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由茶店古韵说起
市区有家新开的小茶庄,是天津一家百年老店的连锁店,店面不过十来平方米。进门东侧摆两把老式的半靠方椅,中间设一小茶几,上置精巧的白瓷茶具,茶壶茶碗热气萦绕,满屋茶香,袭人肺腑。
茶几上方挂有对联,上书“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货架上方两首唐人咏茶诗更装点得小小茶庄熠熠生辉。一是卢仝《七碗茶诗》,写得茶趣盈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一是元稹一首七言宝塔诗,堪称咏茶诗中极品,诗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砂,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店家介绍,这两幅唐人茶诗是外地那家百年老店的传世之宝,你不是卖我的品牌茶叶吗?那么无论如何,这两首诗是必须要上墙的。
见笔者进来,主人热情招呼,介绍品种,并请坐上茶,当你坐在古色古香的方椅上,口呷热茶,环顾店容,让人怎能不掏钱买上一两二两回去品尝呢?果然,不大功夫,已有三四位主顾光临,买走了一二百元的茶叶,可见其文化效应确实不一般呀。
由此,我想到其它商家,甚至一些曾经小有名气的商家,当其开业大吉之初,似乎也是很重视文化气氛的,名人字画没少挂,连皇帝老子的尊号都抬了出来。可是后来呢?不是被烟熏火燎,面目全非,就是被杂物堆积,挡在阴山背后。此情景不用到别处去看,走在清风街上就会一目了然。难怪《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呀!而外地那家百年老店,不违古训,有始有终弘扬中华茶文化,其经营竟至百年不衰,成为中华老字号,连锁店也遍布各地,这难道不耐人深思吗?
文化品位,商家底蕴,有作为的商界名流无不信奉这句格言。而有的商家却只喜作表面文章,灯箱牌匾越做越大,大字条幅越挂越多,招牌字号也越来越吓人,动辄“总汇”、“第一”称“王”称“霸”,可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却让人不敢恭维。这一点,我们塞外山城要向南方学习,去过南方的人们都深有体会,走在南京、广州或者深圳的街头,那感觉就是不一样,浓厚的文化气息总是扑面而来。要不乾隆皇帝怎会那么执著地把江南的景物一个又一个地移植到避暑山庄来呢?
立足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商家更应注重商业文化氛围的打造,要使自己的经营品位与文化名城相符相衬,相映生辉。在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还有什么比尽快提高商家的文化素质和品位更重要的呢?文化出效益嘛!但愿我们的商家能够有始有终地继承和发扬有承德特色的商业文化,使经营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样,商家的效益才会再创新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