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成都泡茶馆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7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成都泡茶馆, 成都的老茶馆我很少坐,那里多半是老人的天地。退了休,很有“闲气”,大清早就

   成都的老茶馆我很少坐,那里多半是老人的天地。退了休,很有 “闲气”,大清早就去坐茶馆。有的人叼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 ,把打燃的打火机“睡”在地上,钓鱼似的点烟。抽叶子烟的人又爱 吐口水,不时有人往地上吐一泡。一个穿得像乞丐般的老头,也来坐 茶馆。几毛钱一碗的茶钱,不算个事。掺茶的大娘嗅觉很灵,闻到脏 老头身上气味很大,就捂着鼻子来掺茶,隔着几步,老远地一倒,水 冲得满桌都是,老头就出言不逊地骂。茶客们直是笑。茶房不喜欢脏 老头,认为他一来,这桌子就算独占了,不会再有人坐这里,所以宁 愿不挣这个茶钱。老头独坐半天,没人和他说话,又受气,但他还是 要来。图的就是这闹哄哄的气氛。连百岁老人也坐茶馆!四川大学的 百岁老花工就是一个。他六十年代就退了休,八十年代我们进校时, 他还在天天挖地。此老大清早必坐茶馆,讲起茶馆里听过的评书还很 幽默:“那时说书人讲一个‘脱鞋子’的事,讲了半个月,鞋子还没 有脱下来。一个旧军队的连长上去给他一耳光:‘妈的,你鞋子啥时 候脱得下来?’‘马上就脱!马上就脱’。”老茶馆兴的是“杂处” ,认识不认识的,都坐在一起,龙门阵大家摆,茶钱各付各。不认识 ,摆起来才无顾忌,讲完各奔东西,彼此都是无名氏。

   八十年代以前,麻将未兴,茶馆成为打发光阴的好去处,市民几 乎到了“不可一日 无茶”境地,简易茶铺好像每条街都有。

   我偶尔去茶馆,一年里有那么一两次。坐坐高靠背竹椅,很舒服 。尽量不看地上的痰迹,欣赏欣赏茶房捧碗、甩茶船、摆盖碗茶、掺 水的麻利动作,在烟熏中听 茶客讲讲老话。   渐渐地,老茶馆一个一个地消失。很多都变了味:高靠背竹椅仍 然在,但都像开会似的一排排整齐码放,朝向里面的电视机。晚上黑 灯瞎火的,坐满了看录像的 人,全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花几毛钱就可 以连看三场录像。

   成都人的“闲气”仍在,品茗之好依旧---据说每年要消耗数万吨 茶叶,没有茶馆是不可想象的事。成都人永远需要一个从容饮茶聊天 的境界。商机之大,岂能坐失?高档茶坊于是兴起。这是一个奢华的 跨步:装修动辄上百万,龙宫似的。

