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馆茶楼―茶中日月长
周作人曾说:“喝茶,当于瓦屋绮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显然周谈的是江南人惯用的喝茶方式。李太白诗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四川自古产茶,名品有蒙顶黄茶、峨眉毛峰等,但川人实际上最常喝的还是郁香的花茶,如锦城露芽、香珠、明前郁露等。川人素来不喜欢小巧玲珑的紫砂陶具,他们一般以青白瓷盖碗作为茶具。
旧时蓉城号称“三多”:闲人多,茶馆多,厕所多。最近几年,成都泡茶馆的闲人大增,茶馆数早已比从前多出许多。茶铺如满天星辰,特征却几乎整齐划一。四川茶铺的茶具大都采用3件套,即茶碗、茶盖、茶船,俗称盖碗茶。而铺子里的桌椅则一例通行地采用小方木桌和竹靠椅。
成都茶馆内摆着些小方桌,轻便灵活的竹椅一般用四川斑竹和“硬头黄”制作,坐垫部分用篾条编成,柔韧舒适富有弹性。竹椅上有美观大方的扶手靠背。茶馆一般说来不大,斟茶的茶倌手上提把铜壶满堂穿花,等茶客一进馆,他左手拿七八套茶碗,右手提壶快步迎去,“口当、口当、口当”先把茶船一一摆在桌上,继而将茶盖搁在茶船旁,然后又把装好茶叶的碗放进船里,接着右手中的壶把与手腕同时转动,壶嘴由后转向前,一落一起,射出一注水冲满茶碗。那水斟满茶碗,却不见桌上地上撒出一滴。技术熟练的老茶倌碰到高兴了,便把壶提到齐臂高,老远做一个“雪花盖顶”,开水划条优美的弧线滴水不透地斟了个满,完了,老茶倌小姆指把茶盖子轻轻一勾,来个“海底捞月”稳稳地扣住碗口。这套动作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没有点真功夫是做不出来的。
南北朝时候,南齐投奔北魏的降臣王肃酷爱喝茶,据说此人喝茶一向张大嘴“咕咕”一饮而下,一次就要喝一斗茶水。后来人们把这种大口喝茶的方式称为“牛饮”。成都人喝的是闲茶,他们从不牛饮,而是小口小口地呷,在茶馆里一泡就是半日。在茶馆里,他们或闭目养神,或施展极善于调侃打趣的油嘴天南地北地摆一阵龙门阵。
过去,成都有很多著名的茶馆,如可园、随园、晓园、悦来茶庄、妙高楼、吟啸楼、枕江楼、望江楼、漱泉等。至迟在保路运动前后,成都人泡茶一直是直接使用府南河中水,次之才是井水,可见当时府南河水之清冽甘醇。保路运动时举行全城罢工,独独没罢工的就是从府南河往茶铺送水的工人。
四川茶铺不仅卖茶,也稍带卖些香烟、花生、瓜子,供应热水、开水。有些养鸟的茶客挂好鸟笼,一边喝茶,一边听鸟,兴趣高时,则将鸟笼挂成一排,比赛鸟的鸣声。喜欢抽烟的茶客(大多指旱烟)则身靠竹椅,烟袋在手,看云雾飞升,心情释然,有时亦交换一下烟卷,品评咂味一番。茶铺小天地,天地小茶铺,旧时的茶铺绝非单纯的休息场所,三流九教,尽皆出没于此,行业打控,生意洽谈,甚至买卖枪支,贩卖鸦片,好不热闹。除此之外,更有调解纠纷者,请得一个头面人物,在茶桌边坐定,道一句:“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然后一番理论讲得双方频频点头。调解结束依仲裁结果决定支付茶钱,如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
除了大众化的茶铺,成都如今又兴起大批新式茶楼,装修考究,且享受内容不断翻新。一般上高档茶楼办事谈生意的多,当然品茶也是必需的。如果仅从表面现象观察,人人都以为成都人懒惰备至、虚度光阴,大好时光只在壶底浪来掷去,殊不知这正是禀性闲雅的成都人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态度。事也办了,闲也休了,真可列为不亦快哉之现代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