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镇人喝茶与茶馆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3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镇人喝茶与茶馆,   南浔人向有喝茶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旧时,喝茶者主要是男性成年人,尤以镇郊

    南浔人向有喝茶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旧时,喝茶者主要是男性成年人,尤以镇郊壮年、老年农民为多。他们可谓风雨无阻,深更半夜起身,赶几里地,摸黑进城,在茶店喝茶、听轶事新闻、传递“小道”、议论隐私、互通农贸市场买卖行情,顺便把带来的鸡、鸭、蛋等农副产品在茶馆边卖掉,采办些油盐酱醋或“屋里人”穿用的花布、小孩吃的零食之类捎回家去。万籁俱寂之中,江南小镇由茶馆始于苏醒,它是旧时镇上一个热闹的去处。

    除了早茶,还有午茶和晚茶。喝茶者大多是镇上居民,一些大一点的茶馆设有“书场”,边喝茶、边听书,有的还有茶点瓜果供应,是昔日乡镇文化生活的一大景观。我小时候记得南浔有两家比较出名的茶馆设有书场。一家叫“万新”,一家叫“中心”。“万新”在庄家弄里,“中心”在栲栳湾现在的南浔浴室处。我舅父家就在“中心”书场隔壁,每每到舅父家,就钻到茶馆听“壁角书”(即不买票靠墙站着听书),好的“响档”(对有些名气的评弹艺人的俗称),往往是客满还加座。大人们喝茶、嗑瓜子,听到得意之处摇头晃脑及茶馆伙计手提紫铜茶吊(壶)一泻数尺之遥的冲茶绝招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茶馆是江南集镇的一大特色,南浔尤甚。南浔开设较早的茶馆是清风桥堍的“明月楼”,其后有东栅“一洞天”“一壶春”“万云台”“一品香”,北栅“明泉楼”“凤椿楼”“万兴楼”,西栅有“清河轩”“天韵楼”(后迁东大街),南栅“锦厅”“五福楼”“北同园”。茶业最兴盛时,全镇有50家之多。解放后,茶馆少了些,但生意仍火红。据1951年商业调查资料,全镇尚有各式茶店、茶楼、茶社、茶馆、茶园、茶室31家,日供茶水高达45900多碗。六十年代以后,茶馆日减。现在镇上茶馆店已寥寥可数了。然则,随着改革开放后,一些人的腰包渐鼓,一批新型的、年轻的茶民正在形成,在装潢考究的茶庄、茶室或餐饮部喝早茶、午茶、晚茶者,已非寥若晨星,已渐成气候。

