶馆也就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抒情感怀明志言情的绝佳场所。茶楼、茶肆、茶亭、茶坊,多少年来,中国的茶文化在大江南北演绎着各种风情,怀念那些老茶馆,就像我们怀念那些老城老街,这是久居都市里的人的一种情结。而今林立在大街小巷的茶馆,虽说换了些须容颜,但是精义恐怕总有传承。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到了自己的体验,正如一句话所说:“生命注定是要终结的,我们所能把握和拥有的,无非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好好体验这一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