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游山玩水]茶马古道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2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游山玩水]茶马古道,  清清脆脆的驼铃声悠然远去。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留在青石板上。历史在这里遗留下了

   清清脆脆的驼铃声悠然远去。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留在青石板上。历史在这里遗留下了泛黄的纸张,精彩的一页,早已被时光涮洗得无影无踪。是灰飞烟灭了吗?它的踪迹,却分明还可以在雪山中、草甸间、花从里、山岗上寻觅得到。
    历史不会死亡。即便它已陈旧。即便它已消逝。即便它已远去。
    它就静静地躺在典籍里,期待着后人的翻动,期待着后人的阅读,期待着后人的了解。那是一种喧嚣与繁盛,记录满那个时代的一点一滴。战争的,和平的,交往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宗教的。
    或许,你难以理解。一条现在已经被萋萋荒草湮没的古道,会有如此巨大的历史负重,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上起着如此重要的促进作用。要知道,它只是一条古道,一条很长很长却又浅浅窄窄的古道而已。甚至,没有青石板的铺就,一路泥泞,一路坑塘。
    古道西风瘦马。每次说起古道,都会想起这句古诗。诗已如古道般古老,于是诗也便如古道般的苍凉,写满沧桑。而今,古道的喧嚣以及繁盛,已离我们远去。没有了赶马人高声的吆喝,没有了成群结队的马帮,没有了悠扬的赶马调子,也没有了远远而来又远远而去的马蹄声。茶马古道宁静了下来,静得出奇,静得沧桑,静得荒凉。
    不知马蹄印里那抹花瓣的清香是否依然。
    不知古道两边那缕旱烟的醇香是否还在。
    这些都已无关紧要。茶马古道曾经在这里真实地存在过,一路喧嚣一路繁盛一路驼铃一路马蹄一路歌调。当历史如烟云般渐渐散开时,茶马古道宁静下来,只剩几行干干瘪瘪的文字,枯涩、单调地落在史籍上。于是我怀疑,茶马古道已经死去。就如同它在不经意中诞生的那样,也在不经意中悄然死去,消逝得无影无踪。留下来的,只是尘土飞扬,马蹄零落的意象。
    但当你用心去寻觅时,你会吃惊地发现,茶马古道依然活着,即便它已成为了历史,即便它留下的只是一些残痕。它那丰厚的历史内涵没有任何事物能覆盖,那些动人的歌谣以及关于它的传奇也必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何况,依稀可辨的古道,还横亘在这块神奇绚丽的土地。
    文字永远是苍白的。茶马古道便没死去,依旧活着。它只是沉沉入睡了,进入了一个甜美的梦乡。你只需在它耳际轻轻一唤,它便会苏醒过来 ,向你讲述它昔日的辉煌。
    成群结队的马帮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跋涉而来,又向日落之乡跋涉而去。一天又一天,口衔着太阳,尾系着月亮。那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时光,从遥远的汉朝,走到明清,走到民国,走进二战的烽火硝烟。那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旅途,从普洱,到大理,到中甸,到拉萨,再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从春天,到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难以想象,这是一段如何艰难的旅程。
    路不断地向前延伸着,走了一段,又一段,似乎永远也走不完,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一代又一代赶马人,一队又一队马帮,却神奇般地走了下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用他们平凡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去走,一步一步去丈量,从远古,走到现代。那是一种怎样的艰难,怎样的毅力?
    没有人能够想象。除非你走过那段时光那段岁月。一群群一队队的马帮连绵数十里,首尾相衔,络绎不绝。古道上尘土飞扬,蹄声疾驰。赶马人的吆喝,马的嘶叫,零落的马蹄声,清脆的驼铃声,不绝于耳,打破了山野的寂静,映衬在雪山峡谷间。赶马人悠扬流畅的调子,时而欢快,时而忧伤,日子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悄然流逝。
    我一直觉得不可思议,一条纤弱的茶马古道,会串起了上千年的历史,数万里的地域,沉积起了沉甸甸的历史。随便一段,都让人激动,让人感叹。或许你根本没想到,茶马古道在滇藏贸易里,对漫长岁月的持续交往所起到的作用。那不只是简单的经济交往,更是一种各民族文化艺术冲撞、交流与融合。悠悠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文化艺术,至今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熠熠生辉。
    得得的马蹄声,是历史不断迈进的足音吗?各民族在蹄声的行进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营造着温馨与和谐。经济的交流并不是主要的,茶马古道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将各民族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从这点上讲,茶马古道的历史,是深厚的。它不仅仅是一条古道,一条供马帮行走的古道,更是一条民族融合与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一部深厚的民族发展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马古道》味如茶
在上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茶马古道》令人眼前一亮,该剧在我市一播出就吸引了不少观众,其收视率已经排名第五,仅比同一首歌落后,连一向挑剔的评论界都对此剧褒扬有加。那么,这部商业味并不是很浓的《茶》究竟凭什么这么拽呢?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大火的前提应该归结于它有着响亮的金字招牌。在滇、川、藏区由茶马互市而形成的茶马古道,沉淀着差不多2000年的丰厚历史。马帮踩出了古道,古道又承载着马帮的兴衰。古道的石板上至今仍嵌有深深的马蹄印,道旁的石壁上刻着许多佛教箴言和摩崖画,而在深山的洞穴中、陡岩下,时时可见森森白骨,这些神秘的色彩更能激起大家收看的兴趣。剧中的佛文化、东巴和纳西文明等瑰丽壮阔的文化形态对一直接受着儒家思想熏陶的观众来说,具有新鲜别样的魅力。尽管题材大气厚重,风光画面、演员表演和音乐等都十分出色,但该剧还是没有很好摆脱普通电视剧的通病―――平淡拖沓。不过,总的说来,在...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茶歌
饮茶歌姜茶能治疾,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会伤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茶之十德一、散郁气二、驱睡气三、养生气四、驱病气五、树礼仁六、表敬意七、尝滋味八、养身体九、可行道十、可雅志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J。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侵寻发美鬯,猗��生乳粟。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茶歌、茶舞
茶歌、茶舞,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中的歌,其歌词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