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探访评茶室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3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探访评茶室,      到外贸大楼找老同学,楼道口有一内墙砌着白瓷砖的房间,想当然是洗手间,

       到外贸大楼找老同学,楼道口有一内墙砌着白瓷砖的房间,想当然是洗手间,洁净得很,气味也宜人,真不愧是搞外贸的,卫生水准绝对与世界接轨。于是举目巡查性别标识,赫然入目的是三个字――“评茶室”,才知自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不禁哑然失笑。不过既然有缘来相会,机不可失,索性就贸然央求老同学想办法引我深入,开开眼界。理由很简单,同学圈内我品茶小有名气,被戏称为“美茶家”,坐拥一本流水帐:喝过庐山的云雾、黄山的毛尖、六安的瓜片、西湖的龙井……访过上海的茶馆、广州的茶楼、海南的茶店、成都的茶园……

  “评茶室”“谢绝参观”,但老同学勉为其难,硬着头皮把“美茶家”领入清净世界。室内有一老一少两位和颜悦色的评茶师,礼节性地朝我等不速之客点头微笑着。茶性中人嘛,没有半点不悦的神态。老者乃六十上下的老伯,少者为年方三十的少妇,正有条不紊地把一盅盅茶水送入口中。我不禁大为羡慕起来:工作就是喝茶,而且喝的都是上好的出口乌龙茶,评茶师可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上班族”!

  按捺不住,我将羡慕之词感叹一番。他俩不置可否,只是微笑依然。一个长方的台桌隔在我们之间,台面上几个泡茶的碗盖杯,一杯一种茶样;还有一盅盅洁白的小瓷杯,玩具似地列成长阵。少妇评茶师纤手巧运,一气呵成的泡茶动作比起茶艺小姐要实在地道,拧去了表演的水份,更显轻盈而家常。俄顷,那长长的一列小杯内已注满了或澄碧透亮,或润亮金黄的茶汤。评茶室内静悄悄,听得见泡茶时滴落的水声和杯盖相依细微的磨碰,袅袅热气随之悄然捎着茶香氤氲扑鼻,气氛绝妙。善解人意的评茶老伯示意我一同品饮,我不好意思地伸出了跃跃欲试的手。这轮是每种茶汤注入三盅小杯,我随二师亦步亦趋,在各盅的品饮里领略着滋味的美感。喝着喝着我透亮的心境不由浮起几分“美茶家”的沾沾自喜:这盅醇细甘鲜,略带桂花香,当是“黄金桂”无疑;那盅醇厚回甘,唇齿留香,应乃“铁观音”一系……我以为我也可以成为评茶师的,只是暂不知该如何把握打分的规矩。

  不过这种自信很快就发生了动摇:在盅与盅品饮的间隔,我发现茶汤在评茶师口中逗留的时间要比我长,确切地说人家是“含茶”,含而不饮,闭唇舌动,进而似乎在凝神谛听,又细细体察。而我则为“吞茶”,更多地在咕噜下喉中一享滋味的畅快。然而最令美茶家目瞪口呆的是当热茶下喉,通体暖暖地沐浴着茶香的弥漫;而人家却头一低,毅然吐别了口中的饱含。我的视线跟踪追击,于是哥伦布般地发现原来桌下别有洞天――一个不锈钢的屉式装置,默默地负责接受那周而复始的脱口而出。我在桌的这一边,他俩在桌的那一边, “评饮”和“品饮”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横隔着职业与休闲的楚河汉界,令我雾里看花,心境难平:嗨,一盅盅滋味醇厚的茶饮就这么一口口地被他俩给吐掉了……

  “含茶”仅仅评的茶中滋味,我发现前前后后评茶师还有好几环察颜观色验明正身的工序:审看干茶细紧乌润的外形,洞察汤色清净透亮的光泽,嗅闻鲜锐持久的茶香,打量柔润开张的叶底……不偏不倚,力避一叶障目,环环相扣,推拉出茶样的综合分量。于是在兢兢业业含茶不饮闭唇舌动凝神谛听的评茶师面前,美茶家渐渐丧失了在胸的成竹,品饮间着实浮动着几许越喝越傻的感觉。

  我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评茶师身后的木架,上面密密全是装茶样的小铁罐,每罐的胸前都悬着一张白色的标签,一如开会的代表,记录着自个儿的身份。层层叠叠的小铁罐起伏着远近茶场层层叠叠的翠岭青山,把我的视线揉捻得一片郁郁葱葱。哦,这瓷墙斗室居然八面来风,日日召集众茶山的代表聚会一堂。莫道评茶室寂寞无声,莫道评茶师默默无语,每一次冲泡含吐都是与一方茶园精灵神秘的对话。在氤氤氲氲的水气里,美茶家渐渐悟出了这儿似乎不是喝茶的地方,他开始洗耳恭听,而且从无到有,听见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杭州茶室
要想了解江南的茶文化风格,首先要认识古老的吴越文化。在长期的传统观念中,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其他地区则是步黄河文明的后尘而来。不仅封建时代的历史文献这样说,早期的考古学者也这样看。但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的考古发现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有人提出,中国如此之大,到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很难说哪里是源头,哪里不是源头,认为中华文明是多源头又互相渗透、交融、凝聚的结果。首先发难的便是浙江。六十年代末,江苏嘉兴马家滨发现新石器遗址,开始对长江下游是龙山文化南下的传统说法提出疑问;而当1973年,浙江余姚发现河姆渡遗址后,更把这一新的理论推进了一大步,或者说得到了确认。这里出土的大量黑陶和生产、生活器具,以及干栏式房屋建筑,有力地证明了在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前不同阶段的社会面貌。说明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可能与同期的黄河仰韶文化同步发展。这种观点很快得到考古界不少学者的支持,认为...
· 茶文化―茶馆茶楼―长沙茶室
在长沙市的大街小巷,有一些茶室,白天花五元钱可从下午一点坐到六点钟,六点以后算晚场,收费稍高,但如果你愿意,可以一直坐到午夜收档。来消费的男男女女并不是冲着喝茶聊天来的,他(她)们主要是来这里唱歌,因为茶室里有卡拉OK。这种茶室在东北就直接叫“练歌房”,除了茶以外还供应其它食品。长沙像这种以唱歌为主的茶室,大多只供应清茶,其它食品自带。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三、五朋友来此一坐,清茶一杯便可海阔天空,或是扯开喉咙喊上几曲,自有一番乐趣。这种茶室虽然遍布大街小巷,但以天心阁下的古稻田、马王街一带较为集中,短短的几十米路段,就有一、二十家。茶室唱歌的不成矩:只要是新进来的客人,都优先一曲,以桌为单位,不论该桌人数多少,每人一曲,依次轮回。不管是谁,也不论唱得好赖,一曲终了,听众都会报以掌声以资鼓励,颇显淑女绅士风度。唱得特别好的,会有人以调侃的口吻对放VCD光碟的小妹子说:“刚才�酉�掉原声吧...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茶歌
饮茶歌姜茶能治疾,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会伤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茶之十德一、散郁气二、驱睡气三、养生气四、驱病气五、树礼仁六、表敬意七、尝滋味八、养身体九、可行道十、可雅志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J。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侵寻发美鬯,猗��生乳粟。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