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室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2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室,要想了解江南的茶文化风格,首先要认识古老的吴越文化。在长期的传统观念中,

  要想了解江南的茶文化风格,首先要认识古老的吴越文化。

  在长期的传统观念中,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其他地区则是步黄河文明的后尘而来。不仅封建时代的历史文献这样说,早期的考古学者也这样看。但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的考古发现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有人提出,中国如此之大,到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很难说哪里是源头,哪里不是源头,认为中华文明是多源头又互相渗透、交融、凝聚的结果。

  首先发难的便是浙江。六十年代末,江苏嘉兴马家滨发现新石器遗址,开始对长江下游是龙山文化南下的传统说法提出疑问;而当197 3年,浙江余姚发现河姆渡遗址后,更把这一新的理论推进了一大步,或者说得到了确认。这里出土的大量黑陶和生产、生活器具,以及干栏式房屋建筑,有力地证明了在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前不同阶段的社会面貌。说明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可能与同期的黄河仰韶文化同步发展。这种观点很快得到考古界不少学者的支持,认为长江流域原始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当然,夏、商、周几代,中原黄河文明是走在了前列。而长江下游,长期被称为东夷之地。然而,或许正因为其距全国政治中心的偏僻、遥远,使这一地区更多保留了自己独立的文化特征,构成古老吴越文化的独特风貌。周代,吴越员与中央保持隶属关系,但经济文化自成体系。越王勾践用范蠡、计然,十年而国富;卧薪尝胆而国强。不过,较之中原,吴越直到汉代仍落后不少。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楚越之地,他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果隋赢蛤,不待资而足”。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八,亦无千金之家”,陶朱公是极少药。现代人看沿海地区比内地既开放,又富足,古代远不是那么回事。但自三国以后,吴越经济不断发展;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经济则压倒黄河流域。直至现代,江南仍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吴越地区的这种历史轨迹造成它自己的区域文化特征:既接受黄河文化的影响,但更多表现了本地区特点;早期的落后与中、晚期的先进形成鲜明对照;一方面是富庶的经济生活,同时又保留更多古风古俗。吴越、闽粤,都有这种特点。上海有最现代的工业,但至今总爱“阿拉”长、“阿拉”短,不愿说普通话;苏州语委婉动听,苏州评弹的清场低通,细腻婉转更独具风格;闽南语没有多少其他地区的中国人能懂;广东是现今最开放的地区,但唯独语言不肯开放,甚至以打粤语为荣耀。这使他们的文化总在古老与革新两种潮流的巧妙结合中独放异彩。

  吴越茶文化正反映了这一突出特点。这个地区,也是我国产茶胜地。中国绿茶浙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这个基本条件外,还有几个重要因素使该地区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发源地。

  第一,吴越地区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不仅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且有品茶的自然艺术环境。在这里,经常是集名茶、名水、名山为一地。中国茶文化向来主张契合自然,吴越地区,太湖南北,钱塘江畔,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茶寮”。

  第二,我国东南地区向来是佛、道胜地,而且,正因为这里的人民有尊古风、重乡情的特点,佛教在此地不可能如青、藏和其他西部地区接受其“原味”多,不论树种文化,到这里总是要经过一番改造,接近本地“土风”。所以,青藏密宗为多,保持了印度佛教原色;北方律宗为多,已被中国文化改造了不少;而在吴越地区,主要是完全被改革的禅宗占主要地位。然而也正是禅宗与中国“原种”文化的道家、儒家思想更为贴近。于是儒、道、佛三家在这一产茶胜地集结,共同创造了中国的茶文化体系。

  第三,良隋唐以后。长江下游经济发达,一南宋建都临安,又使这一地区文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江南水域使这一地区总是带来清新的文化气息。但是,由于自成体系的文化格局,又使它新风之中好溶古俗。近代以来,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但在这些地区(不仅吴越,也包括闽粤,却悄悄地把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至今浙江茶亭最为兴盛,便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的判断。从陆羽、皎然饮茶集团,到湖州民间“打茶会”;从杭州现代化的中国茶叶研宪所到兼古通今的茶叶博物馆;从西子湖畔一座座茶室,’到集茶肆、茶会、茶学研究为一体的“茶人之家”,都证明了这一点。

