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国茶文化漫谈四川茶馆
再世俗不过的东西,怕就是茶馆了。它属于农业文明,是中国式的茶文化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大众休闲生活相结合的产物。比方陕北那些十分苦穷之地的人,就得终年勒紧裤带不停地做,不像四川,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们在大抵吃得饱饭的情况下,就多了一份悠闲,于是茶馆特别的多。尤其是成都平原,遍地茶馆,星罗棋布。也因此已故川籍作家沙汀,写出了活灵活现脍炙人口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
坐茶馆的皆市井中人,系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即所谓布衣与平头百姓那类。茶馆是男人们的去处。传统女性是不会去的,既没有那份闲心,也没有那种兴致。说到底是没有那种条件。传统女性得操持家务。而家务是永远操持不完的。不像男人们,趿双破鞋片,披扇着衣裳,提着烟袋就去了,且一坐不是半天,便是一晌。
茶馆是社会的缩影。坐茶馆也叫蹲茶馆、泡茶馆,消磨时间的意思。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汇聚其中,或呆坐打盹,或弈棋神侃,或胡吹瞎聊。常见汉子们一面摇着蒲扇,一面吆五喝六,指点江山,批评时政,戏说古今,发表些巴边不巴边的感慨和议论,传播些有心没心的民谣和俚语……当然,这是民情民心民意的自然流露,历代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臀下的龙椅不被掀翻,都不能不留意茶坊这类“民间自由论坛之地”,乃演绎出了很多跌宕奇诡的传奇故事、故事传奇……
茶馆里穿针引线的活跃人物,便是那茶博士了。茶博士这称谓起自宋代,施耐庵《水浒传》某处:“宋江便道:‘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我觉得只有这个时候,宋江像个英雄,简直有点荡气回肠。茶博士的功夫既在嘴上―――要吆喝,要招呼、安顿客人,要把个音调摆弄得抑扬顿挫,鹊起鹘落,袅然有致;那功夫更在手上、腿上、腰上―――茶博士始终左手拿茶碗右手盘茶壶在茶桌间穿梭。那茶碗不是拿一个而是拿几个,每个茶碗既装有茶叶,还带有茶碗盖和茶船子。当然它们都分别叠着,以减小占用空间。偌大一只茶壶的圆形提手,则盘在右手小臂上。茶客刚坐下,茶博士已躬腰站在他面前,左手摆上茶碗,右肘臂缓缓一抬,一股滚水已注入碗中,茶碗盖一盖,点个头,说声“您慢用”,整个人已旋到别处去了。茶博士从早到晚终日在茶桌间旋着,给众茶客的碗里续水,一天行百十里路,脚下像上了轱辘。而茶博士的绝活也恰恰就在续水上。都晓得,上茶馆的人不是为解渴,而是为打发时光,端起茶碗自不会仰头大灌,而是埋下头来小啜,啜一口两口,就得等茶博士来续上。倘多啜一口,就伤着茶母子了,茶很快寡淡下去,要打发一天就难了。茶博士的责任是要照看好每一个茶客,掌握好每一个茶客的饮茶进度,并及时地给他们的茶碗里续上水。他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必须不停地走不停地旋,并留心在转过身前身后身左身右的茶桌椅背时,女人般将腰杆往旁边一扭,带着一股小风轻捷擦过。但最打眼而令人骇异的,是盘在茶博士右手臂上的那一把大壶。那壶嘴足有两尺来长,茶碗又是那样的小,肘臂轻抬间,远远一股水注去,竟然滴水不落。众茶客亦受之泰然,丝毫也不担心会被开水烫着。
但自然,这样的茶馆现在是少之又少了;身手不凡的茶博士更是天下难觅。而过去锦城九里三分之地的市井中,这却是寻常可见的一道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