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江南江北两茶楼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2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江南江北两茶楼,   有句老话: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现在可以在后面加一句:金华茶
    有句老话: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现在可以在后面加一句:金华茶楼多。一提起泡茶馆,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那种消停悠闲的日子,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悠闲自在。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虽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咱们浙江也丝毫不逊色,因为有绿茶啊。有人说过,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浙江的绿茶虽然淡,但是却时刻散发着神秘的清香。正因为喝茶这一概念的普及,于是去茶楼喝茶也成了一种家常便饭,不过现在,去茶楼纯粹为了品茶而去的概念已经被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去放松、休闲,几个朋友围桌而坐,尝尝茶楼的特色小吃,大嚼新鲜的水果和干果,或者打牌,或者拉拉家常,惬意得不得了。小奕也经常和朋友去市区的茶楼坐坐,其中比较欣赏两家,也凑巧,这两家茶楼分别在市区江南和江北,这次就推荐给平日里爱泡茶楼的朋友吧!
    先介绍江南的这一家:月亮湾茶楼。一看这店名,一般就能猜到茶楼所在的位置了―――月亮湾小区西门的正对面。说它的装修布置有多高档次,没有;说它的环境有多幽雅,也没有;那它究竟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呢?小奕喜欢吃是出了名的,其中对水果的偏爱也非一般人能企及。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茶楼的水果种类很多很新鲜,也不像有些地方水果端上来都是冻着的,等化了后还有点发酸。提子、人参果、山楂、猕猴桃、冬枣……哇,现在回味起来像是又要流口水了。不仅水果新鲜,茶楼自制的点心也很诱人,鹌鹑蛋、鸭头、凤爪,微辣,但是很爽口。它的蛋炒饭和炒粉干也是一流的,现点现炒,里面还拌杂着金华特产火腿粒,香气逼人。不过提醒各位爱吃的朋友千万别贪嘴,要是贪图一时痛快吃下一整盆蛋炒饭,那对着其他的美食可就只能“望物兴叹”喽!
    比较搞笑的是茶楼用了“放松座”来命名的洗手间,因为想与其他用十二星座命名的包厢相呼应,想来也还真有些轻松幽默之意。
    去茶楼嘛,总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品茶的,但按常规,很多茶楼都只供应龙井、铁观音、乌龙茶、金银花之类的茶,而这里的一些特种药茶倒是受顾客的欢迎。有降血脂、降血压的鹿心雪茶,有增强记忆、补充能量的银杏叶茶,有能加强心脏肌能、改善脱发掉发现象的迷迭香茶,还有平肝明目、清新润肺的米菊茶。一边聊天喝茶,一边还能强身健体,岂不一举两得?
    接下来要说江北的这家梨园茶社了,它在市区胜利街上。顾名思义,这家茶社和戏剧有着紧密的联系。不错,茶社的装修布置也与戏曲有关。刚进门,看见墙上悬挂着的戏服和逼真的脸谱,小奕就怔住了,不得不佩服艺术的强大魅力。可是小奕对戏曲实在没开窍,因此那些戏服的部件也叫不出名儿来,只记得挂在墙上的这一件袍子在戏服中叫“靠”。据说这里也是一大帮票友的聚集地,每逢周二和周六,票友们就会来这里互相交流,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店主说,上周五,国内一部反贪题材的电视剧《真相》在茶社取景拍摄,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戏曲氛围。
    墙上的那些脸谱也够吸引人的,大堂里的是十二生肖脸谱,楼上包厢内的脸谱也与包厢的名称相符,比方说聚义厅内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了。
    茶楼嘛,吃的东西很重要,这家茶社就以台湾蒸点为特色,据说这些蒸点都出口日本。光看着柜台上精致可爱的蒸点可不过瘾,想用手抓来吃,可是竟然被服务生阻止,原来那只是放在柜台上的模型,实物还在蒸笼里呢!跑到厨房,点心还在蒸笼里冒着蒸汽,迫不及待的小奕就掀开了蒸笼盖,实物和模型没有区别,晶莹剔透,色彩纷呈。像枇杷虾饺、蟹黄汤包、海鲜烧麦就不用说了,金黄、嫩绿等颜色点缀在近乎透明的面皮上,就像一件件艺术品;还有鸳鸯饺、刺猬包之类的小点也形象生动。每个品种一个都还没尝过来,肚子就已经鼓出来了,却仍旧。突然,小奕瞥见菜单上还有龟苓膏,立即要了一份,因为很多城市早就流行开了吃这个茶点,大家狂吃此物因为相信它能清热、解毒、医暗疮,因此今天是无论如何都要尝尝的。虽然乌黑的颜色不那么诱人,但拿调羹兜上一瓢,吃起来冰凉冰凉,甜中还带些微苦,吞下去顿时精神百倍,一个字: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江南老茶馆
江南小镇的巷弄多,那些老茶馆交织在两三条窄而长的街道上,既宁静又简朴,有的茶馆如果不是门前挂着一面悠久的“茶”旗,你还误以为是寻常人家,青灰色的厚砖墙,旧式的三开门页已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几张陈年古董般木茶桌,缺角少棱的,唯有桌上的陶瓷茶具,经了千百遍亲切的抚摸,现出光彩照人的模样。墙角下几个火炉子,上面放着一把把铜壶,沸水冲着壶盖冒着热气,发出“咕咕嘟嘟”的声响。几个说不清有多大年纪的老者,坐在阳光里,烟嘴对烟嘴地点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呼出,在过足烟瘾后,就头碰着头,拉呱起不知是哪年哪月的陈年往事,忽而哈哈大笑,忽而唉声叹气。要是茶馆里有艺人在那里吹拉弹唱,他们一起来了精神头,伸出鸡爪似的瘦手,呼叫着:“老板娘,上茶来!”穿着素净,打扮入时,精明灵巧的老板娘应答道:“哎,来口罗!”那柔声细语,使听者回肠百转,心花怒放。随之,老板娘将一壶茶水摆上了条桌,接着又按照“凤凰三点头”的规矩,给各位...
