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苦茶万岁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1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苦茶万岁,中国人是老早就识得茶性的,并且发现茶性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乃是其苦味,故而谓之“苦

中国人是老早就识得茶性的,并且发现茶性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乃是其苦味,故而谓之“苦荼”。苦荼者,即茶之乳名也。

   其实世界上并非只有茶独含苦味。然而天下草木所含的一切苦味,却皆不堪与茶之苦味相媲美。这是因为,茶之苦味非但具有特殊的养生价值,而且更还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具体地说,则至少有以下一些优异之点:

   ――茶味之苦,苦得宜人;

   ――茶味之苦,苦足养生;

   ――茶味之苦,苦中含香;

   ――茶味之苦,苦而后甘;

   ――茶味之苦,苦堪品啜。

   从某种审美角度和哲思角度上来说,茶之苦味则驾乎诸味之上,历来享有雅俗共赏之盛誉,可谓清绝、奇绝、美绝矣!

   我的这番感怀,则是由重读李贽的《茶夹铭》而引发的――

   李贽其人(1527―1602),不仅是明代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并文学家,而且在中国茶道文化方面则亦素养不凡和奉献不凡,单说他所撰著的《茶夹铭》这篇杰作,即能以其新颖独特的审美感悟而讴歌茶性的清苦之美,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茶的自然之性与作者的自我之性的契合之缘。铭文不长,这里不妨引录于下――

   我无老朋,朝夕惟汝。

   世间清苦,谁能及子。

   逐日子饭,不辨几种。

   每夕子酌,不问几许。

   夙兴夜寐,我愿与子终始。

   子不姓汤,我不姓李;

   总之一味,清苦到底。

   这是何等披其心腹,直抒胸臆的告白,更是何等词情悱恻,悉见情愫的倾诉啊!他在走笔撰书此铭时,劈头就说:“我没有称得上知音的老友,朝夕相处的就只有你啊;至于说到世间的清苦嘛,试想,更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你!”竟说得如此情动于衷,俨如此刻正在跟一位知交深宵茗叙,慨慨然而长喟不已。尤其是在说到末了之时,更是激情难抑,不禁擎起一杯酽酽的茶汤,直面清苦之茶而赞叹曰:“你呵,其实并不姓汤,而我也并不姓李;只因你我全然结缘于志同道合,彼此的性味才总是一样,这就是:清苦到底!”

   唔唔,此种清苦到底精神,则正是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优良传统精神啊!

李贽《茶夹铭》对于清苦之茶所作的讴歌,就像苏轼《叶嘉传》对于淡泊之茶的讴歌一样,确乎达于茶道审美的至上境界。

   或曰,如此讴歌茶味之苦,那么是否意味着对于茶味的清馥之美与清甘之美,却颇不以为然呢?不,当然不是。须知,苦味之茶跟那些纯乎苦味植物截然不同。只因茶的清苦之味与清馥之味是不可分离的,始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般地融合在一起;而且一般说来,其苦味与香味的程度恰成正比,即酽苦出酽香,淡苦出淡香,若是无啥苦味,则亦无啥香味,这真叫无苦则不成香呢。

   再说,其清苦之味与清甘之味,同样也总是彼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般地密切相关连的:亦苦亦甘,苦而后甘。所以在我国茶道格言中竟也有此一说,叫作“苦而后甘味最长”。虽是一句浅白之言,却一语道破了茶味人生的妙谛。

   鉴于上述,则我们鉴赏并歌赞茶味之苦,非但并不排斥茶味之中的清馥之美和清甘之美,而且恰恰相反,每当我们在品啜清苦之茶的同时,则亦堪得以赏鉴其清馥之味并清甘之味的审美韵致呢。

   哦哦,茶味的神异竟至于斯,这确乎乃宇宙之杰作也!

   中国拥有永恒的清苦之茶,这委实是中国茶坛之幸,中国茶人之幸。

   说到茶味之苦,我想,这里不妨再试比一下咖啡罢――

   只缘茶与咖啡都含有咖啡因之故,因此彼此皆不失其天然的苦味。然而它们之间的殊异之处就在于:咖啡之苦,却苦得并不宜人,未免叫人感到太过刺激,甚至简直叫人难以下咽。所以在煮好的咖啡溶液中就不能不放糖,而且放少了还不行,还须多放些,此外还得要兑上奶精或鲜牛奶,以此用来冲淡其强烈的苦味,缓解刺激作用。

   而中国之茶呢,它却压根儿就不会产生像咖啡那般太过浓烈的苦味,太过刺激的苦味。就是说,茶味之苦,仅仅是小苦而已,微苦而已,所以也就苦得宜人。而且茶性的最其优异之点是,它更拥有天然的回甘之美,即历代茶人所说的那种“啜苦咽甘”之美――这堪以称之是一条非凡的历史共识呢。

   若是追溯起来,这个啜苦咽甘的历史共识,最初许是发生于中国原始人类的生嚼之茶罢。你试想想,当初处于鸿蒙初辟的太古时代,那些繁衍生息在茶树王国境内的原始先民们,则是靠采集茶树鲜叶和茶树嫩芽而生嚼了吃,以此用来解饥,解喝,解暑,解乏的。不难推想,生嚼之茶自然苦涩不堪。可是咀嚼之余,却也伴有香味并甜味;尤其在嚼咽下去之后,便顿觉有无尽的回甘之味,弥沦于齿颊之间,溢味良久而不已。待到原始先民们学会用火后,则生嚼之茶与熟嚼之茶才始兼而啜之。啜者,即食用兼饮用之谓也。因而啜苦咽甘之说,就成了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的一种专用术语。此乃茶性使之然也。

   鉴于上述,所以我才作出了所谓“茶味之苦,苦堪品啜”,“茶味之苦,苦得宜人”之表述,这跟我国传统的啜茗之道及其审美感悟,岂不也正相吻合么?