  杭州的茶馆同样说明上述观点

杭州茶馆文化,起于南宋。金人灭北宋,南宋建都于杭州,把中原儒学、宫廷文化都带到这里,使这座美丽的城市茶肆大兴。《梦梁录》载:“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场,冬月添七宝擂茶、撒手、葱茶,或卖盐鼓汤,暑天添卖梅花酒。”说明早在南宋,杭州茶肆便有与书画结合的特殊风格,并有各种民间俗饮方法。擂茶,是以茶与芝麻、米花等物捣碎而成,是一种既开胃又健身强体的饮料。盐鼓汤,。可能即指今浙江流行的盐豆茶。至于条中加葱与姜也是宋代民间普遍流行的吃茶法。

  当代的杭州茶馆,可能不如四川成都数量多,整个吴越地区,大概也不像整个四川大城小镇茶馆林比林立。这是因为,浙人饮茶大部分是在自己家里。但是,若比茶馆的文化气氛,杭从印大胜一筹。

  杭州茶室有几大特点:  

  第一,是讲名菜配名水,品茗临佳境,能得茶艺真趣。

  表面看,杭州茶室,既没有功夫茶的成套器具,也没有四川茶馆坐椅壶碗配套及“幺师”的行茶绝技.但贵在一个“真”字。杭州人喝茶,主要讲西湖龙井,真正绝品龙井井不在龙井村,而在狮峰,一般人自是难得。但稍好一点的特级、一级龙井,也大可品尝了。龙井茶属典型绿茶类,它最好地保持了茶的本色。一杯茶沏出来,清彻无比,叶芽形状美丽而不失真。味亦清谈甜美,确有如饮甘露之感。西湖龙井所以能保持这种特点。与水有很大关系。虎跑为天下名泉,其他地区水质稻逊,但较内地江河之水也美得多。到杭州,游西湖,上灵隐,虎跑水加上等龙井,那是极大享受。妙就妙在无论茶与水,都不失真味。对茶中色、香、味的体验,不需雕琢粉饰。人们常说:“欲把西湖比西子,一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茶室也如此,不论在亭台楼谢之中,或是山间幽谷之处,或繁或简,总透着自然的灵气。

  第二,西湖案室,多了些“仙气”、“佛气”与“儒雅”之风。

  在杭州,各种茶室一般皆典雅、古朴,像京津那种杂以说唱、曲艺的茶室不多;更没有上海澡堂子与茶结合的“孵茶馆”;也很少像广州、香港,名日“吃茶”,实际吃点心、肉粥的风气。杭州茶馆所以叫“茶室”,是别有意境的,”一个“室”牢,既可以是文人的书室,又可以是佛道的净室。可配以抗扇、竹雕、济公小像等卖工艺品的小卖部;也可以卖茶兼冲西湖藕粉,但总离不开雅洁、清幽的意境。

  沿湖而行,苏堤、白堤,茶室中体会到的是湖天一气,人茶交融。到了虎跑,淙擦的泉水,清幽的茶室,大虎、二虎“跑来桂泉”一的民间故事,使你领略到一种道家的神仙味道。而假如你到灵隐,古刹钟声,袅袅香烟,虎城的佛门弟子,汩汩的泉水流淌,再到茶室饮上一杯龙井,不是佛徒,也便好像从茶中触动“了禅机。至于西冷印社之侧,茶人之家的内外,书画诗文,更构成自然的儒雅风格。所以,你到杭州茶室,体会茶的“文化味道”,不能仅从烹茶、调茶程式、方法来领会,而要从那种历史氛围中去感受。面对葛洪、济颠、白娘子的遗迹,你不是仙,那茶中也自然沾上了“仙气”。所以,在杭州茶室饮茶,不伴以对吴越历臾文化的理解,你难以成为真正的西湖茶人。

