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馆放眼
河坊街上的太极茶馆是杭州最具男子气的茶艺馆,由它培育出来的子店在地球上目前已有了五百多家。
当街吆喝卖茶,带瓜皮小帽,肩搭白毛巾的小二将我迎进店里时,清了清嗓子喝道:“客官,楼上请。”一时恍惚,抬眼看了一下木栅后的账房先生,正在乐陶陶地听放音机里传出的“小热昏”(杭州旧时的民间说唱艺术),手指扒拉着
算盘珠子。南边投来的阳光已沿着他的长褂爬上了他的小眼镜片。
板凳板桌,青花茶杯,吊环茶壶,一碟青豆,一个下午。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时间在前进,却又掠过茶馆的飞檐往回走。
旧时的烟尘在梁上积着,脱下的门排搁在墙边,看上去特别不用心,茶馆却用心地守候着老人的回忆。有生长在吴山脚下的老茶客,踱进来时,端茶的手都颤了。声音和气味将他带回了真实的过去,让他想起民国时的那年那月,在杭州茶馆见过的那人那事。一杯清茶,双泪落下。
太极的梦想也是男子气的,让茶进入政治,让茶调和一个国家的脾性。听者至此全然佩服。据统计,杭州目前坊巷间有700多家茶馆,这么多茶馆渐渐形成了几种流派,有以茶艺为主的,比如太极茶馆;有以茶点著称、特别休闲的,比如青藤茶馆;有专门讲究茶馆生态环境的,比如门耳茶坊;也有集博物、欣赏、品茶于一体的文化性茶馆,比如紫艺阁茶馆、和记茶馆。如此多样性的风格取向使杭州茶馆业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作为一种流派代表的茶馆往往能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杭州茶馆业的新时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之后的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些代表性的茶馆,它们有的到现在就不见了,有的还开出了分店。新兴茶馆的分布主要是“一个中心,一枝横斜”。它们以西湖为中心,环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朝曙光路、龙井路、梅灵路迤逦而去,风景和茶,相看两不厌。新时期的茶馆基本上都以概念先行,不再是简简单单泡杯茶了事的市民茶馆。新开茶馆,要讲文化,要讲环境,要国际化,要市场化,要动足脑筋,开茶馆的茶人们显现出了无比的个性和自由的意志。他们在杭州孵化培育出了一个讲究环境和概念、追求品位及消费的吃茶市场。杭人有杭儿风的倾向,当地政府又能藏富于民,所以竟成就了杭城的吃茶业。
从目前的情况看,杭州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茶馆业做得最好的城市。每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博览交易会和西湖国际茶会上,汇聚而来的各地茶人对杭州的茶馆都有最高的评价。要说能与杭州茶馆业作个比较的城市现在只有三个:北京、上海和成都。北京的茶馆,最大的特点在于高品位,他们会有人均最低消费为1000元人民币的茶馆,这个杭州没有。上海的茶馆,绝对数量最多,但是每十万人占有茶馆的数量却不及杭州。成都的茶馆两极分化明显,但是普遍是社会茶馆,整体档次不及杭州。杭州的茶馆在人均占有量、专业水准和对外输出人才、辐射影响这三方面均居全国第一。杭州茶馆能有现在这个格局完全取决于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杭州的茶馆相比于成都、北京、闽粤一带的茶馆,还是偏柔性了,就算是用了男性的服务员,还是温柔乡的样子。这大概和茶馆的经营者有关。根据工商管理部门提供的一项数据表明――杭州茶馆的老板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女性,而且这些女性的年龄大都在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之间,你说能不温柔灵气吗?在这一片温柔乡中,杭州人给了自己最舒服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