   中国之茶每每被用来跟咖啡、可可作比,并称所谓“世界三大饮料”。然而对此,我却不能不设问一句:此说果真确切否?

   记得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就执意不肯袭用“饮料”这个字眼称呼中国之茶,而是以其特有的审美情怀并诗性话语称呼之,诠释之,云: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竟把苦茶看作是其生命的粮食!即既是其物质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更是其精神生活必需品的粮食。如是说来,则他这位诗人只缘有了苦茶的喂养,有了苦茶给予他那有形无形的呵护,他这才得以诗思横溢,引吭高歌的啊!“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他这就一语道出了对于中国之茶的最高礼赞,并且流传不衰而成了我国现代茶道文化的一则不朽格言。

   至于苦茶被称作人生的一面镜子,甚至更被崇尚而为人师者,古往今来,则亦不乏其例。――无怪乎中国之茶,素来冠有一个富有哲思并诗思的雅称,那就叫:苦口师。古谚云,“苦口良药乃吾师”。以此用来解读“苦口师”这个雅称,岂不也就堪以一目了然了么?再说,茶的品啜过程和审美过程,全然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之茶则亦俨如潜移默化之师,循循善诱之师呢。

   最后,我要征引西方学者的一则预言,以用于本文的结尾。其预言曰:如果说,19世纪是咖啡的世纪,20世纪是可口可乐的世纪,那么21世纪,必是中国之茶的世纪。

   我深信,这则预言并非属于遥远的憧憬,而必会是属于并不遥远的现实。

   由此,我这里则不能不深情地表达对于中国茶道的祝福,对于中国之茶的祝福,道―声:

   ――苦茶万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香茶苦
爱上她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女孩子是如此的爱喝茶,而他从来不爱喝茶,入口就是苦涩,所以,冰箱里总是各式各样的饮料,而她总是笑着说,早晚有一天,你会爱喝茶的。他想,江南的女子大概都爱喝茶吧,一杯上好的龙井或者碧螺春往往就是一首诗呢,这是她说的。所以他以后去江南出差,总是买了最好的明前茶给她,爱情就是这样的吧,如果爱了,就愿意给爱人最好的。而他依然喝他的饮料,从冰箱里拿出来,一开即喝,不像她似的,要那么讲究的茶具,还要一步步慢慢地运作,他像在看茶艺表演。多累啊,他总是笑话她,说她注重过程比结果更甚。而她说,没有精彩细致的过程,怎么会有好的结果?但他爱看她喝茶,她手捧一本旧书,放了古筝的曲子,长发柔柔地飘下来,然后她手执那精致得不像样子的茶具,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真是一副好画,那一刻,他是喜欢的。她和他说过,一斤茶叶要采七万个幼芽呢,那一刻他惊住,不相信要采七万下才得一斤茶。她笑说,就像好的爱情,...
· 茶文化―茶文茶诗―关于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帧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Tocha),--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角刺茶,出徽州。土...
· 茶文化―茶文茶诗―书如苦茶应细品
我不谙茶道,只听善品茶的朋友讲过“―尝、二回、三品”的饮茶口诀和“头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的茶道。原来,喝茶不同于喝汤,酸、甜、苦、辣、咸入口便知,它需要浅斟慢饮,反复品尝,才能品出个中滋味。品茶如此,读书何尝不是这样呢?报载,有的“眼功盖世”的读书高手,十几分钟便能读完一部诗集,一两个小时便能读完几十万字的小说,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倘若口功也能如此厉害,入口便知书中滋味,那就更不得了了。但这种“快速阅读法”训练出来的“大侠”毕竟寥若晨星,因为书是需要慢慢品的。宋人朱熹最反对这种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方法,他认为不按顺序杂乱地读书,就像一个饿着肚子的人进了饭店,看到鱼肉糕饼乱七八糟地放在面前,伸手抓来便塞进口里,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虽然填饱了肚子,但却没有尝出菜的味道,根本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史载,宋朝有个叫陈正之的读书人,很想成为大学问家,他读书又快又多,但学到的东西却不多,他为...
· 茶文化―茶文茶诗―酷爱“苦丁茶”
我从小爱喝茶,记得小时侯是绍兴邻居送的茶,大都是旗枪一类的,很便宜,虽然当时只有2-3元一斤,但从儿时的家境来说已是很奢侈了,由于很是上了瘾,每月都要买些茶喝显然是不现实的,经茶友推荐,父亲开始买一种茉莉花茶末,茶末就是茶底子,虽然不成形,但其的清香、碧绿已让我们过足了茶瘾。后来我已经有独立经济实力了,曾经买过各类茶品尝,但似乎总没有儿时的茉莉花茶末过瘾,当时我在西北工作,无法买到我钟爱的茉莉花茶末,总想方设法把茉莉花茶末从上海带回西北。也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了苦丁茶,苦丁茶系云南天然野生植物的叶片为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内含苦味素、葡萄糖醛酸、植物固醇、维生素B、C和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有防暑、止渴、生津等作用,据说还对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我酷爱苦丁茶的清爽可口、微苦而后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所以,尽管有时朋友送我碧螺春、龙井,或者河南本地的信阳毛尖,...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