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原始社会的饮茶观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4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原始社会的饮茶观,也许你不敢相信,古人在煮茶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加,葱啦!姜啦!莞荽!橘子皮,青

  也许你不敢相信,古人在煮茶的时候,几乎什么都加,葱啦!姜啦!莞荽!橘子皮,青豆芝麻加进去仍嫌不足,最后还撒了一把盐,这样一锅「八宝茶粥」是古人的山珍海味从周朝起喝了一两千年。
  茶这种植物,据考证,存在地球超过两亿年,它原来是生长在云南省后来慢慢儿向四周移植,如贵州、四川是它的边缘地带。有人从云南探亲回来,在深山野生茶树旁照像,茶树足足有两三丈高,茶是灌木,一百年也长不及腰,数丈高的茶显然已超过千年,据闻,云南当地人喝茶,是把树枝砍下来,在火上烤焦后,撕片放进茶壶煮成树叶汤,这种茶汤,不用喝,用想的就知道,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难怪唐朝前,字典没有茶字,只有荼,荼的意思即为苦,遭其荼�保�被他害得好苦的意思。诗经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吃苦后回甘,是茶的特性,为了消除它的苦味,加点东西是很自然的。在有产茶的云南、四川,人们把鲜茶叶和米煮成茶饭,虽有一点苦,但既可填满肚皮�I又保健,这是很聪明的发明,古人已经知道,没有胃散或征露丸的日子,茶可以治疗因吃太多野兽所引起的消化不良以及拉肚子呢。古人虽然不知道茶里面到底有什么,但用来消食和洗眼睛是蛮管用的,产茶的地方,吃不完生叶,把它煮一煮,可以存久一点,把它压成一团,体积不会那么大,可以运送到远方给其它须要的人,就是这样,它流行在西南中国的百姓生活里面,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
  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四川部落的酋长功劳也很大,而他也参与战役,出了不少兵马。武王为天下共主,封川酋为王,川酋感激天恩,以茶制的饼为礼(见华阳国志.巴志),让周人尝到了新鲜特产,祭拜天地用它,分赏功臣也用它,一年要的量比一年还多,四川有那么多川,种什么都长得很好,松藩高原尾端,蒙顶山上,苏东坡最喜欢的石蕊茶,就是最早的人工茶园所生产。汉朝时候,有一秀才,在写买奴才的契约时,就曾提到要奴才去四川彭山双江小镇买茶,这个秀才后来在汉武帝时还官至议谏大夫呢。既然百姓都有地方买茶,可见喝茶已很普遍了。
  有理由相信第一次把盐加在茶里面的是四川人,四川的自贡,井里可以挖出盐,把盐加在茶里,根据苏东坡后来的研究,在茶里加点盐,会使苦味变甜,这么一来,茶变得好喝了。在魏晋南北的时代,南方的人已有煮茶粥的习惯,北朝里只有少数人喝,有个王肃先生,是北朝的大官,喜欢煮茶粥招待属下,属下们深以为苦又不敢多言,只好说: 「水厄」,像水灾一样可怕,相信不是调味技术不佳就是刺嘴刺鼻,粗砺难以入口,穿兽皮麻布的时代,有茶粥可喝,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了,岂不闻,游牧族,在塞外,一匹马还换不到一块茶砖,不喝不行哇,一日无茶则滞,二日则碍,三日则病。聪明的皇帝,知道茶的厉害,以茶来控制那些不听话野人,乖点就多给,少乖就少给,不乖就不给,这叫以茶制边,到了唐朝,还成立了一
官署,茶马司,专管茶换马的事。游牧民族,拿了茶砖,可不像汉人一样会加什么香料,生奶乳酪最好啦,你敢喝吗,你当然不敢,不过,当你生在古代,又偏巧生在蒙古包,你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干了这杯再走吧,兄弟! 
「煮茶讲究炭器火水 还要诗乐花香搭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清代饮茶观
中国茶一共有两次外销记录,影响其它民族饮茶文化可说至深且钜,一次在唐朝,造就了日本茶文化,次在明末清初,茶叶远征欧洲,不仅造成文化侵略还造成了经济侵略。当英国人从荷兰人手中接触到茶,惊讶于树叶怎么可能制造出如此芬芳味美,然后研究它的成份,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单宁酸;与咖啡相同的咖啡因及其它有益人体的物质,于是大量向采购,不只从荷兰人手中直接取得采购权,并挑剔中国茶的品质不稳,向清政府购买茶种在印度殖民地种茶,改良乌龙茶制造法,开始自制自销,成立东印度公司,销售范围包括全世界,茶叶在英国人手中从农产品变成经济利器东印度公司茶叶所创造的利润,足以供养英国亚洲舰队的军需,反观茶叶原产地的中国,它一直是生活用品之一,从唐宋明如此至清也是如此。中国茶叶从唐朝就已归国营,至清仍属国营,国营目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茶叶一直是中原王朝制边工具,承平时管得更松,边疆不平靖时管得严,历代政府从未有茶叶生产制造管理政...
