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文茶诗―连横的武夷茶情
笔者早先在编写武夷茶书中,见到两则连横载记、评说武夷岩茶的文辞。
在被后人誉为“一辈子做了一件天大的大好事”的连横所编的《台湾通史》卷二十七・农业志中载:“……台北产茶近约百年。嘉庆�1796~1820年�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桀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盖以台北之地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为盛……”由此说明台湾之茶是祖国大陆武夷山传去的,并在台湾得以传播发展,成为台湾农业的一大产业。台湾虽然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适合于茶叶生长,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所产制之茶,品质仍不及武夷所产,台湾民众更为喜欢品饮武夷岩茶。这在出产岩茶的武夷山及经营武夷岩茶的漳、泉、潮汕的志书中都有记载,特别是闽南龙海县志记得尤多。连横先生深知此节,因此在其所著《茗谈》中写到:“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
为了使读者明了此中原委,就此续言几句。武夷岩茶系乌龙茶类之代表,其制作工艺源于武夷山,而制作人又多为闽南之漳、泉辈。事出明亡清立,漳泉中一些不愿称臣于清的文士便遁入武夷剃度为僧。由于山中少田多山,僧人以种茶为业,以茶为生,品茶坐禅,“品具岩骨花香”的岩茶,不但成了他们饮用佳品,而且逐渐销往闽南、潮汕及港台,以至东南亚各国。另外还由于岩茶北运,经江西河口码头时,又招来明末清初由于海禁而迁往江西铅山、上饶县的一些闽南移民,先是充当帮工,后便招至武夷管山做茶。闽南人为开创乌龙茶工艺做出了贡献。这些对于生于台湾而祖地闽南龙海又亲编《台湾通史》的连横是深为了解的,所以对此作了简记。近二百年来,岩茶在台湾与武夷的商业文化交往中曾有不少往来,蒋经国先生晚年重病,指要武夷岩茶疗;上世纪后期台湾茶艺专家范增平、蔡茶等多次到武夷山参加茶活动,武夷山艺术团也到台湾表演茶艺,受到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