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走访杭城茶馆的随想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4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走访杭城茶馆的随想,前几年曾经火爆杭城的迪斯科舞厅、卡拉0K厅最近纷纷“下岗”了,时兴了一阵子的

  前几年曾经火爆杭城的迪斯科舞厅、卡拉0K厅最近纷纷“下岗”了,时兴了一阵子的啤酒屋、咖啡馆和冷饮厅如今也有不少“转产”的,取而代之的是骤然兴起的各式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茶室、茶艺中心和茶艺乐园,茶馆业的市新潮。近日笔者在杭城浏览茶楼,走访茶馆,鉴赏品茗的情趣,领略了一番当今茶馆文化的韵味,记下如下一些随想。
  
  近年来杭城新发展的各式茶馆,约有百家之多,在西湖景区及其周边地段,茶馆林立,有的背山面湖,自然纯朴,有的亭台楼阁,情然幽静,与西湖景观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茶是一种天然绿色和文化意蕴深厚的产品,既能满足人们物质消费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要。前些年一些视饮茶为老土,没有现代意识,视咖啡、可乐、雪碧等洋饮为时髦的年轻人,如今也时兴去茶馆这一潇洒人生的场所了。茶馆容社会交往、信息交流、文化娱乐、谈情说爱、叙旧联谊、商贸洽谈、消闲去闷等多元功能为一体,在沟通“琴棋书画诗酒茶”高雅文化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民间文化中,发挥了出色的桥梁作用。它闲情雅致,给人们以文化的薰陶,滋养的源泉,既是高雅文化,又是大众文化,因而社会名流和平民百姓都乐于接纳。在农业文明奔向工业文明的中,人们日益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远离诗意,大都市市民被分隔在一个个混凝土结构的“笼子”里,割断了与山水田园的联系。品茗赏景最能满足人们与大自然的统一,迎合人们期望“回归自然”的心态和时尚,这可能是当今茶馆兴旺发达的缘由。
  
  时下杭城茶馆的布设以西湖为中心,环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以及一些高级宾馆、酒楼、商厦附设的茶座,多为声名显赫的“上档次”茶馆、茶艺馆,装修豪华,设备精良,备有空调,既有现代风格的,也有古典情调的,消费水平高,每位茶资30~80元不等,一般工薪族和大众市民大都无力承受,出入者多为现代都市时髦男女和“大款”,有的则是商贸洽谈或是单位应酬的,由于价值高,相对而言,生意较“清谈”。开设在西湖游览区,庭园景点的山林水边茶馆,最受游人、市民欢迎,光顾者络绎不绝。如中国茶叶博物馆结合自身的文化内涵,集茶史、茶萃、茶具、茶俗、茶艺游览为一体,把品茗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动静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出品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品尝文化,倍受众人欢迎。大佛茶庄、西湖国际茶人村、龙井寺茶室、虎跑茶室、九溪茶室等,有的民居风格建筑,古朴典雅;有的楹联字画,名人书画,壁画木雕点缀,文化氛围浓烈,茶资适中,每位10~20元,也很受欢迎,杭州植物园、吴山、平湖秋月以及老年公园等茶室虽然设备简陋,不加修饰.但有青山碧水,草地云天,大地空旷,古木参天,给人以宁静、舒展、温馨,悠闲心境极佳,升华了品茶的韵味与幽雅的情调,茶资也较低,每位5~10元,是为机关职工、教师学子,大众消费的理想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吴山老年乐园茶座,虽说只有竹木桌椅,普通茶叶,但环境幽静,山不高而秀,有着古朴的温馨和旧日的情怀,站在极目阁上遥望,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是众多退休职工和上了年纪的居民,品茗悠闲的好去处,每位只收茶资1.2~5.0元,边品茶边奕棋、玩牌,别有情趣。有的携着儿孙,品茗玩鸟,体会茶中意境;有的闭目养神,安静品饮;有的看书读报,谈笑风生,品茗“自悟”;还有的在老年沙龙品茗歌舞,其乐融融,共享天地自然与人际间的真诚。可惜目前杭城这类深受庶民百姓欢迎的低价位茶馆为数不多。今后应倡导在一些居民较集中的社区、街角、巷弄增设部分低价位茶铺,方便市民和年长茶人邀朋约友就近上茶馆,更好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杭城茶馆的发展,较好地利用了龙井茶、虎跑水、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当地茶文化资源,也较充分发挥了西湖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其是设在新老西湖景点的茶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山水风光秀丽,树木葱笼,幽雅恬静、轻松、祥和、舒心,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野味”,个性突出,韵昧独特,风格别致,简朴而又随意,在这里品茗雅玩,观赏自然风光,显得清俭、清致,与酒楼的豪奢形成很大反差,探幽之情倍增,心快气爽,令人振奋。设地闹市街区的多数茶馆、茶艺馆,装潢上较讲究民族特色,有的以江南丝竹为背景,竹桌藤椅,或紫红色(或本木色调)仿古桌椅,厅内燃着檀香,幽香宜人,灯笼高挂,古筝伴奏,给人以一缕文化思古幽情;有的挂中式字画或纤巧雅逸手编织物,或在单间内挂扇面字画,在清新的画面上题着小诗,诗情画意,相映成趣;有的桌上陈设一只风格别致的瓶花,或以果蔬点缀,营造出一种自然界和谐美的意境,令茶客顿生清新小“自然界”的联想;有的茶几桌上陈设宜兴紫砂壶,或龙泉青瓷工艺茶具,反映出浓郁的民风、民情和地方文化色彩;有的吸纳了时间风尚,配有电视和VCD,播放茶事录像与流行音乐,显现出新的文化气韵,使古老的茶馆文化,融人了现代生活与现代文明,当然也有少数茶馆“洋味”很重,豪气太足,清一色的西式沙发、茶几和油画;有的虽为中式茶室建筑,却陈设着土洋结合的桌椅,满屋子的西洋画,酷似办画展,茶室风格显得不论不类,少了中华民族魂,令茶客扫兴。
  
