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乌镇茶馆
来到江南,特别爱江南的小镇,来到小镇,特别爱小镇上的茶馆。尤其是浙北乌镇的茶馆,能让人品出中国特有的原汁原味来。
乌镇是茅盾的故乡。出于整体考虑,其故居及附近的旧风貌一并保存下来,几座茶馆便在其中。
从故居出来往西走,仄仄颠颠的石板街尽头就有一家茶馆。木头墙壁,木头顶棚,长年的烟熏火燎使其黑如漆墨。几张桌凳错落有致地布于室内。桌子是旧式的八仙桌,被衣袖磨得油光可鉴,木质纹理像流动的水波。凳子更有趣,四条腿的、三条腿的,高的、矮的,方方正正呈威武状的,歪歪斜斜扮滑稽相的,形态不一,各具姿色。
只要坐下,掌柜的便会送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来。周作人喝茶甚是讲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这里没有西湖龙井、君山龙针,茶具雅俗共赏,石雕的、紫砂的、陶瓷的、玻璃的。如何选用,全由客人的兴趣爱好了。
一注清茶入杯,上下翻飞的枚枚叶片如蝶舞花间,飘荡轻扬的茶香,如烟如缕,乍散乍收,很像农家小院里升起的袅袅炊烟。闲来无事的老汉围坐一桌,扯扯家常,聊聊收成,谈谈小镇的变迁。每个人都是那样安详、从容,一份彻底的闲适与韵道弥漫茶馆。屋里的一切泛着溶溶的文化气息,我置身其间,岁月错综,似乎想找出茅盾笔下众多人物的原型来。
茶馆临街的一面全然敞开,熙攘的人流和对面恬淡的小河便暴露在茶客的眼底。
卖鸭蛋的少妇胡乱坐在地上,拖鞋里的脚不穿袜子,袖口卷到肘,裤腿卷到膝。卖鱼青年显然顾不上梳理,手拍鱼盆,吆喝着好听不好懂的调子,整条小街立刻有声有色。
柔檐一声,扁舟咿哑,心中的江南倏得山清水秀。前来卖菜的农家婆婆摇橹而来,藏青色的三角包头巾,极像夏日里知了收拢起来的翅膀,拖角长而尖。双色的拼档裤,纤细的绑腿,颇有一些水乡民俗特色。
中国的小镇和小镇上的茶馆,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韵味和处世哲学。余秋雨说:躲开了这些,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文化,躲开了一种自然与人情搭建的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和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
乌镇的茶馆,就是一段让人割舍不下的情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