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味人生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4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味人生,�月夜,丝丝缕缕的月光穿透窗棂,粉红色的茶几上,半杯清茶,还袅袅婷婷地冒着热气。

� 月夜,丝丝缕缕的月光穿透窗棂,粉红色的茶几上,半杯清茶,还袅袅婷婷地冒着热气。淡绿的茶叶,在水面轻轻飘逸,慢慢舒展,缓缓地沉入杯底。
 
��有一丝暗香,轻淡的,从杯底溜出水面,在杯中盘旋着,飘散在屋里。一时间,茶香四溢,不太明亮的房间里散发出幽淡如芷兰的清香。
��喝茶的时候,我把灯光调得很暗,想让灯光与月光混为一体,让自己在一种浅暖的色调中享受清逸,让心境自由和漫无边际地畅游。
��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种渐悟。
��茶和水本不在同一个世界,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茶放入沸腾的水中,等茶汁融入水后,开始茗品。茶和水开始了融合,互相包容,互相谦让,互相激励,然后各自把心献出来,让人们去体会一种味道,去感悟生活的平静、安然和自得的乐趣。
��一杯茶是一个静物,但是茶在浸泡的过程中,没有几人去发现茶所经历的一切;又有谁知道,水为茶的来临,而付出的煎熬和锤炼;又有谁知道,茶和水之间,又是怎样去抛却杂念私心,而融合在一起,所焕发出的人生至真至诚的美。
��这种美是两者的牺牲,是宽容而大度的胸怀。当你凝视茶杯的时候,你瞧它多安静。其实,它是在沉思,在思考将如何迎纳茶和水。但茶杯开始是被动的,因为它的命运不可能自己去主导,而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导演它的一生。杯子,无言,无语,它静静地等候,等待有一只手的搬移,然后再挪动。有时侯干脆被一种硬物碰碎、摔落,它的旅程非常短暂,充满神气和从容。
��这就是茶杯。
��茶杯是一具躯壳,是一种有思想有张力的躯壳。粗心的人很难发现,它在被搬移、被摔碎的瞬间,那声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是何等的鲜亮和激越!
��有人是信佛的。所谓佛在心中,不外乎是一种内质的潜化和修炼。佛则如是说:信我,便有我。所以,大凡信佛的人想达到的一种超然,不外乎是一只杯子的臆念。
��茶杯如是说:请你们把我只当作一个平凡的物体――我就是玻璃杯。如果茶杯见不到佛,肯定会说出另一句话:我只有佛的十分之一。你真以为我是佛的话,请你把我摔破,那样,我就离佛缘更近了。
��我喝茶的时候,常常把佛与茶杯作比较。我发现,茶杯的佛心在内质,即茶和水。茶和水能够坦然地容纳和组合,甚至浑然一体。茶和水并无相缘,但依照一种规律而结合,让人去调理或浓或淡。人的口味是多变的,各种茶叶和沸水都有自己的独性,而共性则掌握在另一只手中。为了共性而存,为了共性而活,为了共性而付出或牺牲。
��这,便是茶水的味道了。
��如果把深褐色的茶水或是浅绿色的茶水比作佛之心,我便觉得一个至清至纯,一个则是成熟至真。
��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物,外表和内质是无法从根本上去判断的。但如果没有这只杯子,茶和水怎么能够相融相合。因为一只伟大的杯子,因为茶杯盛满了茶和水,茶杯的容量何其之大?简直大如海,它的胸襟大如天!有了茶杯的大包容、大奉献,以至于以死相报,那些内心包藏着“茶水”的心灵的人,该学着怎样浑然天成呢?
