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纪事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纪事,       溪极瘦,宽不足十米,且陡上陡下,有时被拦腰斩断,有时又突然抻起。一

        溪极瘦,宽不足十米,且陡上陡下,有时被拦腰斩断,有时又突然抻起。一股清亮刺骨的水从岩缝中挤出来,仅巴掌粗细,从不断流。溪中一路乱石嶙峋,左面是拔地而起的高山,高山底部均为裸岩;右面是公路,仅一辆货车宽,紧靠公路的 是同样单调、坚硬的大山。

  山里的小溪和山里的公路被大山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仰望山上,只见像万花筒样变幻莫测的白云飘来逸去,那白云出没的地方就是三峡南岸闻名的茶乡。

     撒花溪本是鄂西深山千万条普通小溪中的一条,因七仙女中的小妹撒花而出名。撒花溪两岸的采花人本是“住在高山尖,抽着叶子烟,四季吃不饱,时时在喊天”的穷苦人,因七仙女中的小妹撒花而得福,祖祖辈辈开始靠种茶、采茶、制茶、 卖茶为主。

  这一方的茶叶因带了仙气,其味清香甘醇,其形秀美小巧,其色碧绿盈翠。

  一年中采茶的头一天,茶乡人叫做“开园”。

  这一天,残雪在慵懒的春日照耀下化成水滴,冬眠了数月的茶树开始苏醒,茶乡人备好采茶专用的竹提篓、竹背篓,然后,成群结队地走向茶园。

  这一天,茶乡人只是象征性的采茶,沉寂了一冬的群山被采茶人的欢声笑语惊醒了,采茶人边劳作边歌舞,有的在草坪上跳酣畅的摆手舞,有的放开嗓音和对面 的采茶人赛山歌。

  这一天,采茶人早早便收了工,把挂在阁楼上的腊肉提一块下来烧、煮,把自己酿制的苞谷酒端出来一碗碗倒满。晚上,茶乡人的火坑仍熊熊燃烧,他们围着火坑而坐,惬意地吃腊肉,惬意地喝苞谷酒,然后呼呼大睡。第二天一大早,残夜还没褪尽,茶乡人的窗纸上便有了昏黄的灯影,他们手忙脚乱地挑水、弄饭,踏着浓 浓的晨雾钻进茶园,把刚露头的“芽茶”连同露水一起采下。

    没有比一年一度的品茶会更牵动茶乡人的心了,这不仅是因为几十家茶厂的茶叶要通过品茶会确定名分,更重要的是土家人好胜心强,都不愿服输。这不,正午刚过,一家家茶厂的厂长们就表情不一地走进了会议室。他们看过别人的茶叶后,有的皱眉,有的默然,有的忍不住笑,但都规规矩矩坐在条椅上,等待评委到来。 这时,没有资格进会议室的人便挤在门边,趴在窗户上看热闹。

  终于,从县里请的评委到了,只见一个夹着公文包的瘦高个在前面带路,一行 四人快步走进了会议室。“上水。”瘦高个边搁公文包边大声招呼。话音未落,头缠白头巾的土家汉子端着一盘白得耀眼的白瓷杯走进来,后面跟着一个提大铜炊壶的老头。

  “是白鹤井的水么?”瘦高个问。

  “是的,刚刚提来的呢”  土家汉子边回答边把瓷杯的盖子一个个揭掉,然后抓了一撮撮茶叶放进一个个杯子里,提铜炊壶的老头紧跟着冲水,水只冲了一点点,刚好淹没茶叶,瘦高个带头把鼻子伸到杯子里面使劲嗅,一遍嗅完,老头又把杯中的水冲满。他们一人喝了一口,将茶水在口中打个旋,然后吞下,又把舌头伸出来抵在上嘴唇上,舐完,把杯中的茶水倒在一个个瓷碗里,左看右看。最后,倒尽杯中的水,将泡过的茶叶摊 在手掌上,迎着太阳光细细端详……品评完后,瘦高个等人二话没说,夹起公文包就往外走。恰在这时,一个穿蓝色对襟褂、麻脸的汉子堵住了瘦高个:“专家同志,请你们帮我品品茶。”瘦高个等人犹豫了一下,那人又哀求道:“我来得远,茶厂在山那边。我给你们磕头了。”拗不过那汉子的执著,瘦高个等人又转身把那汉子带来的样茶品了一遍。 第二天一大早,会议室门口贴出了一张红纸,纸上排出了品评茶叶后的名次, 并分外形、香气、味道、汤色、叶底等几项打了分。 当夜幕低垂,有线广播把品评结果传到山那边时,那个端着饭碗、早就候在广播下的麻脸汉子呆怔了半晌,最后,才嘟哝道:“明年再看咱的吧,哼!”

