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道与商道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1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道与商道,   他们缺的是“道”,把企业做到家,但道行尚浅,茶则是他们精神修炼的门径。  

    他们缺的是“道”,把企业做到家,但道行尚浅,茶则是他们精神修炼的门径。
    一直以来,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商界巨头、各色商贾都特别看重喝茶――喝罢还不算,还得接着谈,清谈。尤其在日韩,茶风甚盛。
  不管是起源于印度还是中国,茶叶都不过是大自然中树叶之一种,里头究竟有什么嚼头?据说茶是藏在女人裤腰里流进西方的,王室间为争茶甚至还流了血。西方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篡改了茶味,难道是嫌茶太淡?
  一代豪杰丰臣秀吉曾经去求教千利休,问茶里有什么。千利休本是一富商,痴迷于茶,颇有道行,他一旦称赞哪种茶碗好,那种茶碗立即就千金难买。但他对丰臣秀吉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没什么,烤干了煮,煮完了喝,除此之外没什么。这竟惹恼了丰臣秀吉,最后,千利休终被权臣丰臣秀吉莫须有地赐死。
  这似乎是嵇康被司马氏所杀的日本翻版,连死因都一样地众说纷纭。千利休说的应该是反话,对骨鲠之士,越好的东西越不能随便告诉高高在上的人。千利休这么说,不过是表明不和傲慢的丰臣秀吉合作的态度而已。千利休在日本被称为茶圣,因茶而成圣,欺世盗名的事是不做的。
  茶客辈出,茶义必然汇流成海。茶树遍布四海,可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发了摘,摘了再发,周而复始。
  茶有千千道
  在云南藏民的眼里,茶是血,是肉,是生命,懂茶就是懂人生。茶有千千道,喝茶的商人,可以享受到茶对人的启蒙,茶香会告诉你,何为人?何为商?
  大茶客乾隆决定让位给儿子道光,一老臣不无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乾隆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道:“君不可一日无茶。” 金口玉言,茶为天下的树叶争了光。乾隆号称十全老人,人生美满,连自己身边的大贪官和�|都不愿自己动手剪除,改由儿子代劳,怕负了一生的朋友,确实比斩杀小妾的汉武帝有情有义。
  李东生、任正非会进哈佛商学院深造吗?不,他们只消就近喝喝潮州的功夫茶,功力即可蹿升不止一倍。
  茶是教诲商人的大师,商人只是一介学徒。
  政治就是最大的商业,乾隆转世未必愿意放弃总裁之位。相反,政治人物从商,明朝就有一未得善终者。
  都尉欧阳伦,奉命出使西城,回来时私藏一批茶叶,想发点财。朱元璋得知后,令其自杀。欧阳伦是朱元璋的女婿,身为官场中人,偏要违背朱家的严刑峻法而经商,何苦来?人家女儿守寡不守寡且不谈,你这驸马不也白做了吗?
