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由茶道向“人道”与“商道”的延伸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8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由茶道向“人道”与“商道”的延伸,谈起功夫茶,想必南方的朋友比较熟悉,小巧的茶壶、小巧的茶杯无不惹人爱怜,还有

  谈起功夫茶,想必南方的朋友比较熟悉,小巧的茶壶、小巧的茶杯无不惹人爱怜,还有茶盘、茶洗、茶垫……
  总之要喝功夫茶确实是要花上很大功夫的,这是我这个北方人第一次喝功夫茶时得出的最简单的结论,然而当我开始逐渐接触这种北方少见的茶道时,尽然引发了我一种对“人道”、“商道”的全新思考。

  一品“功夫茶”

  06年的12月间,我了结了原来北方的一个市场调研项目,终于应朋友之约孤身南下,第一站到达深圳,开始了我在事业中的一项新的挑战。

  经过了二十几个小时的车程,我到达深圳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久违的老友现将我迎到家中,而在火车上一路走来的疲惫早已将我的最后一点的精气耗尽,浑身的困倦让我平躺在朋友的大床上,什么都不愿再想。耳边朦朦胧胧传来的就是一些轻微的似乎是玻璃器皿的碰撞声,我在下意识中觉得可能是朋友在准备晚餐了……

  闭上眼以后通常是没有时间感念,似乎很快朋友就准备完毕并喊我出来,老实说真是没有什么胃口。不过当我起身前往客厅时,看到的是茶几上早已准备停当的茶具,几盏小巧的茶杯依然放置在茶盘之中。朋友解释说,长途乘车最无食欲,然而不吃些东西又使身体亏空,所以最好先喝上几轮茶,便可提神开胃。

  北方向来以代客热情著称,饮酒代客自然是由来已久,但是在茶道一项却真是比较缺乏,往往是闲谈几句就已经开始端菜上酒。所以,我对茶道理解也是非常有限。而今天看到朋友给我准了这么一桌丰盛的茶道,反而十分好奇,精神也为之一振。

  茶盘之中共有四盏茶杯,茶杯精巧薄小,看来似乎更像北方的酒具,紫砂的小壶同样是精致特别。喝过一盏之后,铁观音熟悉的味道已经喷薄而来,只是意犹未尽的时候,杯中茶汤却已经没有了,只好端起另外一盏继续一饮而尽。然而两杯过后,茶壶中也已经空空如也。朋友将茶盏放出茶洗之中,以热水简单的冲洗一下又摆上茶盘,而一边一个正在烧水的小壶也刚刚沸腾,然后将水倒入茶壶。片刻之后,四盏茶杯又被倒满,而茶壶也刚好倒空……

  我原本也很喜欢铁观音,多是晚上加班的时候,以浓茶提神,像这样饮茶却从来没有过。

  和朋友一边简简单单的聊天,相互询问近况,一边则是慢慢品茶。茶水总是倒了又倒,茶杯更是洗了又洗。说来也怪,不知不觉尽然过去了几个小时,而我则明显精神了不少,当然更是感觉腹中空空。朋友则将最后所有茶具有条不紊的整理起来,随后领我前往一家早已订好好的酒店用餐……

  茶中天地

  这位朋友虽然已近儿立之年,但还是孑然一身,这倒也方便了我,硕大的房子住起来还是比较舒服,每天除了与这边的公司接洽、熟悉环境,回到家中就是和朋友喝茶。几天下来,没想到我对功夫茶竟然也喜爱了起来,每晚不喝几轮总感觉生活构成不完整。而在这个过程中,朋友也给我逐渐的讲解了功夫茶的妙用。

  朋友常年来从事销售行业,每天总需要奔波与各个卖场、终端,每天必须和上上下下的领导、同事、客户没完没了的说话,这也可能让原本不善言谈的他回家后更是孤言寡语。但是在说起功夫茶时,他却给我讲了一套他的心得:

  第一,起源。功夫茶可以说是当前潮州人的最爱,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第二,功夫。喝功夫茶首先就是要费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小杯小壶,随烧随倒,随倒随喝。越是意犹未尽,越是见功夫之处。

  第三,工序。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洗茶。地道的功夫茶道有以上八道工序构成,当然朋友的功夫茶显然还不是最够“功夫”,其中几道工序依然略去,但是“功夫”二字倒是还能体现。

  第四,选茶。朋友的习惯是以铁观音为主。据他说,铁观音不仅是入口顺滑、口感饱满醇厚,更关键的是,铁观音还体现出了一个十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入水之前还是蜷缩一团,一旦触水却可以恣意伸展开来……