· 茶文化―茶馆茶楼―中关村的江南茶楼
若去过最富盛名的江南古镇――周庄,相信吸引您的,不仅仅是一叶小舟,在碧水泱泱的箸泾中悠悠穿行的江南风光,还有那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茶楼。推开古色古香的蠡窗,坐在楠竹编的座椅上,喝一口甘冽爽口的清茶,心情也被乡村生活的悠闲滋润得格外舒畅。但对都市人来讲,这样的茶馆太过于平民化,时间久了,新奇过后,便觉得太闹,让人无法静下心来想点或谈些事。于是,城市中的茶楼,往往在继承了某一地方特色的同时,还营造出清幽安谧的氛围。具有江南风情的水之榭茶艺馆,便是这些茶楼中颇为典型的一个。经过中关村海淀南路时,不经意的一瞥,便被一间粉墙黛瓦、飞檐高翘的江南古宅所吸引。从窗外向里看,透出自然气息的竹帘半遮半掩,翠叶摇曳的青竹掩映其间,好一派江南秀景!里面的环境幽雅宜人:深褐色的实木地板与粗犷、原始的文化石,将清新、自然的乡村风韵倾泻而出。转过门厅,一条碎石铺砌的走廊静幽深远,顺延而行,仿佛徜徉于铺青迭翠的山谷中。墙...
· 茶文化―茶馆茶楼―江南第一茶楼风情
枕着贯穿全镇的漕港河的水波入睡,才会真正体验到朱家角这个千年古镇的静谧、安宁与飘逸。怀旧本身就是一首任心灵远漂的诗篇,捧着一把清末的老紫砂壶,在江南第一茶楼一口一口品味朱家角的民俗风情,这远远比在灯红酒绿的喧嚣声中听歌赏舞有境界。因为,当代都市人几乎都患了一种疲劳综合征,旅游是化解这种病态的最佳良方。假如把游朱家角比喻为看怀旧电影的话,那么每天凌晨4、5点钟,是江南第一茶楼率先拉开朱家角风情的序幕:古镇上的中老年人被漕港河夜间摇橹的水波声摇醒后,悄悄起床,披上晨衣,纷纷裹着四季的风声赶往这座江南第一茶楼。新茶上市肯定喝新茶,陈茶季节喝碧螺春、龙井茶等。八仙桌、长条凳,紫砂壶或玻璃杯,位置依旧,喝茶的搭子也依旧。如哪一位老茶友届时没到,与时俱进的中老年们也会拿出手机,呼唤三缺一或七缺一,“快来呀,快来呀”。在朦朦胧胧的晨雾里,一个个朴实的身影,一双双纯朴的眼睛飘进茶楼。差不多一个小时后,面积...
· 茶文化―茶馆茶楼―江南茶馆风情
长江南岸的苏州、无锡、常熟、常州、镇江、南京等地的茶馆统称“江南茶馆”。苏州是“碧螺春”的故乡,茶文化历史久远。历史上,苏州人的饮茶之风兴盛,堪称“瘦L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巷有茶馆”。再加上较大的茶馆中设有书场,备有小吃、面点,吸引南来北往的商贾游人。苏州人休闲的时候常常一壶在手,在茶馆中细细品啜。许多老者爱在茶馆中整日消闲,在茶馆中听书下棋,高谈阔论。慢悠悠地晶茶,细细地尝风味/J、吃。苏州人把老者整天在茶馆中的行为称为母鸡孵小鸡,把这种茶馆叫“孵茶馆”。离苏州很近的常熟是鱼米之乡,常熟人自古以来就饮茶成,风。“十里青山半人城”的虞山胜产“虞山茶”。在言子墓道旁的“墨香茶社”,读书台公园中的“半山茶室”,虞山顶上的“维摩山庄”中的“望海楼”茶室,齐梁古刹兴福寺东花园的露天茶座,方塔公园的茶室,虞山公园的茶室,都能看到当地茶客,或者前来游览的外地茶客。青年人也经常来风光清丽的公园里品茶。江...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寮、茶馆、茶楼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寮”。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僧寺茗所曰茶寮”。“茶馆”,追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乡镇中有煎茶出卖的店铺,投钱取饮,这是“茶馆”的初级形式。到了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场以十分普及,特别是南宋京城的临安(今杭州市),茶坊林立,且大的茶坊陈设讲究,挂有名人书画,插有四时鲜花,同时兼卖“擂茶”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