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珠茶楼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4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珠茶楼,   说起广州市的老字号茶楼,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要数成珠楼。这家历史悠久的茶楼

    说起广州市的老字号茶楼,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要数成珠楼。这家历史悠久的茶楼位于广州市河南(现海珠区)漱珠桥畔。成珠楼在解放前参加了茶楼业的同业公会,曾有一块刻着“成珠楼”的樟木牌匾,存放于该会在桨栏路的会址处。牌匾落款署清朝乾隆年代,从匾上所列年份可以推算,1945年是成珠楼开业200周年。那么,至1985年毁于火灾时,成珠楼的历史足有240年了。
  成珠楼本始于成珠馆,是一间不起眼的简易平房(成为两层木楼茶楼乃是咸丰年间的事)。创业伊始,成珠馆属当时广州五大家族(潘、卢、伍、叶、周)之一的伍紫垣所有,为伍氏邸宅内待客的地方。伍氏衰落,馆子转让吴氏,易名为“成珠饼家”,后又兼营茶楼、外卖,之后又数易其主。光绪年间,馆归梁福和堂所有,尚属族产,主持人是梁殿华。成珠楼的发展,便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成珠楼地理条件优越。清代的广州河南区有三大集市,即福仁市、漱珠市和歧兴市。成珠楼所在地漱珠市处于各市的中心,并且近傍豪门望族的邸宅,著名古刹海幢寺又近在咫尺,故而食客不绝,而成珠楼的龙凤礼饼和其他各种饼食色香味俱佳,并有各款粉面饭品供应,生意自然十分兴旺。当时所制饼食,除柜面零售及在茶座上供应外,还承接成批订购,送货上门。连市外、省外、国外的过路客,也以一试成珠楼精制饼食为快。梁殿华经营有方,使营业不断发展,获利甚丰,为成珠楼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及至于承父业,梁氏第二代续振先辈雄风,把成珠楼经营得更加有声有色。他们聘请名师,严格保证饼饵质量,并注意改革包装,不惜耗资在国内外进行广告宣传,务使男女老幼皆知。梁氏昆仲又花白银2万,把成珠楼里里外外修饰一新。为提防假冒,成珠楼小凤饼在民国3年获准进行商标注册,保障了经营专利。此后,成珠楼雇用职工由原来20人左右增至四五十人(临工不计)。

  成珠楼以小凤饼成名。关于小凤饼,何时始创,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和记载。按小凤饼成名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因此有说其源于伍紫垣的婢女小凤。小凤是顺德人而姓氏不详。据说某日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碰巧点心师不在,而客人欲尝广东点心。伍无计可施,暗暗叫苦。小凤情急智生,把平时私下储藏以备充饥的干饼拿出来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以后还来信称道,念念不忘。其实只不过是小凤把宴客剩下的菜肴收起来,加些梅菜压成饼块,再请点心师傅代为烘干而已。想不到这种饼居然甘香酥脆、油润干洁,十分可口。意外的发现启发了伍紫垣,于是命师傅如法炮制,并把这种饼取名“小凤饼”。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小凤饼是梁氏祖传,因外形酷似小鸡,故尔取名“小凤”。后来,成珠楼确定以小鸡作为小凤饼的商标,正合把鸡雅称为“凤”的民间习俗。不管小凤饼的起源如何,总归是成珠楼的一大发明,由于标新立异,风味独特,质量上乘,难怪问世以来声誉鹊起,而成珠楼更因此名闻遐迩。20年代初,小凤饼曾获“展品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参加“广州市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章。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经编了一段顺口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长期以来,省内外的过客都喜欢手提小凤饼回家,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珍贵的“手信”。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朋友都把小凤饼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推祟备至。于是,小凤饼的销售点逐渐遍及省港澳。

  1946年成珠楼举行开业200周年庆典,一时哄动河南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书赠成珠楼诗云:“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酥脆甘香何所从,品茶细嚼似珍馐。成珠高阁会天孙,绿皑新醅酒令传。醉傲天台左右顾,漱珠桥畔海幢园。”

  回顾成珠楼的经营发展史,并非完全是畅顺无阻的。还在1928年时,成珠楼已经由两层木建筑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房,面积达600平方米左右,业务日趋兴旺。正当继续“大展鸿图”的时候,广州市地政局以开马路需要为由进行勒索,开口便要白银2.5万元,否则便要将成珠楼拦腰切断。茶楼方面对此不予理睬,最终却斗不过官府的势力,只好任由“腰斩”。于是在开拓马路时,偏要从成珠楼中间部位穿过,这真是个无情打击。面对飞来横祸,成珠楼老板重整旗鼓,把“腰斩”所余的北部改作工场,而南部则扩宽加高,扩建了西邻位置,重建三层楼房,并扩充四楼。当时共有职工46人,其中固定专门制作小凤饼者10人,烘炉6只。由于大量推销小凤饼,于是很快恢复了元气,稳步发展。到1935年间,营业额和盈利均比“腰斩”前高出一倍左右。广州沦陷时期,饮食行业随着各行各业关门歇业而陷于停顿状态,成珠楼自然不能幸免,出现了一个营业低潮,终至暂告歇业。1940年,经营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又重新开业,到抗战胜利之时,已经有了新的发展。1947年,成珠楼重新崛起,还开设了3间分店:一为西关成珠茶楼,一为成珠饼家,一为澳门的支店。此时期内,主持成珠楼业务的,已经是梁氏第三代,可说进入了私营时期的高峰年代。