  功夫茶和我的品牌观

  慢慢品味着功夫茶,我对朋友的一套功夫茶道更是越发的感兴趣,兴趣之余更将它融进了我尚不成熟的品牌理念中,总觉的一壶功夫茶可以与市场的运作,品牌的塑造、乃至个人的事业规划等等诸多东西均有关联。

  从业以来,我一直没有离开对酒类行业的依附,或是在行业媒体中跑东跑西,或是作为酒企的乙方到市场一下协助推广。今年下来,最先的工作激情早已是荡然无存,而在市场中的处处碰壁更是让人感觉到作为酒市中一个小角色的前途渺茫,只身南下也不无背水一搏的意味。坦白的说,在酒市中打拼的几年中除了对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在事业上则毫无建树。但是,朋友的功夫茶却是让我有所觉悟:

  第一,人才或是市场的成长都是一个冲茶的过程。

  再好的茶叶,入水之前或许可以嗅出淡淡的茶香,也许正是因此才被放入茶壶之中,但是在真正倒入水之后,茶的精华才能得以体现。人才与市场同样也是这样,或许是个人拥有鹤立鸡群的才智和能力,东家才选择了你;或许是市场拥有惊人的潜力的前途才被商家所看好。但是,真正能够破茧而出的人才与宝地每年都是屈指可数,何以如此匮乏?关键是那壶真正可以让你香气四溢的水还没有烧开。

  或是在一个个的公司企业中跳来跳去,或是在一个个是市场上不断来开战局。但结果却是始终不能尽如人意,为什么?此刻看来则是“功夫”还不够。功夫茶之所以盛行江南各地,关键就是功夫二字。加入失去了看似烦琐的重重工序,喝茶的感觉的又与喝白开水有什么差别,就算是好茶叶当然也要好茶道才可以散发浓香。

  所以,想散发人人欲得之而后快的香味,必先好好的下一番功夫,烧开自己那壶泡茶的水。不要去抱怨,假如实在还是没有思路,我推荐选购一套功夫茶具,慢慢体会功夫茶的妙趣,慢慢体会什么是“功夫”。

  第二,人才或是市场等成长不可以或略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不然你的茶香总是稍逊他人。

  功夫茶是用功夫来泡茶,而不是靠泡茶来浪费功夫。每个环节都是在为自己做加法,忽略任何一个看似无所谓的环节都是在给自己的努力挖墙角。今天,你可能还在和一个个小商小贩斗嘴,可能看着市场中一个个趋炎附势的嘴脸,可能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活动策划大非周折,可能为了应付竞争的对手的攻势殚精竭虑搜寻促销品……有多少次,我也对这些琐碎的事情厌烦不以,总感觉自己应该有更大的包袱和成就,但是始终扮演的都是小角色。

  慢慢的品味了功夫茶,渐渐熟悉了它的一道道烦琐而重复的工序,才发现乐趣和成就都在平时里认为是鸡毛蒜皮的烦琐工序中提纯而来。

  第三,做人、做市就要做铁观音那样的。我的那个朋友喜欢铁观音,除了喜欢醇香的味道,更是喜欢它能屈能伸的品性。

  在还没有迎来那一壶足以让自己散发万人迷醉的香味之前,它毫不起眼,恐怕也只有嗜茶者方能识破此种玄机。那么做人、做市又何尝不是需要这一份内功。个人不得志、市场无起色,眼前总是困难重重,怎么办?扔下担子跑路走人,另寻他出一展鸿图?恐怕结果还是还前者一样。

