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乡村茶馆:新农村的窗口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9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乡村茶馆:新农村的窗口,   饮茶习俗作为传承已久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历代人民生活中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饮茶习俗作为传承已久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历代人民生活中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便是一例。进出裕泰茶馆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为着各自的目的和需要,到茶馆里来活动。《茶馆》反映了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成了旧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
    回观乡村的茶馆,却是别有一番情趣。江南水乡,一湾河水,一处小镇,几爿茶馆。茶馆内摆开八仙桌,四围长条凳,一口老虎灶,一吊紫铜壶,农民们提个竹篮上镇,坐坐茶馆,泡壶香茶,悠闲自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们的吃茶习惯没有变,而乡村的茶馆正在起着种种新变化,呈现着种种新景观。
茶室――点多面广
    我有兴在上海市郊的城乡走走。在县城和一些乡镇,不时可瞥见装修典雅、招牌抢眼的各式酒楼经营“早茶”。据说这是酒楼饭店增设的经营项目,然而他们学习南方人的“茶道”和“茶艺”,并极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是现今“茶业”中的高档处所。而更多的是在集镇的文化中心、俱乐部和村的老年活动室等公共场所,“摆开四方台,藤椅一排排”的新茶馆随处可见。这些茶馆虽然与当年老舍作品中的《茶馆》相去甚远,但泡上一壶茶,尽享工余闲暇则是一脉相承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解放前的茶馆,大都设在集镇,是农民们聚集和休息的场所。现今,随着的变革和乡村经济实力的增强,一般乡镇都是以自然村办茶馆(室),大多名为“老年之家”,农民们可“就近吃茶”,改变了过去吃茶必须上镇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市郊已有乡村茶馆(室)3000余家。分布在市郊县属城镇的各式酒楼、饭馆经营“茶业”的也有近千家。构成了一道城乡“茶业”令人瞩目的风景线。
    茶客――老小兼有
    “走,上茶馆吃茶去”,这是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一句口头禅。在城镇,每当旭日东升之时或夜幕降临之际,一对对、一群群青年男女络绎不绝地寻到自己喜欢的酒楼、茶馆,品早茶,吃早点,或一壶香茶、细细品味,“洗涮”自己一天的疲劳。而乡村的茶馆则是另有一番风味。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民早晨上镇跑集市贸易交易农产品,无暇吃茶聊天,乡村早茶近于无市。晚上,随着农民书艺人的逐渐减少,绝大多数茶馆也已没有了晚市。而中市则是乡村茶馆的旺市。退休的农民、农闲时的青壮年,还有一些中年妇女,早饭后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打打牌、搓搓麻将、聊聊天,自得其乐。村办的茶室内,一般都有电视机、报纸,有的还有民族乐器,老年农民们吃吃茶,看看电视,有兴者弹、拉、吹、打,丝竹声声,其乐无穷。据一项调查表明,市郊约有5%的人每天坐茶馆,其中以老年人居多。10%的人每周上一次茶馆,13%的人每月去茶馆两次以上。可见茶客也在与日俱增,而且年轻茶客正在呈上升的趋势。
    茶话――信息居多
    老年茶客有句行话,叫“孵茶馆”。一壶茶一泡,从上午八九点钟开始,一直要持续到下午三四点钟离开。老茶客们虽然天天见面,但他们情趣相投,张家长、李家短,日日都有新话题。诚然,他们更多的是漫不经心、天南地北地聚谈,古今中外,无所不涉。一些能吃能做的农民,他们没有全天候的“茶兴”,则是中午时分坐上一二个小时,谈论的话题离不开“种田经”,农民们称其为“临市面”;谁家甜瓜上市早、谁家草莓收入多、谁家鱼虾养得大……喝足谈够后,衣服往身上一披,一头又钻进农田的青纱帐中忙开了。一名姓张的农民告诉我,他在“孵茶馆”时学到了塑料大棚种瓜的新技术,今年5月头甜瓜已上市,每斤卖到四五元,一个瓜一般2市斤,一剪刀剪下去(摘瓜时用剪刀剪瓜蔓)少说也有七八元收入。讲到得意处,他的脸上漾出了欣喜的微笑。真想不到小茶馆还有传播信息的大用场。一位乡镇企业的厂长跟我谈了另外一件事,他来客户、谈生意,现在不去酒馆拼老酒,而是去茶馆品香茗。泡上几杯名茶,点几碟茶点,既简单又大方,显示了主宾双方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这种既节约而又有高雅氛围的聚谈,正成为年轻的厂长和经理们的新时尚。
