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国茶文化漫谈四川茶馆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0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国茶文化漫谈四川茶馆,   再世俗不过的东西,怕就是茶馆了。它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国式的茶文化与自给自足

    再世俗不过的东西,怕就是茶馆了。它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国式的茶文化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大众休闲生活相结合的产物。比方陕北那些十分苦穷之地的人,就得终年勒紧裤带不停地做,不像四川,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们在大抵吃得饱饭的情况下,就多了一份悠闲,于是茶馆特别的多。尤其是成都平原,遍地茶馆,星罗棋布。也因此已故川籍作家沙汀,写出了活灵活现脍炙人口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坐茶馆的皆市井中人,系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即所谓布衣与平头百姓那类。茶馆是男人们的去处。传统女性是不会去的,既没有那份闲心,也没有那种兴致。说到底是没有那种条件。传统女性得操持家务。而家务是永远操持不完的。不像男人们,趿双破鞋片,披扇着衣裳,提着烟袋就去了,且一坐不是半天,便是一晌。

    茶馆是社会的缩影。坐茶馆也叫蹲茶馆、泡茶馆,消磨时间的意思。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汇聚其中,或呆坐打盹,或弈棋神侃,或胡吹瞎聊。常见汉子们一面摇着蒲扇,一面吆五喝六,指点江山,批评时政,戏说古今,发表些巴边不巴边的感慨和议论,传播些有心没心的民谣和俚语……当然,这是民情民心民意的自然流露,历代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臀下的龙椅不被掀翻,都不能不留意茶坊这类“民间自由论坛之地”,乃演绎出了很多跌宕奇诡的传奇故事、故事传奇……

    茶馆里穿针引线的活跃人物,便是那茶博士了。茶博士这称谓起自宋代,施耐庵《水浒传》某处:“宋江便道:‘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我觉得只有这个时候,宋江像个英雄,简直有点荡气回肠。茶博士的功夫既在嘴上―――要吆喝,要招呼、安顿客人,要把个音调摆弄得抑扬顿挫,鹊起鹘落,袅然有致;那功夫更在手上、腿上、腰上―――茶博士始终左手拿茶碗右手盘茶壶在茶桌间穿梭。那茶碗不是拿一个而是拿几个,每个茶碗既装有茶叶,还带有茶碗盖和茶船子。当然它们都分别叠着,以减小占用空间。偌大一只茶壶的圆形提手,则盘在右手小臂上。茶客刚坐下,茶博士已躬腰站在他面前,左手摆上茶碗,右肘臂缓缓一抬,一股滚水已注入碗中,茶碗盖一盖,点个头,说声“您慢用”,整个人已旋到别处去了。茶博士从早到晚终日在茶桌间旋着,给众茶客的碗里续水,一天行百十里路,脚下像上了轱辘。而茶博士的绝活也恰恰就在续水上。都晓得,上茶馆的人不是为解渴,而是为打发时光,端起茶碗自不会仰头大灌,而是埋下头来小啜,啜一口两口,就得等茶博士来续上。倘多啜一口,就伤着茶母子了,茶很快寡淡下去,要打发一天就难了。茶博士的责任是要照看好每一个茶客,掌握好每一个茶客的饮茶进度,并及时地给他们的茶碗里续上水。他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必须不停地走不停地旋,并留心在转过身前身后身左身右的茶桌椅背时,女人般将腰杆往旁边一扭,带着一股小风轻捷擦过。但最打眼而令人骇异的,是盘在茶博士右手臂上的那一把大壶。那壶嘴足有两尺来长,茶碗又是那样的小,肘臂轻抬间,远远一股水注去,竟然滴水不落。众茶客亦受之泰然,丝毫也不担心会被开水烫着。

    但自然,这样的茶馆现在是少之又少了;身手不凡的茶博士更是天下难觅。而过去锦城九里三分之地的市井中,这却是寻常可见的一道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四川茶馆
巴山蜀水之间,是我国古老的原始文明地区之一。早在据今约6006年以前,这里便分布着新石器文化。考古界认为,巴蜀文明既受到北方先进文化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川东地区三峡之地与大溪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川北则属于马家窑文化范畴。这是一个既有长江文明特征,又很早受到黄河文明影响的地区。而在它的西南,云贵高原上,也是重要的古文明发源地。但到后来,黄河文明很明显地走在各地区的前列,巴蜀文明又自然地与秦岭以北的黄土文化相交融。就茶叶从原生地传播来看,首先是由云贵高原沿江流入川,然后再沿长江东出三峡。所以,四川是条由它的故乡原生之地向外行进的第一站。而正是在这里,茶与中原黄土文化相遇了。周初,武王伐纣,巴蜀两个小的邦国前来相助,便以茶作为献给周的贡品,中原知茶,其实主要是从这时开始。待到周王室结束,秦王朝统一全国时,巴蜀已与中原连为一气,成为中央统辖下的郡属,它比云贵、岭市甚至长江下游接受...
· 茶文化―茶馆茶楼―闲话四川茶馆
□老吃没有进过四川的茶馆决不算到过四川。茶、茶馆,在四川,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是考究的、高雅的、严肃的,甚至带点沉重,一如老舍笔下的《茶馆》。生活,是实在的、琐碎的、市井的、随意的、休憩相关的。在别的地方,去茶馆,叫“坐茶馆”、“欣赏茶艺”、“品茗”……在咱们四川,叫“泡茶馆”。一个“泡”字,也许已经能让你感受到整个人置身在那种嘈杂喧闹却又是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环境。也许一副对联就很能表现这样的生活方式: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碗茶去;��求衣苦,求食苦,苦中作乐打壶酒来。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个“茶”,在四川也许解释成“泡茶馆”更为贴切。茶馆不仅是品茗消遣,也是休憩聚会,聊天交友,交流信息,消磨时间,冲壳子,摆龙门阵的地方。家中有茶,也要坐到茶馆里,一份报纸一杯花茶,听听隔壁桌上的话题,晒晒太阳,掏耳朵擦皮鞋……这样消磨上半天的时间,也是常有的。外省人见了都奇怪,怎么...
· 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国从前的茶馆
茶馆,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茶馆这个名称,直到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江南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处所叫茶寮。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唐代封演在《封氏见闻记》中说:“自邹、齐、仓、隶,渐至京邑。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城市多开有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已有煎茶出卖的店铺,这也是我国茶馆出现之初的情况。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自京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很多茶坊。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中饮茶的画面。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得十分讲究,据《梦粱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饮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宋代茶馆多称茶坊,也有叫茶肆、茶...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
茶馆:是国人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老小咸宜,男女毕至的好去处。客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淡,好不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人们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茶馆,这种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一带;在两广及海南等地,多称为茶楼;北方的京津等地,也有称作茶亭的。在历史上,还有茶寮、茶坊、茶肆、茶园、茶社、茶屋、茶室等称谓。虽然称呼有别,但形式和内容大抵相同。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在《广陵耆老传》中曾谈到一个神话故事。"晋元帝时(317-322年),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南北朝时,又出现供喝茶住宿的茶...
· 茶文化―茶馆茶楼―从前中国的茶馆
茶馆,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店、茶社、茶铺、茶亭等。茶馆这个名称,直到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江南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处所叫茶寮。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唐代封演在《封氏见闻记》中说:“自邹、齐、仓、隶,渐至京邑。饮茶之风到唐代盛行,城市多开有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已有煎茶出卖的店铺,这也是我国茶馆出现之初的情况。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自京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很多茶坊。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中饮茶的画面。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得十分讲究,据《梦粱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饮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宋代茶馆多称茶坊,也有叫茶肆、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