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唐人饮茶观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5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唐人饮茶观,唐朝是中国盛世,许多文化在这一时代诞生、发扬,茶到了唐朝,转变更大,魏晋时,

  唐朝是中国盛世,许多文化在这一时代诞生、发扬,茶到了唐朝,转变更大,魏晋时,茶经由四川传入陕西、河南,形成北方茶区,唐时:产茶区由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扩展至福建,蒸菁制茶法逐渐完成,前朝隋帝所开的运河,在唐朝大大发挥货畅其流的功效,有一个唐人,他姓封名寅,喜欢到处游览,并记下笔记,书名叫做「封氏‧闻见录」,他这样写着:「自邹齐(山东),沧棣(河北)至京邑(长安)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茶叶的饮用,从贵族王公转变成平民,从水厄变成可乐,转变极大,我们称这时期为煎茶时期,以鼎镬煮茶,以青瓷碗饮茶,大部份人,习惯在茶中调味、加料。 在茶的发展史上,这种普及是空前的,但好戏才刚上场,普及后变化就来了。而首先登场求变的是陆羽先生,陆羽是个丑小子,其貌不扬,舌头打结,但笔下能文,学有专精,他用七千个字写了茶的起源、分布、制造、饮用及器具,名为「茶经」,茶经一出,唐人争相流传、模仿,甚至有人在陆羽未公开表演之前,就四处去献宝了,在甚多人之推波助澜中,生活的饮料变成艺术,茶道大行,根据记载,茶道是这样进行的:
一、把用嫩芽做的茶饼,炭火烤至微香
二、讲究水的来源,山泉上、江河中、井水下
三、炭火烧至鱼眼,微有苍蝇鸣叫为一沸
四、加入少量盐调味
五、把烤香了的茶饼磨成粉
六、第二沸联珠松鸣时,取出一瓢水
七、用竹筷在沸水中打成漩涡
八、加人茶末
九、加入舀出的水止沸
十、煮一升水分成五碗
  这种饮茶方法与从前大大的不相同,不该加的禁止了,水不但要求了,火也要求了,饮多少适量也规定了,王公大臣,觉得这一套有趣又合理,文人大夫润色茶经,诗文相和,白居易、刘禹锡、颜真卿、韦应物,皆为同志,虚仝、封寅一起见证,长安城疯了,唐朝疯了,大家都在饮茶作乐。
  不久之后,有个叫皎然的和尚也加入了,和尚不但通禅达理,玩起茶更不同凡俗,他认为这样饮茶,已经很好了,但还可更好,他建议,应放点音乐,还要点香,最好插盆花,另外,饮茶时,最好不谈俗事,念点诗经,什么关关睢鸠在河之洲,那就更好了,不止是这样;他对其他僧人说�R茶一味,一起来喝吧,还不止这样呢,他说,喝酒伤身,以茶代酒吧!一个陆羽已经搞乱一池春水,皎然作法,更加兴风起浪,没多久,日本派人来了,那个日本和尚叫最澄,经背不熟,茶倒学得很好,把茶的种子带回日本献给嵯峨天皇,得了一个很大的奖,宣宗在皇宫也知道了,他正愁加税无门,这下子理由堂皇,只用了几天,就订好茶税法,十二条,更「鸭霸」的公告:茶收归国有,要饮茶向政府买,不准私下乱搞,更有远离城市隐居丛林的一代大禅师||百丈怀海,因茶悟了道,不但要数千弟子早上念经饮茶,中午作法饮茶,晚上参禅饮茶,还把规矩一五一十的给记了下来,名曰「百丈清规」,任何人都要依规定行事,连死了也不例外,依茶礼行丧事,您惊讶了吧,不只您惊讶,连当朝那个好旅行的封寅老先生,出门一阵子回到长安后也感到惊讶,您瞧他又怎么说:「封氏闻见录: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来回讫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哉」感到惊奇的岂止是封寅,这一场戏,高潮迭起,余波荡漾,封寅若能活至今,一定拍红双手,捋断白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清代饮茶观
中国茶一共有两次外销记录,影响其它民族饮茶文化可说至深且钜,一次在唐朝,造就了日本茶文化,次在明末清初,茶叶远征欧洲,不仅造成文化侵略还造成了经济侵略。当英国人从荷兰人手中接触到茶,惊讶于树叶怎么可能制造出如此芬芳味美,然后研究它的成份,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单宁酸;与咖啡相同的咖啡因及其它有益人体的物质,于是大量向采购,不只从荷兰人手中直接取得采购权,并挑剔中国茶的品质不稳,向清政府购买茶种在印度殖民地种茶,改良乌龙茶制造法,开始自制自销,成立东印度公司,销售范围包括全世界,茶叶在英国人手中从农产品变成经济利器东印度公司茶叶所创造的利润,足以供养英国亚洲舰队的军需,反观茶叶原产地的中国,它一直是生活用品之一,从唐宋明如此至清也是如此。中国茶叶从唐朝就已归国营,至清仍属国营,国营目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茶叶一直是中原王朝制边工具,承平时管得更松,边疆不平靖时管得严,历代政府从未有茶叶生产制造管理政...