    消费的海洋真是新潮拍岸,时有起伏。无论信步街头,还是驻足乡村,茶馆,确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场所。它既是农民和居民们休闲、消遣的憩所,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交流信息、切磋致富门道的天地,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窗口,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愿乡村茶馆不断出现新变化,真正成为农民和集镇居民们乐而忘返的乡村文化新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乡村茶馆
与城里茶馆相比,乡间茶馆就简单多了。在滇西许多山街,都会有这样一个让游人落脚处,或者叫歇脚处,一壶香茶,摆在油油的餐桌上,在懒散的时光里散发出丝丝缕缕茶的清芬。一些要远行的生意人,一些农闲下来的庄稼汉,都会把时间的边边角角积蓄起来,拿到茶馆,品味乡村宁静的时光。乡村茶馆的老板其实是些庄稼汉,或者是庄稼汉的婆娘。如果是女掌柜,笑容一定比她们的茶醉人。她们刚刚从玉米身边退下来,身上还沾染着玉米花的香味,把青布围腰往自己身上一系,一声“来咯,来喝一碗茶来。”热腾腾的开水便冲到装有茶叶的缺土罐里,泛起茶叶原本的滋味。这时,客人自然围坐桌边,用一种认真的心态眯起眼睛,露出“啧啧”有声的馋相。如果是男老板,除了茶水浓得化不开,他们的水烟筒递来递去,热情让人呛个够。乡村茶馆无暴利可创,茶水价钱很低,一壶上好的“春尖”不过是城里一个冰淇淋的价钱。茶价不好,并不影响老板的热情与信心,哪怕这一天只有一个人,只...
· 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华乡村茶馆
同城里茶馆相比,乡间茶馆就简单多了。在滇西许多山街,都会有这样一个让游人落脚处,或者叫歇脚处:一壶香茶,摆在油油的餐桌上,在懒散的时光里散发出丝丝缕缕茶的清芬。一些要远行的生意人,一些农闲下来的庄稼汉,都会把时间的边边角角积蓄起来,拿到茶馆,品味乡村宁静的时光。乡村茶馆的老板其实是些庄稼汉,或者是庄稼汉的婆娘。如果是女掌柜,笑容一定比她们的茶还醉人。她们刚刚从玉米身边退下来,身上还沾染着玉米花的香味,把青布围腰往自己身上一系,一声“来��,来喝一碗茶来。”热腾腾的开水便冲到装有茶叶的土瓦罐里,泛起茶叶原本的滋味。这时,客人自然围坐桌边,用一种认真的心态眯起眼睛,品出“啧啧”有声的馋相。如果是男老板,除了茶水浓得化不开,他们的水烟筒递来递去,热情让人呛个够。乡村茶馆无暴利可创,茶水价钱很低,一壶上好的“春尖”不过是城里一个冰淇淋的价钱。茶价不好,并不影响老板的热情与信心,哪怕这一天只有一个人...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
茶馆:是国人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老小咸宜,男女毕至的好去处。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淡,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在两广及海南等地,多称为茶楼;北方的京津等地,也有称作茶亭的。在历史上,还有茶寮、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屋、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317-322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寮、茶馆、茶楼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寮”。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僧寺茗所曰茶寮”。“茶馆”,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到了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场以十分普及,特别是南宋京城的临安(今杭州市),茶坊林立,且大的茶坊陈设讲究,挂有名人书画,插有四时鲜花,同时兼卖“擂茶”和...
· 茶文化―茶馆茶楼―北京的茶馆
京剧是国粹,茶文化同样也是国粹。老北京的茶馆,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文化―――跟文人雅士的茶道稍有区别。茶道,说起来太高深了,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清心寡欲方能得其道。明明是喝茶,偏偏雅称为“品茶”,似乎在品尝人生的滋味。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老北京的茶馆则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或叫侃大山)……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