  贵为皇亲,只把茶当成敛财之具,不把茶当处世之道,辜负茶叶一片苦心。
  既往矣?未必。现在的商人们被视为时代的脊梁,钱本不在话下,一上市,钱比刘三姐采的茶叶片还多。现在的企业家最不缺“术”,八仙过海,他们的神通已经很匪夷所思了,他们缺的是“道”,把企业做到家,但道行尚浅,茶则是他们精神修炼的门径。酒太俗,多言不利于保守商业和情感机密,饮酒量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焦虑程度的指标,相比之下,茶自然是种更好的载体。
  于是叶公好龙,幽深的茶馆门口停满了宝马香车,美人来,权贵走,几番沧海桑田。一时间,茶被投机者用来洗刷新贵的身份,和高尔夫一样具有层层漂白的功效。
  茶道原本求的是尽善尽美,不得其法,就算茶水漫灌而过,露出的还是三代以上的黑色。当年就有外国人把茶叶放到锅里煮上几分钟,然后把锅里的水倒掉,再一根一根地吃茶叶。现今,不少商人也还是这样,留不住嘴边的精华。
  但滚滚红尘中,他们的心从来就没有宁静过。茶之本意,在于清静六根。
  丰臣秀吉长袖善舞,推崇茶道,终使东瀛四岛茶道盛行,他就说:“唯从无底之心,方能深知茶意。”他曾依靠千利休辨别茶器,杀千利休有嫉妒的成分吧?既生瑜,何生亮嘛。千利休因茶名而身死,丰臣秀吉因杀友而遭世人诟病,苛求地讲,二人茶道未至最高层。
  茶门如佛门
  茶门如佛门,它永远温柔地敞开着,对所有人,即使入门者现在还是强盗。但混入容易,要得道就得付出不平常的功夫。茶是宽容的,也是苛刻的;既是平等的,也是孤傲的。一期一会,看你结出何等缘分?而商圈里20年来之怪现状,用茶道稍可缓解。
  刚传入北欧时,茶被怀疑对人体有害。瑞典人找了个判死刑的囚犯来喝,如果他同意每天喝几杯茶,就可以免其一死。死囚犯自然抓住这根稻草,喝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结果越活越健壮,于是这种贵族迅速走进日常百姓家。
  茶是商人自我修炼的道具――得道之具。茶传入朝鲜半岛后,被当地人看成是一种修行。在茶桌上,无君臣、父子、师徒之差异,茶杯总是从左传下去,茶水均匀,中正而平和。
  韩国的李秉吉深谙茶道,朴正熙总是想找三星的差错,但李秉吉以茶道应之,其中微妙处,叹为观止,李秉吉没有做第二个千利休。真正成功的商人,人如其心,人如其商,人如其茶。
  茶道不仅仅是口头的妙解,内心的澄清,也是通过商业行为体现出来的芳泽。没有盈利,谈不上茶道,盈利不够光彩,也不是茶道。捐款是一种茶道,如何捐,捐向何处也是茶道。不言之茶教给商人的是骨子里的优雅。
  富豪们“不可一日无茶”,茶是养性之妙品。好喝的东西很多,只有茶惟一贯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奥妙无穷,根繁叶茂。
  助人长寿是其中一端:茶圣陆羽活了72岁,茶僧皎然活了81岁,“五十斤茶”和尚活了130多岁,乾隆活了88岁,“尝尽天下之茶”的袁枚活了82岁。历代只禁酒,而没有禁茶的。富豪中那些跳楼者、猝死者、雇凶杀人者,如果懂点儿茶,路会越走越窄吗?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生命就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除了阿拉伯王子和富庶的犹太人,几乎每个人一落地就面临脱贫致富的压力,这是个残忍的舞台。
  可以撞大运,也是实力的较量,没有一位富豪经过排练和预演。他们的自我实现要越过无数的偶然。如何做富豪,也没有现成的剧本,主角也得自找话说。滔滔的利,滚滚的名,都不是自在。
  茶道无边
  一叶茶,取自山野,小而又小,但汇聚了山川之灵秀,日月之精华。喝茶先入口、再入心、后入神,其实是和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最大的和谐。诚心品茶,而不是牛饮,就是在领悟自然借助茶给人的启示。
  所以,喝茶自然需要一点机灵做成本,最后产出则是人生的大智慧。通过喝茶,通过悟道明理,整个人就为万物所养。喝茶是商人反璞归真的最佳途径,所以,师说:“吃茶去!”