  为满足情侣消闲和便于茶客自由自在清淡交友与洽商的需要,不少茶馆、茶艺馆都设有单间,这些单间茶座,多数学日式布置,陈设低矮茶几、榻塌米,可能经营者认为别扭地屈着身子品茗是“正宗”的,殊不知日本最大最传统的末茶道里千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把一部分跪坐改为有桌椅的献茶了,但时至今日,杭城一些茶馆还大加模仿,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误导。更有甚者,把单间搞成全封闭式的,这与茶馆心理以“和”为核心,“天下茶人一家亲,,似不合拍;在单间吸烟品茶,更是烟雾弥漫,空气混浊,实为憾事。
  
  茶馆品茗丰富了人们的饮茶文化和精神生活,去西湖游览品茶,已成为杭城民众款待朋客和携家人亲属去进入自然享清福的一种高雅时尚。高档茶馆、茶艺馆一般较注重沏茶技艺,沏茶小姐扮相端庄,表情安祥,气质清纯,服务热情,亲切自然,沏茶技艺娴熟自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有助于激起客人品茶的情趣。冲泡方法也讲究科学、卫生、简便,其程序是先以沸水烫涤茶具,起清洁消毒和烫热茶具作用,利于茶叶内含物质浸出和香气挥发;再用茶匙取茶,置于杯、碗、或壶中,一改过去直接用手抓取茶叶的不文明操作,给人以卫生安全感;随后注入温度适当的适量开水,泡好茶后,服务小姐弓腰微低头用双手向客人敬茶。程序简单、自然、得体,此乃平易敬人之道。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目前杭城茶馆服务小姐有不少年轻打工妹,有的虽经短期茶艺培训;但总体说来,对茶的知识知之甚少,一问三不知是常有事。少数服务小姐穿着入时,画眉兰眼影,唇膏胭脂加香水,中高跟硬底鞋走得地板喀喀作响,沏茶草草了事,技艺不到位,不能给人以自然、质朴和优雅的美感,呆板地以单手递上一杯茶即扬长而去,使茶馆的逸情、雅兴、亲和性大为失色。有的茶馆,不论泡什么茶,都是清一色的盖碗茶,殊不知各种名茶都各有独特的形状、色泽和冲泡方法。不同的茶叶应选用不同的茶具冲泡,如冲泡龙井茶宜选用透明、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一旗一枪,婷婷玉立,栩栩如生,可收到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品茶者不但可以大饱口福,还可大饱眼福,使人心旷神怡,真真体会品茶是一种艺术享受。依目前杭城茶馆的实际,笔者认为,档次较高的茶馆、茶艺馆,应该率先增设专用吸烟室,净化品茗环境;其次,在茶客品茶前,增加一道净手(提供洁净水或湿毛巾)清口(提供一杯温开水)程序,对提高品茗质量定有稗益;再次,要加强对服务小姐有关茶馆文化的教育与培训(或开设茶文化专题讲座),提高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
  