  第三,整个杭城山水是构成西湖茶室文化的自然氛围。笔者1989年到杭城,用了整整两天,步寻茶室。到得云栖,参天的竹林,重间石径,山间云雾,和路旁卖鲜茶的大嫂,自然使你明白,为什么茶人喜欢伴以竹林松风。那种幽隐的韵律,你在其他城市茶馆,绝难体味。来到龙井村,进入龙井寺,面对起伏的茶山,看着穿红着绿的采茶姑娘隐现在茶树丛中,自然会产生九天立女“下凡舍茶”的联想。而到得满觉垅,桂子飘香,乳石滴泉,才又领略皎然诗中以茶伴花的意境。所以,整个杭城,构成一个“大茶寮”,不必刻意雕琢。茶与人、与天地、山水、云雾、竹石、花木自然契合一体;人文与自然,茶文化与整个吴越文化相交融了。这便是杭州茶室表面无特色,内中最有特色,西湖茶室使人终生难忘的道理。值又应了“大象无形”的哲理。

  杭州茶室可作为“吴越茶馆文化”的代表。其他江浙市镇,除上海外,其茶馆文化大体相仿。湖州茶馆在接受杭州茶肆风格外又多了些民间情趣。据民国《湖州月刊》记载,19 32年湖州尚有茶馆、茶肆六十四家,兼听书、交易、评理。如府庙的金贵园、启国、顺元楼;南门的同春楼、清和楼;北门的岳阳楼、九江楼;还有天韵楼、玉壶春、状元楼、荟芳楼、一升天、升凤阁.等。单从名称看,便可体会湖嘉地区的茶肆茶楼,虽处闹市,但仍保持与自然、儒雅相结合的韵味。此地茶馆也有兼理民事纠纷的功能。民间发生纠纷,在两厢情愿的前提下可以相约到茶馆当众去讲理、调解。不过,在茶的氛围中,明明是矛盾、纠纷,申辩也变成轻言细语,当众裁判,输者出“条钢”,称为。吃品茶”。纷争用茶一协调,是非分明了,但又和气,不伤感情,“中庸原则”,“为而有为”,在这里被溶进茶理之中。中国人运用文化之巧妙,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至于苏州茶馆,则加上些幽雅的评弹、曲艺。像北京老茶馆中可以红火热闹的“姚加官”,吴越之地则少见。   