  豪门最好的是茶,不妨说,喝茶就是在练功,茶道就是经商的指南。商人茶道,并不涉世外话题,相反,紧扣世道人心。有道者,举手投足处处是茶道,风流四散。茶道在身,仿佛饮水,而冷暖自知。
  譬如隐士,小隐隐于山,大隐则隐于市。道中高手可以不上榜,但不可荒废茶道,道中有榜;可以不附庸风雅,但不可以不懂风雅,不可以拒绝风雅。
  商海无涯,茶道无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道与养生
茶是当今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公认的保健饮料。我国是茶的故乡,对茶的利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再到饮料的过程。《吃茶养生记》中写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则长。一、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看茶,凡调节人本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份,在茶叶中大多数都具备:“生物碱类”,它具有兴奋作用能增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咖啡碱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胃液分泌、利尿等功效。“茶多酚类”,茶多酚又称为茶单宁,它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具的抗菌消炎、抗辐射损伤作用。“脂多糖类”,它是脂类物质与多糖相结合的大分子复合物,是茶叶经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茶叶中脂多糖有抗辐射伤害同时也有改善造血功能。“蛋白质与氨基酸类”,茶叶中蛋白质可高达15-30%、茶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的生长的发育,可调节脂肪代谢。“矿物质类”,如:磷、...
· 茶文化―品茶论道―琴道与茶道
何谓琴道?何谓茶道?这是目前琴学界和茶文化界较为引起关注的两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琴中有道、茶中有道,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有的学者认为操琴、习茶只是一门技艺,无道可言;也有的学者引用《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说法,认为道是说不清、讲不明白的,最好不要轻易谈论。笔者以为,“道”不是用来谈论或者探讨的,而是要实践,要在具体的生活日用中体悟“道”的存在。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就是这个道理。禅宗里也说:平常心即道。可见“道”原本是很平常的,无处不在,无事不显。“道”在哪里?就在幽幽茶汤里,就在泠泠七弦上,就在我们的生活日用里。纵观当今世界,西方文化及其和价值观已占主导地位,东方文化仍处于低迷状态,“文化侵略”作为经济侵略的前奏,日益加剧。当此之际,每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振作起来,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道与花道
道是日本最伟大的模仿式创造之一。据说起源于余杭心禅僧们的宗教仪式。僧人们集合在菩提达摩的像前举行神秘的圣餐仪式时,轮流喝一个碗里的茶水,正是这个禅宗仪式终于在15世纪发展成日本的茶道。其实产于中国南方的茶树很早即载于中国医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书藉中,到了四五世纪已成为长江流域住民喜爱的饮料。到了唐朝,茶终于从粗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达到最终的理想境界。陆羽在他的《茶经》中除了论述茶的制作、饮具等外还提及了饮茶的一般方法的粗俗。宋代以后,茶的理想开始改变,不再作为一种诗意的消遣,而成为一种自我方式的实现。但随着13世纪的到来,蒙古族夺取了中国,宋文化的成果被大量毁坏,饮茶的文化自然不能幸免。虽然,15世纪中叶,明朝企图复兴中国,却又很快陷入内乱,到了17世纪,中国又再度沦于满洲的统治之下,使得饮茶的仪式和理想没有真正有系统地保留下来。而日本,在1281年成功抵抗了忽必烈的侵略后(元朝第三次远征在渡...
· 茶文化―品茶论道―中庸与茶道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这话颇有些道理。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意境和价值取向都是很不相同吗?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其实不然。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水火本来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相容相济。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人、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道与美学
中国茶道可称之为美的哲学,她的根源可溯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们不是佛学大师,而是大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庄子等等。他们为茶道的理论打下了哲学性的基础如“和”、“道”、“气”、“神”都是以哲学思想来命题,而不是源于一些具体的美学原则。中国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家的哲学理念。这种美学并不是强调从一般的表现形式上去欣赏和理解茶道的美,而是从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用佛家的“涤除玄鉴”、“澄怀味象”,从小小的茶壶中去探求宇宙的玄机,从淡淡的茶汤中品悟人生的百味。中国茶道美学不仅仅是茶事活动中追求美感的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从哲学的高度广泛地影响茶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茶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以及人格的形成。在中国茶道美学方面我们可以概括出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哲学基础;这一理念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亲切和谐,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