· 茶文化―品茶论道―明人饮茶观
喝茶是一种流行,与人有绝对的关系,茶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改变,也跟随政治在变,中国饮茶到了明朝已发展了四千余年,各地区人民自有一套完整饮茶文化,完整的饮茶文化,是长时间孕育而成,除非天灾人祸,否则也不会短时间有重大改变。元朝与宋的战争,并没有让饮茶文化有所改变,明朝与元的战争,战胜的明朝却让中国传统饮茶划上休止符,这真是茶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洪武二十四年的秋天,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向全国茶区及相关部门下了一道诏令,「废团茶改贡叶茶」白话文是说,从今起不要做茶饼了要进贡朝廷使用,用叶茶即可,这诏令在当时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最高兴的应该是贡茶区附近的百姓了,因为从唐代起,茶归国营,百姓不许私下公然买卖,皇室锦衣玉食、生活奢侈,饮茶不同凡品,所以选定全国最好名茶列为贡品,命令县政府督工采制定时、定质、定量,贡献朝廷。唐时贡区在阳羡(今宜兴)宋时在建安(今武夷),在宋徽宋时,最高需求量四万七千斤...
· 茶文化―品茶论道―宋人饮茶观
挑芽磨膏制成饼研粉注汤调翠涛唐代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除旧布新,形成饮茶的精致期,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废茶团为止,这种茶文化在中国流行四百二十六年。在釜中煮的茶与在碗中调和的茶,一样是饼状,制造过程却大大不同,唐人把生叶蒸后成块或饼,烘干后以箬叶包装储存备用。宋人把生叶大费周章的采下后先分级后入蒸,蒸半熟后榨去水份,榨完水份后磨成膏(像做年糕磨米装袋去水一样),再将茶膏放在模型中制成饼,再用火烘五至六天,一个茶饼从生叶至完成至少要十天,尤其是在皇室对饮茶产兴生趣后,不但制茶节外生枝(如长指甲��茶不许碰到人体;如在茶饼中加入诸脑香料;如以银模印饼),在包装上亦是用心计较(先以青箬叶包茶饼,再包黄罗,装在朱漆小匣,上锁后,匣外包上细竹织篮)然后以快马急程送入京。由于在制造茶饼的过程,茶叶又榨又碾...
· 茶文化―品茶论道―原始社会的饮茶观
也许你不敢相信,古人在煮茶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加,葱啦!姜啦!莞荽!橘子皮,青豆芝麻加进去仍嫌不足,最后还撒了一把盐,这样一锅「八宝茶粥」是古人的山珍海味从周朝起喝了一两千年。茶这种植物,据考证,存在地球超过两亿年,它原来是生长在云南省后来慢慢儿向四周移植,如贵州、四川是它的边缘地带。有人从云南探亲回来,在深山野生茶树旁照像,茶树足足有两三丈高,茶是灌木,一百年也长不及腰,数丈高的茶显然已超过千年,据闻,云南当地人喝茶,是把树枝砍下来,在火上烤焦后,撕片放进茶壶煮成树叶汤,这种茶汤,不用喝,用想的就知道,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难怪唐朝前,字典没有茶字,只有荼,荼的意思即为苦,遭其荼�保�被他害得好苦的意思。诗经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吃苦后回甘,是茶的特性,为了消除它的苦味,加点东西是很自然的。在有产茶的云南、四川,人们把鲜茶叶和米煮成茶饭,虽有一点苦,但既可填满肚皮�I又保健,这是很聪明的...
· 茶文化―品茶论道―饮茶十德
一、以茶散郁气;二、以茶散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去病气;五、以茶树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行道;十、以茶可雅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