  所以,实在不得志不妨学习铁观音精神,励精图治,烧开自己的那壶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道与商道
一直以来,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商界巨头、各色商贾都特别看重喝茶――喝罢还不算,还得接着谈,清谈。尤其在日韩,茶风甚盛。不管是起源于印度还是中国,茶叶都不过是大自然中树叶之一种,里头究竟有什么嚼头?据说茶是藏在女人裤腰里流进西方的,王室间为争茶甚至还流了血。西方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篡改了茶味,难道是嫌茶太淡?一代豪杰丰臣秀吉曾经去求教千利休,问茶里有什么。千利休本是一富商,痴迷于茶,颇有道行,他一旦称赞哪种茶碗好,那种茶碗立即就千金难买。但他对丰臣秀吉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没什么,烤干了煮,煮完了喝,除此之外没什么。这竟惹恼了丰臣秀吉,最后,千利休终被权臣丰臣秀吉莫须有地赐死。这似乎是嵇康被司马氏所杀的日本翻版,连死因都一样地众说纷纭。千利休说的应该是反话,对骨鲠之士,越好的东西越不能随便告诉高高在上的人。千利休这么说,不过是表明不和傲慢的丰臣秀吉合作的态度而已。千利休在...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道
茶有茶道,讲究汤、器、茶。汤要腊梅枝头雪,腊梅傲雪,汤也沾了梅花的清幽;器要窖器,白者为贵,汤清叶绿,分外鲜明;茶要蒙山顶上茶,山高雾淡,茶亦有飘逸之气。泡好的茶讲究色、香、味。色要青翠,清绿透彻;香分真香、兰香、清香、纯香,真香为上;味有香、清、甘、活,香而清、清而甘、甘而活方是名品。这是杨八爷的讲究。茶有“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客”之说,茶馆正为茶客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大众去处。茶馆人多,就顾不得讲究茶道,几摞茶碗,浅浅地撒些茶末,水是在炉子上一直开着,来个人就提起大铁壶高高地冲。杨八爷在茶馆喝茶,却偏偏讲究茶道。汤,绵阳冬天几乎不下雪,就转而求其次:扬子江中水。杨八爷去的茶馆是东方大桥桥头茶馆,茶园用水就近到涪江里去提。他赶着向提水的伙计喊:“要江中心的水,性活,污染小。”伙计对他笑笑:“您给我造条船?”器,杨八爷到茶园喝茶是自带茶壶,壶倒是窖器,很有些年头,里壁厚厚的一层...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道与商道
他们缺的是“道”,把企业做到家,但道行尚浅,茶则是他们精神修炼的门径。一直以来,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商界巨头、各色商贾都特别看重喝茶――喝罢还不算,还得接着谈,清谈。尤其在日韩,茶风甚盛。不管是起源于印度还是中国,茶叶都不过是大自然中树叶之一种,里头究竟有什么嚼头?据说茶是藏在女人裤腰里流进西方的,王室间为争茶甚至还流了血。西方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篡改了茶味,难道是嫌茶太淡?一代豪杰丰臣秀吉曾经去求教千利休,问茶里有什么。千利休本是一富商,痴迷于茶,颇有道行,他一旦称赞哪种茶碗好,那种茶碗立即就千金难买。但他对丰臣秀吉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没什么,烤干了煮,煮完了喝,除此之外没什么。这竟惹恼了丰臣秀吉,最后,千利休终被权臣丰臣秀吉莫须有地赐死。这似乎是嵇康被司马氏所杀的日本翻版,连死因都一样地众说纷纭。千利休说的应该是反话,对骨鲠之士,越好的东西越不能随便告诉高高在上的...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如人生茶道如商道
美人来,权贵走,几番沧海桑田。一时间,茶被投机者用来洗刷新贵的身份,和高尔夫一样具有层层漂白的功效。茶如人生经商多年,惶恐多年,也失败多年。不知道享受,说不上对茶有什么爱好和研究,更说不上“茶道”。一直认为,茶就是口渴时,泡在水里的饮料。停止了经商,停止了忙碌的奔波,在无意间喝到了朋友见面时带来的茶,很是有味道。再看看朋友写的关于茶的文字,让我感觉“茶道”真乃高深也。所以,有时候也想,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喝茶,最起码要有茶叶、茶水、茶具。有次听朋友说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茶具更是多得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具。天,我一听,头都大了。而事实上头再大,也得撑着。不管什么生意,对方总热心地叫上去喝茶。跑了很远的路,正口干舌燥。看着泡茶小姐那慢慢不慌不忙的动...
· 茶文化―茶文茶诗―各国茶道的比较
中国的茶道(一).唐时的基础我国的茶道是到六世纪(唐朝)时陆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写『茶经』,进而推广传播,才奠定了茶叶今日之基础。陆羽的『茶经』分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实上是分为十章如下:一之源:茶的起源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二~六为茶道实务:三之造:茶的制造-------有关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时代淘汰,而制造方法则因茶叶由四之器:制茶的器具-------早期的固型茶到现在的散型茶,其制造过程、方法、情况均有所五之煮:茶的煮法-------不同;至于煮与饮,因茶叶改为冲泡方式而不再用烹煮,六之饮:茶的饮法-------所以仅有�饮�聊具参考价值。七之事:茶的历史八之出:茶的产地九之略:茶的概略十之图:茶的挂图以下仅就『茶经』之内容作一简要的探讨──1.从前的固型茶,成以后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时必须先用以火烤。2.烤时持茶近火,经常里外翻转;如是以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