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八哥品茶记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0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八哥品茶记,    凯亚先生从江苏人民出版社离休之后,戏称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终身伴侣”,他每

    凯亚先生从江苏人民出版社离休之后,戏称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终身伴侣”,他每日喝茶、问茶、读茶、咏茶、写茶,持续不辍,已编纂出版了数部茶书。最近从他的“三味茶寮”中传出趣闻,他喂养的3只小八哥在他的耐心驯教下,竟然学会了喝茶。

    说起八哥喝茶,凯亚兴致勃勃,大约是去年春夏的光景,凯亚在研读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一文中得知,当年达尔文曾作过一项试验,即试着教猴子吃茶。试验的结果证明,猴子竟也跟人一样嗜于喝茶,因为猴子的嗜好神经跟人的大抵相似。达尔文的这项试验,简直像一侧美丽而动听的神话,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他决心将这项试验延续下去,当然试验的对象不再是猴子,而是他喂养的爱鸟八哥。

       凯亚起初教八哥喝茶时,只是在白开水中兑上少许茶汁,盛在紫砂壶里,把壶嘴送进鸟笼中去喂它,可是它刚尝了一口,便又甩头又抖动身体,躲来躲去,拒绝再喝。为了解除它对茶壶的警惕,凯亚又兑了些白水,倒在它平时喝水的小钵里,八哥不知是汁,一头把嘴扎进水钵里大喝一口,顿时又察觉到水中的苦味,便更加不买账,索性呼地一下跳到横杠上,好一会儿也不肯下来。

    但凯亚并未就此罢休,他想究竟是八哥本能就不像猴子那样嗜茶,还是自己操之过急使它难以适从?于是仍每天在水钵里兑少许新鲜的茶汁,以期潜移默化地驯养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品茶
喝茶,南方人叫吃茶,客家话是食茶,广东人说饮茶,饮茶的含义和喝茶略有不同,最讲究的是品茶,不单喝,还要品味和闻香。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南方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下放当知青在农村,家家户户一早起来,在做早饭的同时,泡一壶茶,准备一天之用。老人早上起来得先喝一杯热茶。茶壶是锡打的,也有瓷的,壶耳是铜的。讲究的人家,外面加竹篾的外壳,里面衬以棉花套,以便保温。客人来了,叫小孩有礼貌地向客人敬茶,不得满杯,约三分之二。有钱人家行善积德,向群众“施茶”,逢圩赶集,来往行人多,在大路旁边的凉亭里放一水缸,把泡好的茶水倒进水缸。茶杯是用小竹筒做的,安上用竹枝做的把,好像勺子,把的尾巴带钩,可以挂在缸边。行人渴了,拿着把舀水喝,手不会碰到茶水。有时集体劳动,如家家出工修路,有的人家缺劳力,就泡好两桶茶水送去代替出工,大家也都认可。夏收和秋种,自家或雇工或换工(互助组...
· 茶文化―品茶论道―在老舍茶馆品茶论道
小时候喝茉莉花茶就用个搪瓷缸子。奶奶的那一杯,经常放在炉台上,半温半热,随时可以拿起来喝。那时还没有冷饮,每天一放学我们姐妹三个就撒丫子往回跑,端起奶奶碗里的茶,咕噜咕噜喝一气。那是碎茶,冲泡的次数多了,只有隐隐的茉莉花香,但现在还是很怀念那种味道,对我来说,那就是家的味道,北京的味道。不仅卖茶,我父亲还卖过糖葫芦、小家电、折叠伞,甚至珠宝玉器。1988年,在一家服装商场的三楼,他开办了老舍茶馆,也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的第一家茶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老舍先生的《茶馆》,想重现其笔下的那种景象。开业那天,老舍的夫人胡青和儿子舒乙都来了,胡青说:“开茶馆挺好,可别过两天就变成卖袄、卖裤子的了啊。”那时候最流行的是歌舞厅,卡拉OK厅,传统艺术断档了。父亲将这些传统老艺人请到茶馆演出,比如说京韵大鼓的骆玉笙。但茶馆经营的头三年一直赔钱,父亲经常让下班员工留下看演出,要不演员没观众会很尴尬,这算是...
· 茶文化―品茶论道―品茶:讲究的是程序
品茶,其实是最讲究程序的。茶艺馆里表演虽然精彩却过于繁琐,生活中不妨简单一些,但几个主要步骤是不能省、不能乱的,否则品茶也就失去了意义,变成纯粹的解渴了。第一步:用开水温杯,让杯子预热,这样有助于茶水香气的散发;第二步,放茶叶。此时可观赏茶叶的色泽、形状、品质;第三步,洗茶。第一次冲的茶汤是不饮的,将其淋在杯盖上,淋完后还可闻到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第四步,观茶。重新冲泡茶叶,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沉静之过程;第五步,品茶。先用舌尖舔,感受其甜润的味道。再喝一口,细细品茶的滋味;第六步,回味。喝完第一口茶后,还可以一边回味,一边闻茶杯留下的余香。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馆的记忆
在北平,有一个时代,茶馆和时下的酒吧一样流行。进进出出从前茶馆的三教九流就象现在流连于酒吧的红男绿女。茶馆,看似安静祥和,却往往比波涛汹涌的生活更绚丽动人。提起茶馆,便不能不说到一个与此血肉相连的名字:老舍。有了老舍,有了茶馆,那随滚滚红尘远去的北京世人风俗画就复活了……一、曾经的流行"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莱。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那年月,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却可以来坐半天。"
· 茶文化―品茶论道―学品茶而悟事理
说到品茶,其实我没资格。喝了二十几年的茶,却不曾悟得茶道,不懂茶艺。口渴之时,一个人在房间里,那叫豪饮,说牛饮也不为过;但在人前举盏,多少还是有点怕人笑话,每每故做品茗姿态,其实心里却感别扭得很。茶道不通不等于不爱喝茶。这爱喝茶得买茶,买茶得辨好坏,故不得不学点有关茶的知识。单位有同事对茶有点研究,每每购茶总得找他参谋,久而久之,我慢慢地悟出了一点道来。原来品茶并不是品味高雅的人的专利,人人皆可品茶。品茶重在过程,不必非要有洞庭碧螺春,不必非要有宜兴紫砂壶,也不必专门到杭州去取虎跳泉的水。一点普通茶叶、一个玻璃杯、一壶开水,再加上一份心情,就足以让我们在茶的世界里遨游了。买茶先得品。品茶要先看,观察干绿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叶,置于手心,当然最好是无异味的洁白纸,观看茶叶的造型。干茶形状一般或条、或扁、或针……欣赏绿茶制作工艺,察看绿茶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