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龙风功夫茶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6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龙风功夫茶,   龙风功夫茶厦门某老字号以经营芋包、春卷、烧肉粽地方名小吃而名闻遐迩,近年走

    龙风功夫茶 厦门某老字号以经营芋包、春卷、烧肉粽地方名小吃而名闻遐迩,近年走出深巷原址,在新老闹市多店连锁经营,不但倚老卖老把原有的风味名点四下张扬,而且将海鲜佳肴、闽南名菜推陈出新,充满活力的组合,在美食界声誉日隆,笔者对此早有所闻。不过作为该店最新推出的工艺珍馐,这道“龙凤功夫茶”还是令笔者有柳暗花明之感,情不自禁回味再三。

  那天,名点佳肴轮番上桌,间歇,服务小姐悄然给每客送上一对清一色小巧的陶杯陶壶,令人好生纳闷:只道是席前有盅开胃茶,饭后有杯消化茶,吃白蜇虾有盘洗手茶;可这酒过三寻,菜出六道,冷不丁突如其来的热陶壶里盛的可是哪门子的“菜中茶”?红唇微启,轻言细语,小姐道出的是悬念依然的五个字――“龙凤功夫茶”。

  忍不住立即自我动手,悬壶就冲,只见一注汤水盈满小杯,随即一口饮下,鲜浓甘爽,原来壶中盛的是汤!但似乎也不全是,汤味略带回甘,加之汤名的提示,便怀疑有茶的成分。于是就向同桌共饮的店老板探个虚实。老板笑而不答,颇有几分得意的神色,甚至有考我这个“美食家”的意思。如此我越发喝得认真,察颜观色体味,不敢含糊。一盅接着一盅细细品饮,饮下五盅,壶嘴余汤滴答时,心中方大致有个所以然了。于是揭开壶盖一观,果不其然:蛇肉一节为“龙”,鸡肉两丁为“凤”,三颗乌龙茶米相随相依,共组一壶龙凤美汤。意料之外的是壶中还有人参一片,参、茶二君共同去腥调汤,无怪乎汤味如此清鲜醇香。回味之余,不禁为这道创新汤菜称赞有加:

  其一,以壶杯替代碗匙,进汤形式焕然一新,丰富了品饮时动手的感觉。据悉这是引进日本“海鲜茶”的饮法,但用闽南的陶壶陶杯取代了原来的瓷壶瓷杯,更具保温效果。

  其二,鸡蛇茶参滋味和谐,汤味鲜浓而自然,创新中既保留了闽菜重汤的传统特色,又顾及现代人注重养生的欲求。也为茗茶入菜又辟。

  其三,名字吉祥富贵又通俗易懂,不至于云里雾里。粤菜“龙虎斗”中“龙”意为蛇已人尽皆知;而“凤爪”乃鸡爪也家喻户晓。但美中不足的是“功夫茶”占了三字,比重偏大;却委屈了功不可没的人参。人参与人生谐音,何不称为“龙凤人生茶”,让汤中四君在名中各居一席。更重要的是“龙凤人生”其实是“饮食男女”的雅称,男女双胞胎不是在民间早有“龙凤胎”美誉吗。只是不知老字号的大师傅们以为如何?

  一壶汤茶似乎令我悟出了什么,也许在吃的问题上,守旧与创新是可以携手同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功夫茶具
近来喝观音较多,初初开始分辨滋味。茶之味与神万万不敢说个知字,“功夫”还算练了千把遍,大概算入门吧。本来这水平论茶,功夫深的人会认为我浅薄,不常接触的人又会觉得我的“功夫”麻烦做作,真真是半瓶水晃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不讲功夫的居然也大有人在,(见谅见谅,不要生气:)),不敢说指教,只是希望自己走的冤枉路各同好不必重蹈。福建,潮汕,台湾各处的乌龙,制法滋味冲泡技巧各有不同,但基本“功夫”是一致的,因为大家都叫功夫茶嘛。如果基本功夫不齐备,茶味就出不来,神韵、意境就有点空中楼阁了。废话少讲,我认为必备的茶具有:1茶壶,紫砂或朱泥的150元(下50,上不知数)选出水量为三杯或四杯的(干茶1/3壶,完全泡开时的出水),多了少了都难控制。这里的考究多了,大家自己找文章看吧。2茶盘,宽,平150元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它提供的方便在泡第一,二道茶不可或缺,因为那时的时间控制是论秒计的,一...
· 茶文化―茶文茶诗―功夫茶之茶歌
闽粤地相接,姻娅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山水相连系,名茶并英发。饶平岭头白,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艺至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郁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莼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 茶文化―茶文茶诗―功夫茶里见功夫
有一段时间,公司跟程老板的业务陷入了僵局。原因是公司开发部不知怎么搞的,在设计产品的外包装箱时,加上了“中国驰名商标”的字样。按理说,这样低级的错误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这样初具规模的公司身上。因为,要在产品上加上这些字,得通过国家部门的严格认证。但当公司发现时,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了。程老板那边是最先被有关部门查到的,由于提供不出相关的证件,被狠狠地罚了一把,说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事之后,程老板对公司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转而把精力转到别的公司的产品上去了。公司在N市的销售额本月急剧下降。作为负责N市片区的销售人员,我的焦急可想而知。老板让我出差往N市,主要是理顺跟程老板的关系,争取扭转僵局。临行之前,我知道此行业务开展难度很大,所以想弄点儿礼物送给程老板,看能不能获得他的信任。送什么好呢?送烟送酒,人家一定不稀罕,再说,像我这样的打工族,也负担不起。我拿自己的这个想法求助于众朋友,最后终于确定了...
· 茶文化―茶文茶诗―潮汕功夫茶
古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这七样生活必须品之一。现代人当然不会在意这开门七件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柴已经换成了电或者液化气了,其他东西现在还是要的,不过重要性都减了数成,有时可能心烦了,早餐干脆就到外面吃了了事;至于茶嘛,更多的是可乐等一类罐装的盒装的饮料代替了,虽然都市里有了冰茶一类的东西,但这些离真正的茶已经远得太多了。中国人中,现在还真正保持着把茶当作生活必须品的可能就剩下潮汕人了。别说你踏足潮汕地区,就是在广州或者其他城市里,如果你搭的客车是潮汕人开的,不仅能听到“嘎己喃(自己人)”的潮汕话,同时还能享受一下潮汕的功夫茶。到了潮汕地区,那更是每家每户都有几套功夫茶具。初到潮汕的客人见到主人用来招呼自己的功夫茶具精致美观,有如艺术品,常以为是专门为招待客人才用的。其实不然,这是喝功夫茶的讲究。旧时讲究的人,喝功夫茶的茶具一套十二件一定要备齐:茶壶、茶杯、茶洗、茶盘、...
· 茶文化―茶文茶诗―功夫茶对茶具的要求
功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一、茶壶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