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艺分类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5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艺分类,传统式泡法:1,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2,冲泡步骤:烫壶:将

传统式泡法:

1,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2,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 ,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 .(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
 
宜兴式泡法: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2,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诏安式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艺的分类
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艺的分类比较混乱,有以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有以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甚至还有以个人命名的某氏茶艺(茶道),不一而足。茶艺是饮茶艺术,岂可以人、以地区分类?难道有的茶艺表演?有的茶艺只能待客?事实上茶艺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饮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艺?至于某氏茶艺,非茶茶艺更是荒诞不经。笔者非常赞同陈文华先生的观点:"如果我们承认茶艺就是茶叶的冲泡技艺和饮茶的艺术的话,那么以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应该是较为科学的。"[14]笔者也曾指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发、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15]茶艺的分类标准首先应依...
· 茶文化―品茶论道―我国茶艺的分类
目前茶文化界对于茶艺的分类比较混乱,有以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有以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甚至还有以个人命名的某氏茶艺(茶道),不一而足。茶艺是饮茶艺术,岂可以人、以地区分类?难道有的茶艺表演?有的茶艺只能待客?事实上茶艺是两者兼而有之。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饮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艺?至于某氏茶艺,非茶茶艺更是荒诞不经。陈文华先生认为:“如果我们承认茶艺就是茶叶的冲泡技艺和饮茶的艺术的话,那么以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应该是较为科学的。”笔者也曾指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发、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茶艺的分类标准首先应依据习茶法,茶道亦如此。依习茶法,中国古代形成了煎茶道(艺)、点茶道(艺...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艺
我国是茶的故乡。翻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茶叶生产、饮用几乎与我国文化的发展息息相伴。无论是文学、美术或是音乐、舞蹈,都有大量以茶为题材的作品。在国外,只要是有饮茶习俗的国家,它的文化领域中就会有表现茶的作品问世。这是因为,一方面,茶含有对人的神经系统起良好作用的咖啡碱、芳香物质等成分,能赋予人们以兴奋、清醒、机智;另一方面,由于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茶文化。这里的茶艺栏目就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与茶相关的内容……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艺情
广州人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技术,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理论”上说,泡茶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就是:其一,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到底是泡一大杯茶草草了事,还是慢慢地花上很长的时间泡功夫茶;其二,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其三,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序和方法。用水最好是山水泡茶的用水是很讲究的,唐代陆羽的《茶经》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也就是说,经地层反复过滤而涌出地面,水质清澈透明、具有矿泉水营养成分的“山水”是沏茶的优质水。但在城市中,最为方便的水源是自来水,自来水比较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有时处理水质所用的氯化物过多,则有一种异味,对沏茶不利。一般来说,泡茶用水可以有多种,但需要符合下列要求:酸度近中性;水的硬度低于25度;重金属和细菌、真菌指标必须符合饮用...
· 茶文化―品茶论道―民间茶艺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族的香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傈傈族的雷响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冲泡方式。从茶艺表演角度来看,除了上面介绍的工夫茶、绿茶、红茶、花茶等形式外,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及各地的茶礼表演等。在这些茶艺表演中,归属于徽州文化的婺源茶道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徽州文化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位,更多的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如徽州的民居,闻名遐尔。徽州地区的饮茶习俗也是一样,不仅有着明清时期的文化特色,甚至保留着唐宋遗风。过去属于徽州地区,现属江西省的婺源地区,一直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区,饮茶之风盛行,不仅富有人家饮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