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金口茶馆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七件必需品之一。武汉地区茶馆业最早始于江夏区的金口和南市,金口茶馆早在晋代就驰名江南。金口古名“涂川”,又名“涂口”,从晋代至隋代,是汝南郡城和沙羡县城所在地。自古“舢舻帆墙络绎不绝,商贾辐辏,茶楼酒肆鳞集……”乃巴蜀、浔阳(今九江)、扬州一带商贾和船帮往返贸易的“黄金口岸”。该镇位于长江之滨,历为竹?木?集散之地,最早的茶客多为四川和湖南放?船工。随着明清时代商市日趋发展,川湘江浙来往客商和船帮日益增多,作为商业交易与行旅休憩的茶馆、茶亭遍布金口街市码头。
清时的茶馆有商业性质的和公益性质的。商业性质的茶馆、茶楼比较豪华,富有茶文化的独特装饰,门庭挂着墨底绿色的对联,如“李白豪饮水酒里,杜甫品茗草木中”等。茶堂比较宽敞,清雅,内设茶案、茶机和学土椅五六十套。茶具也十分讲究,盛茶用盖碗茶具,泡茶用宜兴紫陶壶或湖南瓷壶,使泡茶香味纯真。茶馆内设有弹唱说书类的演艺台,饮茶时还有糖果、瓜籽、麻花、芝麻饼之类的“小吃”。如清代时该真的“赵公茶楼”、“金江茶楼”、“清芬茶馆”、“望江楼”等就是这种商业性的茶馆。在这类茶楼茶馆里,“三教九流”云集,他们携妓引凤抹牌赌博吸食烟土,林则徐首次在江夏禁烟时曾将茶馆为重点。
公益性质的茶馆,一间铺屋,一个跑堂,几张桌机板凳,粗茶大碗的,俗称“大碗茶馆”。只收点柴火、人工力资钱。来此喝茶的多是赶早市的乡民、渔民和放?工。来人往往是一大碗茶,两个烧饼或包子在此边喝边吃,小憩片刻。此外,该镇的街头、码头、路口还没有免费施茶的茶亭、茶棚,每天有人将泡好的茶一担担的倒入大缸中,由来往行人用竹筒自取自饮,解渴休息。这类公益性质的茶馆、茶亭、茶棚,是急公好义的商界大户杨礼臣、方华堂、曾海文、肖雨虔、赵恒斋等人倡办的。
新中国成立后,茶文化在金口镇得到传承和发展,除供销商业部门开办的茶馆外,金口镇文化馆曾办有“茶楼书社”。“奉茶敬酒”,在金口镇早成礼仪风尚:凡定婚送礼称为“茶礼”,凡来客人,以“奉茶”招待。外出辩别真假金口人,都以“茶盅酒盅”四字的发音会晤乡里乡亲……茶文化,还引导了居民文明康乐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