  茶馆是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肩负倡导茶为国饮,推行中国茶德,普及茶文化,振兴茶叶经济,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茶馆业对精神文明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有自我约束力,“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为利益而放弃道德与原则,要明白民族道德决不能市场化的道理,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多层次、文明经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不取不义之财,价位要平宜,要以面向公众为基本定位。眼下杭城档次稍高的茶楼、茶馆、茶艺馆,价码普遍炒得太高,如灵隐路上就有一家标出明前特级龙井每位茶资100元的天价。茶价惊人,凡人难进,入座者只能是挥金如土的少数“款爷”,这对茶馆文化清俭的本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对其自身发展也无稗益。茶馆业要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大众,要在为人们提供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上多下功夫,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走访杭城茶馆的随想
前几年曾经火爆杭城的迪斯科舞厅、卡拉0K厅最近纷纷“下岗”了,时兴了一阵子的啤酒屋、咖啡馆和冷饮厅如今也有不少“转产”的,取而代之的是骤然兴起的各式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茶室、茶艺中心和茶艺乐园,茶馆业的市新潮。近日笔者在杭城浏览茶楼,走访茶馆,鉴赏品茗的情趣,领略了一番当今茶馆文化的韵味,记下如下一些随想。近年来杭城新发展的各式茶馆,约有百家之多,在西湖景区及其周边地段,茶馆林立,有的背山面湖,自然纯朴,有的亭台楼阁,情然幽静,与西湖景观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茶是一种天然绿色和文化意蕴深厚的产品,既能满足人们物质消费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要。前些年一些视饮茶为老土,没有现代意识,视咖啡、可乐、雪碧等洋饮为时髦的年轻人,如今也时兴去茶馆这一潇洒人生的场所了。茶馆容社会交往、信息交流、文化娱乐、谈情说爱、叙旧联谊、商贸洽谈、消闲去闷等多元功能为一体,在沟通“琴棋书画诗酒茶”高雅...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
茶馆:是国人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老小咸宜,男女毕至的好去处。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淡,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在两广及海南等地,多称为茶楼;北方的京津等地,也有称作茶亭的。在历史上,还有茶寮、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屋、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317-322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寮、茶馆、茶楼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寮”。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僧寺茗所曰茶寮”。“茶馆”,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到了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场以十分普及,特别是南宋京城的临安(今杭州市),茶坊林立,且大的茶坊陈设讲究,挂有名人书画,插有四时鲜花,同时兼卖“擂茶”和...
· 茶文化―茶馆茶楼―北京的茶馆
京剧是国粹,茶文化同样也是国粹。老北京的茶馆,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文化―――跟文人雅士的茶道稍有区别。茶道,说起来太高深了,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清心寡欲方能得其道。明明是喝茶,偏偏雅称为“品茶”,似乎在品尝人生的滋味。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老北京的茶馆则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或叫侃大山)……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
我国历来有"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的茶馆在成都"的说法。旧时成都最大的茶馆有三厅、四院之巨,设茶位达一千余只之多,蔚为壮观。成都人喜爱喝茶,茶民之普及、嗜茶之程度超过了驰名中外的产茶大省、四川的紧邻--云南省。成都人早起清肺润喉清茶一碗;酒后饭余消食除腻清茶一碗;劳作之余解乏提神还是清茶一碗;三二至好海阔天空也是清茶一碗;亲朋邻里消释纠纷当然也是清茶一碗。成都无论市区、乡镇、闹市、野外,大者茶馆,小者茶摊,比比皆是。仅有音乐伴茶的"音乐茶座"就有数百家之多。直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成都人的"闲气"仍在,"好茗"依旧。据说每年消耗的茶叶数量就达数万吨之多。(1)旧成都的老茶馆成部旧有很多老茶馆,大多为老年人占据。清晨就有顾客光顾,有的老人一边喝茶,一边还叨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将打火机揿在地上,似钓鱼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