    第二年,那麻脸汉子果真又带来了自制的春茶,但他没有停留,搭了班车往山外赶,他要到山外的大城市去参赛呢!厂长们听说后,从鼻孔里“嗤”了一声,那神态分明是说:你这茶在乡里都属末流,还敢拿出去献丑?一天、二天……忽然有一天,麻脸汉子就抱回来一个红本本,得意地说:“咱的茶叶山里不行山外行,得了奖哩!”人们半信半疑,只看见他撇了进山收茶的贩子,自己把茶一车一车往外运。

  这年底,他把家搬到了乡政府所在地,还盖了一栋小洋房。“他咋走了狗屎运 呢?”

  乡里的厂长们第二年便都小心翼翼地把茶叶往外送,不料一出山门便引起了轰 动。

     山里的汉子们站在炫目的全国性和国际性食品博览会金奖领奖台上,恍如做梦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风情
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负盛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滩山。碣滩山巍峨壮观,驼峰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滩头激起层层浪花,被江风雾化,飘然缭绕,使碣滩山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每临阳光普照显得神秘如幻。高山雾雨出好茶,驰名中外的碣滩茶便出产于此。碣滩茶有绿茶和毛尖两种,其形、色、香、味均独特无二。锋叶油滑皎洁,身骨柔嫩匀称,银毫细密如织,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香气,正是碣滩茶与众不同之处。名茶出自名山,素有“湘西门户”之称的沅陵县东临洞庭湖平原,西枕武陵群山。这里山高林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盛产碣滩、官庄、二酉清、齐眉锋等数十种名茶,其中碣滩茶最负盛名。解放后这里的茶业发展蒸蒸日上,不仅产量剧增,而且名茶辈出,以碣滩茶、官庄茶为代表的沅陵茶纷纷在全省和全国各种名茶评比会上夺魁拿奖。更...
·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乡记茶
莫干山在浙江省德清县境内,不仅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也是颇有历史的茶山,茶圣陆羽就曾到此考察,并将德清的一位茶人写进了名垂千古的《茶经》:“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续名僧传》陆羽在此地的游踪已无迹可寻,惟有满山的树林仍然葱郁,遍地的修篁依然婀娜,与竹林套种的茶园和那个饮茶长寿的故事则代代相传。但是,在陆羽的朋友孟郊的故居,人们却找到了一件旧物――一口古井。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口井应该是孟郊取水的地方。孟郊以诗名于世,但他作为一位品茗高手则鲜为人知。孟郊与陆羽过从甚密,同时还有《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是足以说明他对茶的鉴赏水平的。陆羽来德清访茶,极有可能到这位挚友家中做客,与诗人一起品茗论道。那么这口井的水,很可能就是被陆羽品尝过的。虽然这只是猜想,但足以使这“东野古井”变得意味深长。书...
· 茶文化―茶文茶诗―他乡的水沏家乡的茶
乍来深圳,初到东莞,便认出酒楼、茶肆,以及遍布街头巷尾的功夫茶摊,用的大都是产自我们家乡的绿茶。精美的装潢虽不为我所熟悉,然则那特有的玲珑与晶莹,清纯与馨香,却是非巍峨险峻之高原不可有,非湿润多雨之季候不可得,非空旷自然之环境不可成。还在家乡的时候,我就见过来自江浙、两广的茶商,以不高的价格收购家乡的茶叶。经过一番处理和包装,家乡的这些茶叶便以数倍或数十倍的价格,在经济发达地方畅销开来。当然��,我的家乡像所有外来打工的男男女女的家乡一样,堪称乌蒙磅礴,云天氤氲。那里山势伟岸,气势雄浑,高天与峻峰相接,流云与古树嬉戏。行路难!一点不错。路像什么?路就像一条古老而干枯的藤,迤迤逦逦地蔓延在大山的皱褶之间,远远望去依依稀稀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却是沉睡的大山与精彩的世界紧密相连的动脉,茶叶就是从这条路上运出去的,煤炭也是从这条路上运出去的,男男女女的外来工还是从这条路上走...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原来在蓬莱
茶乡原来在蓬莱老壶新泡──「茶乡」原来在蓬莱文?陈淑美中国人,是幽默大师林语堂所形容:「只要有一只壶,到哪儿都快乐」的民族,因此而发展出来的制茶工艺、饮茶艺术的讲究,很可能也是世界少有的。遗憾的是,经过唐宋明等几代发展到颠峰的中国茶文化,在清朝末年却因为战乱及革命,逐渐走向没落。但约略在同时,一海之隔的台湾,却将饮茶这桩雅事发展成休闲文化与家常生活的一部份,隐然成为承明继清的「台湾茶文化」。清晨五点钟,阳明山还笼罩在一片黑雾中,前山公园稀稀索索的便已有些人声。这些访客约略十余人,手上又是提篮又是水壶,还有些拎了布包与草席。不久,只见他们纷纷坐定,燃起炉火,将提篮打开,里面是各式的茶具:有颜色古雅的紫砂、红泥壶,白蓝瓷杯,甚至古董茶盘等用具,有的还用蓝布包裹着。在晨光中泡茶原来他们是来──「泡茶」的。沿着前山公园水池边,茶客们在地上铺开茶席,池边的草木虫鱼及池石是天成的背景。茶盘、茶海、茶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