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宋人饮茶观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7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宋人饮茶观,                                挑芽磨膏制成饼 

                                 挑芽磨膏制成饼    研粉注汤调翠涛

  唐代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除旧布新,形成饮茶的精致期,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废茶团为止,这种茶文化在中国流行四百二十六年。
  在釜中煮的茶与在碗中调和的茶,一样是饼状,制造过程却大大不同,唐人把生叶蒸后成块或饼,烘干后以箬叶包装储存备用。宋人把生叶大费周章的采下后先分级后入蒸,蒸半熟后榨去水份,榨完水份后磨成膏(像做年糕磨米装袋去水一样),再将茶膏放在模型中制成饼,再用火烘五至六天,一个茶饼从生叶至完成至少要十天,尤其是在皇室对饮茶产兴生趣后,不但制茶节外生枝(如长指甲��茶不许碰到人体;如在茶饼中加入诸脑香料;如以银模印饼),在包装上亦是用心计较(先以青箬叶包茶饼,再包黄罗,装在朱漆小匣,上锁后,匣外包上细竹织篮)然后以快马急程送入京。
  由于在制造茶饼的过程,茶叶又榨又碾,细胞早已粉碎,所以饮用时不再煮茶,用开水泡,这是饮茶方法一大改革,茶饼制造,煮茶与一般茶大有不同 ,茶饼饮用,皇室与民间倒也大同小异,手续概为 :备茶煮水,注水点茶,分茶备茶,较麻烦要烤,要碾细,要罗末,煮水要注意温度,不可过沸,注水要细、要长、要强,点茶要不多不少,比例恰当,分茶时用深色碗装着,以显现出白色的泡沫,从皇帝至百姓,大家对饮茶游戏都十分热衷,宫中常举行茶晏分享大臣,皇帝本人,制茶大臣都有专书论着。民间茶馆不止四处林立,气氛更是高雅不俗,陶瓷器的生产在本朝更出现了五大名窑,生产珍贵足以传世的茶具,士大夫不仅饮茶为乐,已把茶提升至了解自性的境界,是一种心灵寄托,而不止销忧,除睡、解困。市集小贩日
常的游戏不是签大家乐,而是你冲一碗给我猜,我冲一碗给他猜;和尚们已把茶与吃饭列为生活要事,他们藉吃茶来辩论佛理解决疑问,「吃茶去」三字变成宋代禅门公案,他们既好茶,茶的生产、制造、销售也自己负责,自给自足-改变寄生虫的社会印象。
  在宋淳熙年间,日本来了一个圣一禅师,在中国浙江天台山留学带回茶种茶具,更把宋人喝茶模式,全盘移回日本,演变成日本茶道。
  简单的说,宋朝的茶艺只是在碗中调一碗比例的均匀的泡沫绿茶,然因宋人精于生活重视精神,茶艺融入了生活,也融入了精神,所以饮茶大有可观,据资料统计,全国产茶六十六州、二百四十县,许多人精妙于茶事,从煮水听汤,碾尘点试,无一不得心应手。
  甚至有人在注汤时,能在茶碗中幻成各种物像,他们的茶馆,冬天卖擂茶,夏天卖加蜜加地窖冬雪的蜜茶,有一家名叫「三与三的茶馆」,冬卖擂茶,夏卖蜜茶,挂名人画、插四时鲜花,鼓乐队常吹地方戏曲,如此看来,我们学人家好象还差一般距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清代饮茶观
中国茶一共有两次外销记录,影响其它民族饮茶文化可说至深且钜,一次在唐朝,造就了日本茶文化,次在明末清初,茶叶远征欧洲,不仅造成文化侵略还造成了经济侵略。当英国人从荷兰人手中接触到茶,惊讶于树叶怎么可能制造出如此芬芳味美,然后研究它的成份,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单宁酸;与咖啡相同的咖啡因及其它有益人体的物质,于是大量向采购,不只从荷兰人手中直接取得采购权,并挑剔中国茶的品质不稳,向清政府购买茶种在印度殖民地种茶,改良乌龙茶制造法,开始自制自销,成立东印度公司,销售范围包括全世界,茶叶在英国人手中从农产品变成经济利器东印度公司茶叶所创造的利润,足以供养英国亚洲舰队的军需,反观茶叶原产地的中国,它一直是生活用品之一,从唐宋明如此至清也是如此。中国茶叶从唐朝就已归国营,至清仍属国营,国营目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茶叶一直是中原王朝制边工具,承平时管得更松,边疆不平靖时管得严,历代政府从未有茶叶生产制造管理政...