    至于说到镇人对熏豆茶的特殊嗜好,那是有口皆碑,且自古至今俗习不改。熏豆加少些茶叶、腌桔皮、白芝麻和咸丁香萝卜干等,用开水冲泡而成的熏豆茶,其味清香可口,其色红绿黄白相间,悦目熏肺。镇人以此茶款待贵客和稀客。不过,现今熏豆茶已能批量生产,精巧的小包装熏豆茶,随着旅游者的足迹,把南浔这一特产洒向全国各地。而南浔人总是把采摘于深秋的“十家香”毛豆烘制而成的上上品熏豆作为馈赠乡里亲人的佳品,更深受故旧游子的喜爱,牵起永不消逝的乡思亲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茶馆与茶文化
也许就是一夜之间,全国的各等城市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茶馆,就在许多不甘寂寞的年轻人还在为如何度过一个个无聊的夜晚而在大街上徘徊的时候,茶馆这种古老的、属于爷爷时代的大众休闲场所却已悄声无息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现代都市中。爷爷时代的老先生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纸醉金迷,在这个新世纪的初期,那些让人怎么也看不懂的浮躁一代居然在清静的茶馆中找到了精神的畈依。如果老爷爷们一时兴起,真的随意踱进街角某家看似古旧的茶馆,恐怕才能真正了解此“茶馆”非彼“茶馆”,这里的装修、服务、茶具、家什,当然还有那些后边添了几个“0”的价位,都会让爷爷们喳舌。是啊,风水轮流转,却无论如何也转不回从前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追根探源,茶馆的的确确并不是一个新鲜去处。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并且在长期的积累研磨中凝聚成了一种深邃的“茶文化”――随意,精致,清淡,冷静,中庸,儒雅,包容...
·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四川茶馆
□老吃没有进过四川的茶馆决不算到过四川。茶、茶馆,在四川,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是考究的、高雅的、严肃的,甚至带点沉重,一如老舍笔下的《茶馆》。生活,是实在的、琐碎的、市井的、随意的、休憩相关的。在别的地方,去茶馆,叫“坐茶馆”、“欣赏茶艺”、“品茗”……在咱们四川,叫“泡茶馆”。一个“泡”字,也许已经能让你感受到整个人置身在那种嘈杂喧闹却又是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环境。也许一副对联就很能表现这样的生活方式: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碗茶去;��求衣苦,求食苦,苦中作乐打壶酒来。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个“茶”,在四川也许解释成“泡茶馆”更为贴切。茶馆不仅是品茗消遣,也是休憩聚会,聊天交友,交流信息,消磨时间,冲壳子,摆龙门阵的地方。家中有茶,也要坐到茶馆里,一份报纸一杯花茶,听听隔壁桌上的话题,晒晒太阳,掏耳朵擦皮鞋……这样消磨上半天的时间,也是常有的。外省人见了都奇怪,怎么...
· 茶文化―茶馆茶楼―乌镇茶馆
来到江南,特别爱江南的小镇,来到小镇,特别爱小镇上的茶馆。尤其是浙北乌镇的茶馆,能让人品出中国特有的原汁原味来。乌镇是茅盾的故乡。出于整体考虑,其故居及附近的旧风貌一并保存下来,几座茶馆便在其中。从故居出来往西走,仄仄颠颠的石板街尽头就有一家茶馆。木头墙壁,木头顶棚,长年的烟熏火燎使其黑如漆墨。几张桌凳错落有致地布于室内。桌子是旧式的八仙桌,被衣袖磨得油光可鉴,木质纹理像流动的水波。凳子更有趣,四条腿的、三条腿的,高的、矮的,方方正正呈威武状的,歪歪斜斜扮滑稽相的,形态不一,各具姿色。只要坐下,掌柜的便会送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来。周作人喝茶甚是讲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这里没有西湖龙井、君山龙针,茶具雅俗共赏,石雕的、紫砂的、陶瓷的、玻璃的。如何选用,全由客人的兴趣爱好了。一注清茶入杯,上下翻飞的枚枚叶片如蝶舞花间,飘荡轻扬的茶香,如烟如缕,乍散乍收...
· 茶文化―茶馆茶楼―老舍茶馆喝茶也吃茶
老舍茶馆重要的是茶,茶点仅仅是点缀。这里的茶点有很多,大多数都是老北京的小吃,但是我们介绍的却是这里的茶叶点心。以茶叶入点心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时候,乾隆是个对生活十分讲究的人,好茶之余,也想让茶进入点心。皇上的心意,让众御厨绞尽脑汁,终于有了最初茶叶点心的雏形。有这样一道对联,说的就是这茶叶点心:“茶茶可入点,点点动人心”。看似简单,但什么茶叶做什么样点心可口,它的火候又是如何把握的?这确实是个挺困难的问题。这里的茶点总在变换,常规的有十来种,特别推荐是棋子酥,这种点心状若棋子,是用花茶制作的,花茶的味道馥郁,于是这道茶点的口味也是很香。而绿茶茶点,表皮也是绿色的,绿色稍微有些透明,看上去就引人食欲,这道点心用的自然是绿茶,以绿茶为心,自然口味清淡悠长;而另外一道香珍王茶酥形状则乖巧很多,四周有一圈细细的黑芝麻,这也是绿茶为心的一道小点心,茶香在回味中,在嘴角呈现。
· 茶文化―茶馆茶楼―干部与茶馆
干部是什么?国家机关说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说是领导,企业公司说是老板,菜场的小贩说是戴红袖标的。总之,凡是能管点人的,都可以称之为干部。比如,小学里的班组长,与上面说的都不沾边,可照样被称为“班干部”。一般说来,干部大小都可以称作“官”。既然是“官”,大点的有个衙门,小点的也有个办公室。办公室是干什么的?望文生义,应该是办公事的地方。也就是说,只要是官,大概都有公事。记得刚来海南的时候,对比银行和厕所还多的茶馆很不理解。曾经因为好奇,进去过一次,见到一壶茶,一间屋,既没有丝竹乱耳,又没有艺人忙乎,几个人坐着,能有什么意思?后来,又对茶馆门前车满为患的现象很纳闷。从下午到深夜,人进人出,车走车来,到底哪些人进茶馆?进茶馆后又干些什么呢?在海南呆的时间长了,才知道茶馆里面的乾坤其实是很大的。人们进茶馆,并非对茶馆里出售的那一壶价格不菲的茶情有独钟,很多人看中的是茶馆里那种暧昧的格调,那种宽松的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