   这类的“洋盘店”还在开,几年间,成都就冒出数十家。老板们 很清楚:一种商机出现,必有其制高点。成都的老式茶馆,解放前的 代表为华华茶厅;九十年代的茶坊,制高点是谁?故而后起的茶坊, 还在追求超越。当年坐街边茶馆的老茶客,走进来浑身不自在,好像 误入贾府,老板存心要店大欺客,店洋镇客。一打听茶钱,几十元一 杯,最低消费也是十多元,喝了要成仙么?而且,看遍店堂,不见一 个老面孔,尽是年轻人,大多时髦,女孩蛮漂亮。都是相约而聚,谁 要是像老茶馆那样,并不认识就插进某一桌,就很不识相。人家多半 是谈生意、谈策划、谈友情、谈爱情,谁要和你扯淡?有的写家还把 文章拿到茶坊去写,因为冬季这里有空调,比家里苦写舒服。讲评书 、唱川戏的,更不好到这种地方来。此处放的是轻音乐,弹的是钢琴 。茶品已非“三花”(三级茉莉花茶)之类可比---海内外的茶叶不下 百种。甚而还有男士茶、女士茶之分。沏起功夫茶来近于卖弄,搞得 老茶客都不会 喝茶了!真是岂有此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的理念在“泡”字
如今全国的群众都知道成都是一个闲散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半拍,打麻将、泡茶馆蔚然成风。对这样的评价我这个四川人自我安慰认为是褒贬皆有。贬义就不说它了,褒义我认为是说我们日子过的悠闲、安逸、滋润,会享受小康。四川成都最大的缺点是少太阳,不好听的话头是“蜀犬吠日”,有一定道理,也因此养成了这里人们爱聚拢在室内活动的习惯,反正外面也不灿烂,在屋头坐着还热闹一些。正如谚语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过去城市内外,凡大街小巷,大、小茶馆随处可见,也是“锦城一绝”。不过这几年城市改造的步伐太快了,日新月异,很多街边边上的茶馆转眼就不见了,心里挺遗憾的。还有说法是,“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现在茶馆和麻将并列成了成都市的风景线,有人统计每天有二十万人泡在茶馆和休闲场所里。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说它是属于“下里巴人”类型的吧,它也都设有雅间,可供各类人等消费。四川作家...
· 茶文化―茶文茶诗―泡在茶碗中的成都
成都泡在茶碗中已经“一万年了”!“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其实品茶可能还要早于秦取蜀时,就连都江堰的建造者还有人怀疑是否李冰,因为历史是胜者写的。祖先喝的什么茶不得而知,但我的父辈和我都爱喝茉莉花茶肯定是他们遗传的结果。前人不仅留下喝茶的习惯,还留下近万计的茶馆,留下蕴含玄机的茶具三件套,留下有些人本思想的茶桌茶椅、留下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最有代表的可能是“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吧。浓酽的日子,清香的岁月。泡在茶碗中的成都会生活。每天清晨我被生物钟弄醒,便来到楼顶花园喝茶,看花,做操。四顾附近的楼顶和窗口,也有人在观察我,大概想:这人也爱喝早茶。此时的许多茶馆,已经有老茶客心满意足地拎着鸟笼离开茶馆来到锦江河边花园,同一手拿茶杯、一手拿收音机的老哥们一起,来一套舒缓的太极。上班后的十来分钟内,各单位的饮水机便开始招架各式茶具、水杯。端着茶杯俯瞰楼下,那家茶坊门前又照例停了几辆车和自...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茶馆
我国历来有"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的茶馆在成都"的说法。旧时成都最大的茶馆有三厅、四院之巨,设茶位达一千余只之多,蔚为壮观。成都人喜爱喝茶,茶民之普及、嗜茶之程度超过了驰名中外的产茶大省、四川的紧邻--云南省。成都人早起清肺润喉清茶一碗;酒后饭余消食除腻清茶一碗;劳作之余解乏提神还是清茶一碗;三二至好海阔天空也是清茶一碗;亲朋邻里消释纠纷当然也是清茶一碗。成都无论市区、乡镇、闹市、野外,大者茶馆,小者茶摊,比比皆是。仅有音乐伴茶的"音乐茶座"就有数百家之多。直至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成都人的"闲气"仍在,"好茗"依旧。据说每年消耗的茶叶数量就达数万吨之多。(1)旧成都的老茶馆成部旧有很多老茶馆,大多为老年人占据。清晨就有顾客光顾,有的老人一边喝茶,一边还叨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将打火机揿在地上,似钓鱼似...
· 茶文化―茶馆茶楼―成都老茶馆
艺术的想像力是这么不可思议,在最现代的五星级酒店中开辟出一片最原始的天地,古老与现代,豪华与简朴在这里交融、对比与碰撞,成为一种和谐,这就是成都加州酒店顺兴老茶馆的艺术匠心。“扇中折日月,茶里看春秋”,一进门的楹联提醒你已进入了品茶摇扇、悠闲自在的古代成都了。一刹那,各种古色古香的意象纷至沓来,让人扑朔迷离,竟不知身在何处,赶紧凝神定气,理顺思绪。先说观景。走过一段似乎是明代的田埂,有小桥流水,忽听一声鹅啼,发现自己误闯农家鸡舍。有鹅一只,悠然嬉戏于山水田园之中,村前一口石井,井中有水,清澈,但不很深,酷似老家乡下的那一口,勾起人们对乡间小路和牧笛的无限遐思。往左走几步青石板路,仿佛就进入了成都繁华的古代城区了,在隐约的灯光中,背影是一大片沿着“时空隧道”延伸的‘清明上河图“壁雕,成都古时候的市井商贾,街坊民居、亭台楼榭,乃至一草一木,都得到逼真再现。在壁雕的前方,还特别安排了几间仿真的古...
· 茶文化―茶馆茶楼―茶馆・成都况味
体验成都的慵懒闲适,最好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长长的懒觉起来,在小巷、河边、街头随意挑一间茶馆,泡一碗三花盖碗茶,半倚在竹椅上。茉莉花的清香,携着悠悠的时光,一起从指缝逸出。“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放眼成都,茶馆洋洋洒洒地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对于成都人来说,似乎茶才是应该放到第一位的。欲将闲情吩咐予著名作家沙汀说:“我回故乡已经半个月了。或者确切点说,我回到茶馆里来已经半个月了……”且不论他的语气里是褒是贬,或讥讽或戏谑,成都就是这样一个慢吞吞不着调的城市,那满街的茶馆,即是最好的证明。据说这座城市每年消耗的茶叶数量达数万吨之多。游走于成都,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鳞次栉比的住宅小区,或是人声鼎沸的农贸菜市,你不必为茶馆如此之高的复现率而感到惊诧。你会发现,即使是铺天盖地,每个茶肆也都少不了一帮闲情部落的捧场。喝茶,搓麻,摆龙门阵,懒洋洋的太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