· 茶文化―品茶论道―明人饮茶观
喝茶是一种流行,与人有绝对的关系,茶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改变,也跟随政治在变,中国饮茶到了明朝已发展了四千余年,各地区人民自有一套完整饮茶文化,完整的饮茶文化,是长时间孕育而成,除非天灾人祸,否则也不会短时间有重大改变。元朝与宋的战争,并没有让饮茶文化有所改变,明朝与元的战争,战胜的明朝却让中国传统饮茶划上休止符,这真是茶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洪武二十四年的秋天,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向全国茶区及相关部门下了一道诏令,「废团茶改贡叶茶」白话文是说,从今起不要做茶饼了要进贡朝廷使用,用叶茶即可,这诏令在当时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最高兴的应该是贡茶区附近的百姓了,因为从唐代起,茶归国营,百姓不许私下公然买卖,皇室锦衣玉食、生活奢侈,饮茶不同凡品,所以选定全国最好名茶列为贡品,命令县政府督工采制定时、定质、定量,贡献朝廷。唐时贡区在阳羡(今宜兴)宋时在建安(今武夷),在宋徽宋时,最高需求量四万七千斤...
· 茶文化―品茶论道―唐人饮茶观
唐朝是中国盛世,许多文化在这一时代诞生、发扬,茶到了唐朝,转变更大,魏晋时,茶经由四川传入陕西、河南,形成北方茶区,唐时:产茶区由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扩展至福建,蒸菁制茶法逐渐完成,前朝隋帝所开的运河,在唐朝大大发挥货畅其流的功效,有一个唐人,他姓封名寅,喜欢到处游览,并记下笔记,书名叫做「封氏‧闻见录」,他这样写着:「自邹齐(山东),沧棣(河北)至京邑(长安)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茶叶的饮用,从贵族王公转变成平民,从水厄变成可乐,转变极大,我们称这时期为煎茶时期,以鼎镬煮茶,以青瓷碗饮茶,大部份人,习惯在茶中调味、加料。在茶的发展史上,这种普及是空前的,但好戏才刚上场,普及后变化就来了。而首先登场求变的是陆羽先生,陆羽是个丑小子,其貌不扬,舌头打结,但笔下能文,学有专精,他用七千个字写了茶的起源、分布、制造、饮用及器具,...
· 茶文化―品茶论道―宋人饮茶观
挑芽磨膏制成饼研粉注汤调翠涛唐代在千头万绪的茶文化中,除旧布新,形成饮茶的精致期,宋代则在唐代的精致基础下,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且极雅致的点茶法,点茶法是在碗中调茶的游戏,从赵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废茶团为止,这种茶文化在中国流行四百二十六年。在釜中煮的茶与在碗中调和的茶,一样是饼状,制造过程却大大不同,唐人把生叶蒸后成块或饼,烘干后以箬叶包装储存备用。宋人把生叶大费周章的采下后先分级后入蒸,蒸半熟后榨去水份,榨完水份后磨成膏(像做年糕磨米装袋去水一样),再将茶膏放在模型中制成饼,再用火烘五至六天,一个茶饼从生叶至完成至少要十天,尤其是在皇室对饮茶产兴生趣后,不但制茶节外生枝(如长指甲��茶不许碰到人体;如在茶饼中加入诸脑香料;如以银模印饼),在包装上亦是用心计较(先以青箬叶包茶饼,再包黄罗,装在朱漆小匣,上锁后,匣外包上细竹织篮)然后以快马急程送入京。由于在制造茶饼的过程,茶叶又榨又碾...
· 茶文化―品茶论道―饮茶的“宜”与“忌”
适量饮茶,好处很多。如果饮茶过浓,饮茶时间,方法不合适,不同体质的人选用一样的饮茶方法,或用茶水送部分药等,不仅是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于身体不利。自古来,我国人民对喝茶是很讲究。在饮茶生活中对时间、浓淡、冷热、新陈以及不同的人如何饮茶等都有丰富经验。前人总结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饮茶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早茶使人心情愉快、午茶提神,劳累后饮茶解疲劳;酒后茶利于肠胃,可消食解酒毒;晏后茶除烦去腻;食后茶水漱口既去烦腻,又可坚齿消虫,古人称为"酪奴"等。所以,为使饮茶利于身体健康,提倡饮茶时掌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随泡随饮,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尤其是瘦人、老年人、酒后、渴时以及饭前饭后宜饮淡茶。饮茶八忌:一忌饮烫茶。饮茶温度不宜超过60℃,而以25~50℃宜(好)。二忌饮冷茶。饮用10℃以下的冷茶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会产生副作用,提倡温热饮。三忌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