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常熟的塔与茶馆
塔
漫步常熟的弄堂里巷,总是能看见方塔在小巷末端若隐若现。无论走到哪里,似乎方塔始终伴随着你,关注着你。
在常熟,如果你是急匆匆的经过,难以领略到常熟那水乡文化的底蕴和风情。水路环绕,方塔相随,在细雨菲菲的天气里,柳树吐绿,油菜花鹅黄,里弄建筑的青灰蜿蜒,穿过弄堂里巷,豁然开朗,方塔已然呈现在眼前。
方塔公园,地处城中闹市,总占地面积12100平方米,因园内的南宋方塔而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四面呈方形,是宋代仿唐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它和宋古井、明银杏并称为“方塔三宝”。园内曲桥碧水,长廊幽幽,尽显宋风神韵。园后还设有名人馆和碑刻博物馆。园外则有仿明清商肆林立,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
相传道童牛下凡间变成了卧牛山,仙姑下凡间变成了常熟西湖。两人朝夕相见,欢乐了一阵子,可是,几年后道童牛又难奈凡间的寂寞,他便化为一道清风,到太上老君处,请太上老君为他说情回到仙界。太上老君说:你与仙姑触犯天条,谪下凡间,如今出尔反尔,玉皇大帝定不宽赦。你快回去吧!等道童牛一走,太上老君便悄然下凡,变成一个化缘的老和尚,点化百姓说:这山是一条神牛,有了它,你们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旦这神牛离去,这里便会变成汪洋大海。众百姓纷纷询问拴牛的办法。老和尚说,要想不让神牛离去,必须造一座塔作为拴牛桩。众百姓听了,便纷纷解囊,经众百姓努力,一座九层方塔建成了。不久,太上老君又点化百姓建造了城墙,这城墙便是牛缰绳,牢牢套在牛头上。从此,这条神牛再也无法离开常熟了。
茶
环绕着方塔,周围茶馆林立,好友相约品茗,窗外沥沥雨声,室内茗香扑鼻,其乐融融。
提到茶,不得不提起另一品茗去处――兴福寺。
在兴福寺品茗,仿若神仙的日子。极普通的玻璃杯中,泡上这里的特产剑门绿茶,淡淡的绿色渗透过杯底,慢慢上升,清淡的芳香伴着寺庙山后竹海的婆娑沙沙的声音,未及品上一口就已醉得稀烂了。
兴福寺位于常熟城北虞山之麓,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气象雄古,颇擅林泉云壑之美。寺创自南齐,邑人郴州牧倪德光舍宅为寺,名“大慈寺”。相传唐贞观年间,有黑白二龙交勇,冲逆成溪,遂成破涧,故又名“破山寺”。唐懿宗咸通九年,敕赐大钟及“兴福寺”。兴福寺自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咏,驰誉千载,今犹存诸多名迹,兹简介于后:
唐尊胜石幢:二幢立于山门前,左为平原陆展书,右为京兆全贞书,精妙无比,今尚存其一,立于破龙涧畔。
救虎阁:梁高僧彦 ,德腊具高,戒行清苦。一夕登阁,有虎中矢,咆哮于地,徐为拔之,虎瞑目舐血,顾而 去。及晓,猎户寻踪而至,
示以矢,猎户感悟罢猎,此阁因名救虎阁。
白莲池:位于救虎阁前,池产干叶重萼,白莲芳色异常。
空心潭:志载兴福寺山下有泉,潴而为潭,汨汨灌注,冬夏常盈,渊深澄澈,可烛须眉,天光日华,上下交映。
空心亭:亭以常建诗得空心之名。破山之秀,钟于斯亭。设置既宜,称谓允当。人知少府诗之工,而不知所以为工,一登斯亭,不言而喻。
君子泉:志载《泉铭》曰:石窦出泉,澄清莹澈。一勺多耳,不盈不竭。岂伊谦受,将毋安节。君子饮之,洁厉冰雪。
廉饮堂:位于“君子泉”前。同光二帝之师,翁同和削籍后,一度隐息于此。
兴福寺的后山,是片片竹林,微风吹拂,竹叶婆娑沙沙,竹高林密,遮天蔽日,阳光只能在竹子婆娑中抢个空透射到竹林间的小路上,令人影、竹影斑驳陆离。常熟人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茶,经常能见到常熟人三三两两相约着饮茶谈天,即使是商议生意商场这等大事,也是相约或竹林,或塔边茶馆,或兴福寺的茶园,轻松间问题解决。
品茗还有一去处,就是城里的读书台。
读书台,在常熟市虞山东麓石梅。传为梁昭明太子萧统(501年至531年)读书处。台上有明弘治间县令杨子器所建亭一座,嘉靖间重修,易柱为石。正中墙壁嵌清乾隆苏州粮备道觉罗雅尔哈所书“读书台”三字,两侧有明嘉靖间所刻萧统像碑和《重建昭明读书台记》等碑刻。来到读书台,会在绿草中给你搭张方桌,摆上茶具和吃食,茶房拎着水壶上上下下穿行在这小山林间,为各个茶桌添水沏茶。常熟产茶,一种叫“剑门绿茶”的生长在海拔250米的剑门松林间,色泽淡绿,愈泡愈浓,清香迎鼻。
泡在常熟,品茗、听评弹、体验着古老文化的积淀,怡然自得。忘记归家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