��先作一叶茶,然后去作一滴水,我想最后,我就是那一只杯子。
��每天晚上,我品茗着茶,让自己的身心俱泡在一种氛围里,让我悟得“和谐”的真正内涵,更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欣赏那只杯子,那只杯子的气质和胸怀。
��一只伟大的茶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马古道》味如茶
在上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茶马古道》令人眼前一亮,该剧在我市一播出就吸引了不少观众,其收视率已经排名第五,仅比同一首歌落后,连一向挑剔的评论界都对此剧褒扬有加。那么,这部商业味并不是很浓的《茶》究竟凭什么这么拽呢?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大火的前提应该归结于它有着响亮的金字招牌。在滇、川、藏区由茶马互市而形成的茶马古道,沉淀着差不多2000年的丰厚历史。马帮踩出了古道,古道又承载着马帮的兴衰。古道的石板上至今仍嵌有深深的马蹄印,道旁的石壁上刻着许多佛教箴言和摩崖画,而在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这些神秘的色彩更能激起大家收看的兴趣。剧中的佛文化、东巴和纳西文明等瑰丽壮阔的文化形态对一直接受着儒家思想熏陶的观众来说,具有新鲜别样的魅力。尽管题材大气厚重,风光画面、演员表演和音乐等都十分出色,但该剧还是没有很好摆脱普通电视剧的通病―――平淡拖沓。不过,总的说来,在...
· 茶文化―茶文茶诗―人生如茶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
· 茶文化―茶文茶诗―人生与茶
坐在写字台前,妻子端上一杯刚泡的茶。望着杯中的茶叶上下翻腾,不由使我想起了人生。是啊,人生亦如茶。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样的景观,异样的韵致,就如同各种不一样的茶……孩童,就像一杯淡淡的绿茶,天然而透澈。孩童的心是最纯洁、最善良、最干净的。他们不知人世的忧愁和烦恼。他们整天乐呵呵的,玩他们想玩的游戏,吃想吃的零食,高兴了就笑,委屈了想哭就哭。童心,就犹如刚开春的新茶,清纯、澄碧。青年,就像一杯花茶,清香扑鼻,浓郁爽口。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朝气,也拥有对明天美好的理想。清香花茶,水气袅袅如诗,馨香缕缕如梦。如诗如梦的还有年轻人的热恋。恋情是一种无可比喻的美丽,滋润着年轻人的青春,像鲜花一样芳香,像茶一样醉人!中年,更似一壶酽酽的红茶,味厚而甘醇。中年是十月的阳光,只有温暖而没有炙人的热浪。人到了中年,上有高堂、下有妻小、重任在肩,少了闲暇。成熟、厚道,是中年的秉性。人到了这个...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茗三味
中国人喝茶,水质与火候最要讲究,除此之外,老茶客「品」起茶来,舌头、上颚、喉头……,无一不动」。要泡壶好茶,上等茶叶跟茶具只是部份要件。根据香港城市大学郑培凯教授整理唐代茶圣陆羽所作《茶经》下卷的记载,中国人泡茶,宜注意几件事:一要有好水,最好的是山泉水,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二要有好火候,要注意辨别汤水沸腾的情况,要控制沸水的势头。也就是说,水质跟火候特别要注意。半杓南零水这些准则在九○年代台湾,依旧被讲究喝茶的人们奉为圭臬。就在北台湾汐止附近山区有渠清泉,每逢假日,爱茶人士总是不辞劳苦,前来取泉。而大台北,乌来附近的几个瀑布,假日常也有茶客驱车前往,瀑布下,取泉水泡茶,也聆听山泉音响,真是无尽惬意。而以炭火煮茶,更被几间著名茶馆列为特色,用来招徕顾客。古今喝茶人对「品水」的灵敏,向来有志一同。郑培凯教授曾引茶圣陆羽的一则故事:有次陆羽路经杨州,碰到他的茶友李季卿,高兴万分的李季卿便说:杨...
· 茶文化―茶文茶诗―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我又好茶,就一直记得这个比喻。在东京,每天打工之后,也总要泡上一杯酽酽的茶,看着袅袅上升的水气,氤氲茶香绕鼻,紧缩的心也会慢慢舒展开来……后来认识了武井妈妈,喝茶便由一个人变成二人,她常常带些精美的小点心来,我们便一起吃“午茶”。每天,都聊得很多。一天,她泡了一壶极浓的煎茶,我先吃了一口又香又甜的栗羊羹,啜了一口深绿的茶,哇!好苦。吃一口,哗!甜得钻到心里去。抬头看武井妈妈,只见她一口口地啜着那苦茶,毫无反应。过了一会儿,她慢慢地说:“尝过甜的,再吃苦的就特别苦,吃过苦的再吃甜的也特别甜。”“您是不是说,工作时拚命干,然后休息、享受时特别快乐,然后又要忍受工作的苦呢?”我忽然有所悟。她淡淡一笑,却不置可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