· 茶文化―品茶论道―明人饮茶观
喝茶是一种流行,与人有绝对的关系,茶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改变,也跟随政治在变,中国饮茶到了明朝已发展了四千余年,各地区人民自有一套完整饮茶文化,完整的饮茶文化,是长时间孕育而成,除非天灾人祸,否则也不会短时间有重大改变。元朝与宋的战争,并没有让饮茶文化有所改变,明朝与元的战争,战胜的明朝却让中国传统饮茶划上休止符,这真是茶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洪武二十四年的秋天,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向全国茶区及相关部门下了一道诏令,「废团茶改贡叶茶」白话文是说,从今起不要做茶饼了要进贡朝廷使用,用叶茶即可,这诏令在当时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最高兴的应该是贡茶区附近的百姓了,因为从唐代起,茶归国营,百姓不许私下公然买卖,皇室锦衣玉食、生活奢侈,饮茶不同凡品,所以选定全国最好名茶列为贡品,命令县政府督工采制定时、定质、定量,贡献朝廷。唐时贡区在阳羡(今宜兴)宋时在建安(今武夷),在宋徽宋时,最高需求量四万七千斤...
· 茶文化―品茶论道―唐人饮茶观
唐朝是中国盛世,许多文化在这一时代诞生、发扬,茶到了唐朝,转变更大,魏晋时,茶经由四川传入陕西、河南,形成北方茶区,唐时:产茶区由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扩展至福建,蒸菁制茶法逐渐完成,前朝隋帝所开的运河,在唐朝大大发挥货畅其流的功效,有一个唐人,他姓封名寅,喜欢到处游览,并记下笔记,书名叫做「封氏‧闻见录」,他这样写着:「自邹齐(山东),沧棣(河北)至京邑(长安)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茶叶的饮用,从贵族王公转变成平民,从水厄变成可乐,转变极大,我们称这时期为煎茶时期,以鼎镬煮茶,以青瓷碗饮茶,大部份人,习惯在茶中调味、加料。在茶的发展史上,这种普及是空前的,但好戏才刚上场,普及后变化就来了。而首先登场求变的是陆羽先生,陆羽是个丑小子,其貌不扬,舌头打结,但笔下能文,学有专精,他用七千个字写了茶的起源、分布、制造、饮用及器具,...
· 茶文化―品茶论道―原始社会的饮茶观
也许你不敢相信,古人在煮茶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加,葱啦!姜啦!莞荽!橘子皮,青豆芝麻加进去仍嫌不足,最后还撒了一把盐,这样一锅「八宝茶粥」是古人的山珍海味从周朝起喝了一两千年。茶这种植物,据考证,存在地球超过两亿年,它原来是生长在云南省后来慢慢儿向四周移植,如贵州、四川是它的边缘地带。有人从云南探亲回来,在深山野生茶树旁照像,茶树足足有两三丈高,茶是灌木,一百年也长不及腰,数丈高的茶显然已超过千年,据闻,云南当地人喝茶,是把树枝砍下来,在火上烤焦后,撕片放进茶壶煮成树叶汤,这种茶汤,不用喝,用想的就知道,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难怪唐朝前,字典没有茶字,只有荼,荼的意思即为苦,遭其荼�保�被他害得好苦的意思。诗经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吃苦后回甘,是茶的特性,为了消除它的苦味,加点东西是很自然的。在有产茶的云南、四川,人们把鲜茶叶和米煮成茶饭,虽有一点苦,但既可填满肚皮�I又保健,这是很聪明的...
· 茶文化―品茶论道―饮茶十德
一、以茶散郁气;二、以茶散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去病气;五、以茶树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行道;十、以茶可雅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