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乌镇茶馆风情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乌镇茶馆风情,   在水乡,你可常听到"皮包水"的说法。不是因为水多,而是那里的人喜欢喝茶、爱

    在水乡,你可常听到"皮包水"的说法。不是因为水多,而是那里的人喜欢喝茶、爱坐茶馆的缘故。大运河沿线的小镇上,茶馆遍布,茶客如蚁,每天清晨,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这袅袅的水烟中迷醉般展开。 

    历史上,乌镇茶馆最多的时候有六十几家,地处中市的访卢阁、三益楼、常春楼、一洞天、明月楼、天韵楼等规模较大,档次也高,茶客的身份也尊贵些;而分散在东南西北四栅的小茶馆,主顾都是四乡里来镇上 做买卖的农民。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前者俗称街庄,雅致些,但要说起水乡的原汁原味、质朴醇厚来,后者(俗称乡庄)更贴近些。乡庄只做上午,街庄常做下午。

    茶馆之所以经历千百年离乱盛世而不衰,自有它作为生活基本的一面,但在信息传播落后的年代,茶馆是信息交流和处理公众事务的重要场所。一个茶馆便是一个小镇的“新华社”,各种消息都在这里发布;大至长江洪水,小至李家小孩吵夜,近如阿大捉螃蟹反被螃蟹咬……现在村村都有广播、电视、录音机,但茶客还是喜欢到茶馆里嗑山海经,即便是新兴的咖啡馆、舞厅也没能冲击它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乌镇茶馆
来到江南,特别爱江南的小镇,来到小镇,特别爱小镇上的茶馆。尤其是浙北乌镇的茶馆,能让人品出中国特有的原汁原味来。乌镇是茅盾的故乡。出于整体考虑,其故居及附近的旧风貌一并保存下来,几座茶馆便在其中。从故居出来往西走,仄仄颠颠的石板街尽头就有一家茶馆。木头墙壁,木头顶棚,长年的烟熏火燎使其黑如漆墨。几张桌凳错落有致地布于室内。桌子是旧式的八仙桌,被衣袖磨得油光可鉴,木质纹理像流动的水波。凳子更有趣,四条腿的、三条腿的,高的、矮的,方方正正呈威武状的,歪歪斜斜扮滑稽相的,形态不一,各具姿色。只要坐下,掌柜的便会送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来。周作人喝茶甚是讲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这里没有西湖龙井、君山龙针,茶具雅俗共赏,石雕的、紫砂的、陶瓷的、玻璃的。如何选用,全由客人的兴趣爱好了。一注清茶入杯,上下翻飞的枚枚叶片如蝶舞花间,飘荡轻扬的茶香,如烟如缕,乍散乍收...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风情
成都的茶馆,成都人饮茶的情调,可堪称为成都一景。凡到过成都的外地人,无不为成都的茶馆、茶楼、茶园之多,人们饮茶风气之盛而感到新奇。成都的茶馆,四季生意兴隆。尤其节假日,大街小巷,河边垂柳下,公园里,寺庙中,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茶馆、茶楼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更有在冬春季节,一遇阳光普照,那茶园(露天)更是风情万千,晒太阳,品香茗简直成了成都人的一大享乐。在成都,年轻人坐茶馆多是同学朋友小聚,聊聊天,老年人则是消遣,搓麻将,打桥牌,摆老龙门阵,中青年人坐茶馆,则多以谈天说地、国事、家事、私事无所不谈,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坐茶馆多是看书读报、谈时事、议学术。成都的茶馆多以使用三件头(茶碗、茶盖、茶船),也就是“茶碗茶”而驰名。盖碗茶为成都茶馆所独创,而茶碗、茶盖、茶船又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朴素的人文思想。盖碗茶、碗上加盖,既可保温,蒸发茶叶、加浓茶味...
· 茶文化―茶馆茶楼―江南茶馆风情
长江南岸的苏州、无锡、常熟、常州、镇江、南京等地的茶馆统称“江南茶馆”。苏州是“碧螺春”的故乡,茶文化历史久远。历史上,苏州人的饮茶之风兴盛,堪称“瘦L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巷有茶馆”。再加上较大的茶馆中设有书场,备有小吃、面点,吸引南来北往的商贾游人。苏州人休闲的时候常常一壶在手,在茶馆中细细品啜。许多老者爱在茶馆中整日消闲,在茶馆中听书下棋,高谈阔论。慢悠悠地晶茶,细细地尝风味/J、吃。苏州人把老者整天在茶馆中的行为称为母鸡孵小鸡,把这种茶馆叫“孵茶馆”。离苏州很近的常熟是鱼米之乡,常熟人自古以来就饮茶成,风。“十里青山半人城”的虞山胜产“虞山茶”。在言子墓道旁的“墨香茶社”,读书台公园中的“半山茶室”,虞山顶上的“维摩山庄”中的“望海楼”茶室,齐梁古刹兴福寺东花园的露天茶座,方塔公园的茶室,虞山公园的茶室,都能看到当地茶客,或者前来游览的外地茶客。青年人也经常来风光清丽的公园里品茶。江...
· 茶文化―茶馆茶楼―西部风情茶馆怀旧
现在的茶馆在成都还存在很多,但在我们重庆似乎正在慢慢的消失了。在我的记忆深处,始终挥不去这几幅画在脑中的图像,那是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留下的记忆:没有喧嚣,茶香悠悠,清风柔柔。在那飘散的茶香里呈现一派祥和,一股清新。在西界沱、高家镇这些临长江的码头,用竹篾与胶纸便可搭起一茶馆。茶馆的两边,常见这样的一副醒目的对联:”长嘴铜壶篾竹椅,矮脚方凳盖碗茶.。”长嘴铜壶,更显得喝茶者优雅飘逸的气韵,嘴长水更长,提壶续水,碗满得滴水不漏,这可是地道的功夫。盖碗茶,香气悠悠,味酽一壶中,显出品茶者的随意和轻松。进茶馆,也可以说是泡茶馆。一个”泡”字,道出了饮茶都的惬意快活。那茶,有时候是用心来品味的,它需要一颗滋润的心,许许多多的人生坎坷,便是通过品茶品出来的。品茶也偶尔辅之一点瓜籽、花生米。芝麻杆糖等等点心之类,但那都是品茶的一道花边,一点点缀,绝不会喧宾夺主,填饱肚子。那个时候,茶馆是一张网。”满城风雨...
· 茶文化―茶馆茶楼―品上海茶馆赏新旧风情
我常常觉得很难去界定茶与咖啡的关系,两者起源都很悠久,功效都与提神醒脑有关,都被现代学者研究出要少喝咖啡不饮浓茶,两者都发展成内涵颇多的文化……不过,既然身为中国人,一直沐浴在茶文化的清香中,更是觉其博大精深、难以言表。虽然古装电视剧中所演的茶馆和店小二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茶馆却一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多样化的发展起来。上海茶馆文化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清代初年。据资料显示,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约有24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十六铺一带已有旧式茶肆、茶棚了。同治年间开始出现建筑考究的新式茶馆。清代末年,见诸文字记载的上海茶馆约有64家。这一时期可以称作上海茶馆文化的初期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茶馆文化的兴盛时期,据统计,当时全市共有各类茶馆164家,主要分布在南京路、福州路、金陵东路以及城隍庙一带。抗战胜利后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茶馆文化处于严重萎缩时期。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十多年间,上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