  总之,仙气、佛气、儒雅特色与契合自然,是吴越茶馆文化的主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室的“吴越茶馆文化”
第一,是讲名菜配名水,品茗临佳境,能得茶艺真趣。表面看,杭州茶室,既没有功夫茶的成套器具,也没有四川茶馆坐椅壶碗配套及“幺师”的行茶绝技.但贵在一个“真”字。杭州人喝茶,主要讲西湖龙井,真正绝品龙井井不在龙井村,而在狮峰,一般人自是难得。但稍好一点的特级、一级龙井,也大可品尝了。龙井茶属典型绿茶类,它最好地保持了茶的本色。一杯茶沏出来,清彻无比,叶芽形状美丽而不失真。味亦清谈甜美,确有如饮甘露之感。西湖龙井所以能保持这种特点。与水有很大关系。虎跑为天下名泉,其他地区水质稻逊,但较内地江河之水也美得多。到杭州,游西湖,上灵隐,虎跑水加上等龙井,那是极大享受。妙就妙在无论茶与水,都不失真味。对茶中色、香、味的体验,不需雕琢粉饰。人们常说:“欲把西湖比西子,一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茶室也如此,不论在亭台楼谢之中,或是山间幽谷之处,或繁或简,总透着自然的灵气。第二,西湖案室,多了些“仙气”、“佛气...
· 茶文化―茶馆茶楼―长沙茶室
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有一些茶室,白天花五元钱可从下午一点坐到六点钟,六点以后算晚场,收费稍高,但如果你愿意,可以一直坐到午夜收档。来消费的男男女女并不是冲着喝茶聊天来的,他(她)们主要是来这里唱歌,因为茶室里有卡拉OK。这种茶室在东北就直接叫“练歌房”,除了茶以外还供应其它食品。长沙像这种以唱歌为主的茶室,大多只供应清茶,其它食品自带。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三、五朋友来此一坐,清茶一杯便可海阔天空,或是扯开喉咙喊上几曲,自有一番乐趣。这种茶室虽然遍布大街小巷,但以天心阁下的古稻田、马王街一带较为集中,短短的几十米路段,就有一、二十家。茶室唱歌的不成矩:只要是新进来的客人,都优先一曲,以桌为单位,不论该桌人数多少,每人一曲,依次轮回。不管是谁,也不论唱得好赖,一曲终了,听众都会报以掌声以资鼓励,颇显淑女绅士风度。唱得特别好的,会有人以调侃的口吻对放VCD光碟的小妹子说:“刚才�酉�掉原声吧...
· 茶文化―茶馆茶楼―近代杭州茶馆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其雏形约在唐代中叶以前就已出现。宋以后发展很快,尤其是南宋定都杭州,给茶馆业的兴起带来了巨大契机,杭州茶馆兴盛一时。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既有钱又有闲的如八旗子弟之类的人,要求有一种多功能的大众活动场所,供不同层次的人在其中休闲、饮食、娱乐、交易,茶馆由于兼具这些功能,成了首趋一指的选择,得到了迅猛发展。近代是杭州茶馆业的鼎盛时期,据说,从清初直到民国末年,杭州茶馆遍及城乡,最多的时候颇具规模的大型茶馆就达三百多家,小型茶馆、茶摊更是不计其数,空前繁荣。可以说茶馆已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浓缩了近代杭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及风土人情、市井百态,是我们观察近代杭州社会的一个绝好的窗口。杭州城内,各水陆码头,交通要道,商贸集市地,是茶馆密集之处,如南星桥,清河坊、羊坝头、官巷口、闹市口、涌金门、火车站、石牌楼、盐桥、菜市桥、狮...
· 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馆放眼
河坊街上的太极茶馆是杭州最具男子气的茶艺馆,由它培育出来的子店在地球上目前已有了五百多家。当街吆喝卖茶,带瓜皮小帽,肩搭白毛巾的小二将我迎进店里时,清了清嗓子喝道:“客官,楼上请。”一时恍惚,抬眼看了一下木栅后的账房先生,正在乐陶陶地听放音机里传出的“小热昏”(杭州旧时的民间说唱艺术),手指扒拉着算盘珠子。南边投来的阳光已沿着他的长褂爬上了他的小眼镜片。板凳板桌,青花茶杯,吊环茶壶,一碟青豆,一个下午。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时间在前进,却又掠过茶馆的飞檐往回走。旧时的烟尘在梁上积着,脱下的门排搁在墙边,看上去特别不用心,茶馆却用心地守候着老人的回忆。有生长在吴山脚下的老茶客,踱进来时,端茶的手都颤了。声音和气味将他带回了真实的过去,让他想起民国时的那年那月,在杭州茶馆见过的那人那事。一杯清茶,双泪落下。太极的梦想也是男子气的,让茶进入政治,让茶调和一个国家的脾性。听者至此全然佩服。据统计,杭...
· 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馆:真茶馆
竹楼轻烟煮泉幽品峰峦一盏春故舟荐石横琴清吟江南千年韵真茶馆具有幽幽江南风韵�o古桥�o烟舟�o竹楼�o筝弦轻拨�o未成曲调先有情。真茶诱得李白弃酒�o茗香引来钓徒泊舟。本茶馆之茶皆为真上之品�o愿与天下爱茶人共饮。另�o本茶馆为渔人俱乐部。愿与烟波钓徒品茗�o絮语�o论技。真�o为自然最高境界。茶馆为自然茶艺。茶馆位于杭州清吟街�o环境优雅�o并有大小包厢�o茶艺表演。为品茗�p会友�o最佳去处。本茶馆培训茶艺�o茶楼的设计(善于把设计的美观性和经营所需的合理性有机结合�o并能精确策算投入成本的合理量)经营策划�o制度汇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