  解放后,由于成珠楼的业务不断发展,上级投资把右侧平房改建成四层楼,改善了职工的生产条件,同时扩大营业场地,扩至1400平方米。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装饰,面貌焕然一新,座位从解放前的400个增至700个,职工人数达150多人。成珠楼的“成名法宝”――小凤饼的制作配方在1959年已经向社会公开,为商业部饮食服务局编入《中国名菜谱》第4辑,得以流传后世。

  1985年10月9日夜,一场意外的大火吞没了成珠楼,240年的历史到此暂告中断,但是,它的名字却没有消失。为了保持这家老字号,政府决定在原址投资重建,并于1990年1月正式开张,易名成珠酒家,在最兴旺的时候曾开设了南华东路和荔福路分店。至1996年,成珠楼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结业,债权人向法院起诉成珠楼,成珠楼的物业被法院拍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寮、茶馆、茶楼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寮”。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僧寺茗所曰茶寮”。“茶馆”,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到了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场以十分普及,特别是南宋京城的临安(今杭州市),茶坊林立,且大的茶坊陈设讲究,挂有名人书画,插有四时鲜花,同时兼卖“擂茶”和...
· 茶文化―茶馆茶楼―滇西茶楼
滇西产茶,一座座山上的绿色或多或少与茶有关。在滇西重山峻岭里,茶既是一要经济作物,也是财政收入的支柱。茶在民间,补贴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开支,滋润着老百姓的生活,缺少了茶生活就欠着什么,而茶楼则是茶走向消费的一个高雅的场所。滇西的茶楼大多在县城的主要街道,他们一般不是很高层的建筑。三层的居多,因为小城也没有层高的限制,因此,三层的茶楼居然也显得格外耀眼了。开春,当万山披绿,茶叶竞发的时候,我在“滇红”之乡的凤庆县城,被文友约到一座叫“叶青青”的茶楼,感受到滇西茶楼没有污染的茶香,以及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叶青青”,据说是一位省书协的名人题写,从名字上看就有些诗意了,字很狂劲,不是龙飞,而是凤舞。看上去十分飘逸,使人想到这座小城后面的一支叫“凤”的山。一层算是大厅吧,与一般的宾馆差不多,只是在左右两边的墙上悬挂着的画有些特别,一边是茶圣陆羽的画像,画家笔下的陆先生手拿茶杯的样子,实在让人感动。另一...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文轩茶楼
文轩茶楼位于高尚社区,学府一条街环境优雅,气派,泊车方便。本茶房内设美容、浴足、保健、棋牌、包间、中餐各类集休闲于一体。本茶房茶水一律享受折扣优惠。本茶楼尽善尽美的优质服务,给您带来一个健康的休闲好去处。文轩茶楼在红瓦寺一带的茶楼中挺有名气,特色有三:舒适的喝茶环境,很有特色的茶品;正宗的中式、泰式按摩和浴足;下围棋的好地方。位于二楼的文轩一上楼就给你个惊讶,长达两米的一个大鱼缸,漂亮的金鱼在里面欢快的游来游去,侯客小厅就在鱼缸前面,等侯朋友之时坐在长长的软软的藤椅上,看看金鱼的游泳姿态,评论一下这条的眼睛真够鼓,那条的肚子长的够胖,头上的肉球真大…倒也不觉得烦闷无聊!文轩茶楼在红瓦寺一带的茶楼中挺有名气,特色有三:舒适的喝茶环境,很有特色的茶品;正宗的中式、泰式按摩和浴足;下围棋的好地方。位于二楼的文轩一上楼就给你个惊讶,长达两米的一个大鱼缸,漂亮的金鱼在里面欢快的游来游去,侯客小厅就在...
· 茶文化―茶馆茶楼―白领馆茶楼
白领馆茶楼位于棕北小区领事馆路3号的九龙娱乐广场内。紧邻美利坚合众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在火锅的热闹与迪吧的喧嚣中,白领馆象一朵兰花静静矗立。它洁白的西式建筑风格,高雅的布局,无不显示出它内在的高贵与气度非凡。
· 茶文化―茶馆茶楼―广东茶楼
同是现代城市,广州茶馆的“富贵气派”便更多了,广州称茶馆为茶楼,吃早点叫吃早茶,广州茶楼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广东人说:“停日请你去饮茶”,那便是请你吃饭。旧时广东茶馆饮食并不贵,老茶客一般是一盅两件:一杯茶,两个叉烧包或烧卖、虾饺之类,花费还有限。现今不同了,广东改革步于一迈的大,有钱人多了,茶楼也更气派了。你上茶楼入座,服务小组先上一壶配茶,然后食品车推过来,各种广东小吃琳琅满目。什么脆皮统鱼角、鲜酥、莲蓉堆、煎酿禾花雀、马蹄糕、荔枝奶冻、豆汁排骨、风爪、鸡翅等等,不一而足。如今深圳、香港的茶楼气派更大,但文化气息却总使人觉得彼“吃没了”。倒是广东乡间的小茶馆,傍河而建,小巧玲球,半依岸,半临水,。或是水谢式,或是竹茶居,树皮编墙,八面临风。虽然也讲~盅两件”(一盎是粗梗大叶茶,两件是蒸烧卖等小吃),但饮茶的意境却比在广州、香港更贴近“文化”。那质朴的韵味,虽不比西湖茶室的儒雅,但多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