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品茶论道―泡茶技法传统泡法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7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品茶论道―泡茶技法传统泡法,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二.冲泡步骤:烫壶:将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泡茶技法-----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品茶论道―泡茶的要领
茶的烹沏、冲泡方法,随著茶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茶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最早的鲜叶直接烹煮,至现今所讲究的各式饮茶方法。饮茶时,人们不仅注重茶叶本身色、香、味、形的优美,而且还要配用实用性高与艺术性高的茶具。茶具与茶叶相互塔配得好,可相得益彰。在每个朝代各有不同的茶艺文化出现,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发展出不同的茶具器皿,不论是陶器、青瓷、白瓷、紫砂,或是金属、玻璃器皿等,都是为了表现不同的茶叶特色。在各形各色的茶叶中,因为发酵、制造、烘焙方式的不同,所以各有不同的香气与滋味,为了展现它们不同的风味,就必须使用不同的冲泡方式并搭配不同的器具。芳香味美的茶叶,搭配质优、雅致的茶具,更能衬托茶汤的汤色,保持浓郁的茶香。特别是精致的茶具,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品,既可品饮使用,又能让人欣赏其中的美。不同茶类的饮用方式,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是可以互通的。但必须注意的是,人们在品饮时,对各种茶的追求不一样,例如...
· 茶文化―品茶论道―泡茶基本认识
刚接触泡茶品茗,记量方式讲求精确、科学,可以弥补经验之不足;接触茶叶的种类越多,得以更精准地了解各类茶的独特风味;常保有客观的态度,免于虚空夸大之憾。在这里,容我介绍几项泡茶人在习茶、泡茶时,应持有的基本观念和对茶应有的态度。泡茶量冲泡出来的茶汤数量拿捏得当,不仅是尊重茶叶、饮茶人的时间,并且也是良好的待客之道。视人数而定饮用人数多,使用容积比较大的冲泡器具,才不会有让人等茶的窘境;茶壶太大,人数少,会有强迫喝茶的嫌疑。视时间而定刚开始喝茶时,冲泡的茶汤(冲泡出来的茶水,称为茶汤)要足够;喝过几泡茶之后,改用小壶或小杯,不至于使饮茶人肚子撑得太胀。视浓度而定茶汤浓厚,饮用茶汤量尽量不要过多。茶海中不留残汤如果茶海的茶汤常常留存太多,茶汤容易冷。茶汤应尽量趁热喝,一来是因为温度高,口中感觉神经容易因高温而迟钝,苦涩味比较不容易感觉出来;二来是香气的表现,在高温比较明显;第三是部分茶叶的茶汤,...
· 茶文化―品茶论道―太极茶道泡茶讲究
泡茶与喝茶是主宾阴阳融合的两个方面。太极茶道锁匙二元论思想,也即讲究功能性与精神性的完美融合。日常生活中,虽然说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却未必得法。中国茶道历史漫长久远,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从流派角度的规范来说,高高的要求就是要在讲究“色香味形”的同时,讲究“和俭敬美”,以至达到阴阳融合的极致美。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
· 茶文化―品茶论道―泡茶技艺略论
泡茶技艺略论泡茶是一门技艺,品茶则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实用茶艺图典》一书向你详细介绍了茶艺的学问。先说泡茶。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描写:贾母、宝玉、黛玉等一行来到栊翠庵,妙玉亲手泡茶待客,她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茶具则全是古代的珍玩,其讲究的程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清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
· 茶文化―品茶论道―明清泡茶道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蔬》,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十七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十七世纪中期,冯可宾撰《�舨杓恪贰J�七世纪后期,清人冒襄撰《�舨杌愠�》。这些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道。(一)泡茶道茶艺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1.备器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2.选水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田艺衡撰《煮泉小品》,徐献忠撰《水品》,专书论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