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与美术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9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与美术,我国以茶为题材的古代绘画,现存或有文献记载的多为唐代以后的作品。如唐代的《调

  我国以茶为题材的古代绘画,现存或有文献记载的多为唐代以后的作品。如唐代的《调琴啜茗图卷》;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卷》;元代赵孟俯的《斗茶图》;明代唐寅的《事茗图》,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烹茶图》,丁云鹏的《玉川煮茶图》;等等。

  唐人的《调琴啜茗图卷》,作者已不可考,也有说是周肪所作。画中五个人物,一个坐而调琴,一人侧坐面向调琴者,一个端坐凝神倾听琴音,一个仆人一旁站立,另一仆人送来茶茗。
  画中的妇女丰颊曲眉,浓丽多姿,整个画面表现出唐代贵族妇女悠闲自得的情态。

  元代书画家赵孟俯的《斗茶图》,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画面有四个人物,身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足穿草鞋,一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坦胸露臂,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香美。身后一人双袖卷起,一手持杯,一手提壶,正将茶水注入杯中。右旁站立两人,双目凝视,似在倾听对方介绍茶的特色,准备回击。图中,人物生动,布局严谨。人物模样,不似文人墨客,而像走街串巷的货郎,这说明当时斗茶已深人民间。

  明代唐寅的《事茗图》画的是:一青山环抱、溪流围绕的小村,参天古松下茅屋数椽,屋中一人置茗若有所待,小桥上有一老翁依杖缓行,后随抱琴,似若应约而来。细看侧屋,则有一人正精心烹茗。画面清幽静谧,而人物传神,流水有声,静中有动。

  明代丁云鹏的《玉川烹茶图》,画面是花园的一角,两棵高大巴蕉下的假山前坐着主人卢仝――玉川子,一个老仆人提壶取水而来,另一老仆人双手端来捧盒。卢仝身边石桌上放着待用的茶具,他左手持羽扇,双目凝视熊熊炉火上的茶壶,壶中松风之声隐约可闻。那种悠闲自得的情趣,跃然画面。

  清代画家薛怀的《山窗洪供》图,清远透逸,别具一格。画中有大小茶壶及茶盏各一,自题五代胡峤诗句:“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并有当时诗人朱星诸所题六言诗一首:
  “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列径中,总待新泉治火,相从栩栩清风。”此画用桔笔勾勒,明暗向背,十分朗豁,立体感强,极似现代素描画。

  可见,乾隆年间已开始出现采用此种画法的画家。
  雕刻作品,现存的北宋妇女烹茶画像砖是其中之一。这块画像砖刻的是一高髻妇女,身穿宽领长衣裙,正在长方炉灶前烹茶,她两手精心擦拭茶具,凝神专注,目不旁顾。炉台上放着茶碗和带盖执壶,整个画面造型优美古雅,风格独特。

  日本的绘画艺术受中国的影响很深。日本以茶为题村的绘画也仿自中国,但有创新。如《明惠上人图》就是一例。明惠上人即日本僧人高辨,他在日本字治栽植第一株茶树,对中国的饮茶在日本的传播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明惠上人图》上,明惠坐禅松林之下,塑造成一个不朽的形象。在北欧和美洲,到了18世纪,饮茶也已成为风尚,一些画家就常以饮茶情景作为题材,而且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作品。

  历史告诉我们.绘画艺术与茶有密切联系,就是在现代摄影艺术中,与茶的联系也相当广泛,许多摄影师以茶为题材,拍摄了不少优秀作品。特别在一些名山拍摄的采茶画面,将山水峰岩、松竹花木和茶园融为一体,益发增添了茶区景色的诗情画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诗与品茶
有位做编辑的朋友嘱我写一篇谈诗的文章,我一直没有动笔。说真的,这两年我对诗歌越来越感到困惑和迷茫。每每忆起当年自己那些关于诗的慷慨陈辞,总有一种羞愧感,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诗,我们许多人仍限于一种表层的理解。也许我们太急功近利,太注重形式的标新立异和流派的分野,而忽略了诗歌最本质的一些东西,以至我们刚刚拓展的目光又被我们自己划定的藩篱所封闭。那些争雄一方的旗帜,那种近乎手淫一般的自我陶醉,使我们失去了诗歌本质的通道。蓦然回首,我发现我们许多自以为献身诗歌的人却仍被关在诗外,诗仿佛离我们更远了。我们的头顶被一种悲剧的弧光所笼罩。这使我想起一件小事,有朋友从成都给我寄来一包刚出厂的特级茉莉花新茶,冲泡之后香气扑鼻,饮之则沁人肺腑。适逢几个弄文的朋友来访,便以之待客,熟料朋友饮后并不以为然,并声称非砖茶不饮。起初我迷惑不解,几块钱一斤的砖茶怎么能优过这上等的茉莉花?然而,细想之后忽茅塞顿开,原来...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与诗词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F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与对联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名)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詹同)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春风修禊忆江南,洒�}茶炉共一担。(唐寅)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浦瑾)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梅》)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梅》)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与待客
1.待客茶为先。2.茶好客常来。3.来客无烟茶�o算个啥人家。4.人熟好办事�o烟茶不分家。5.人走茶就凉。6.酒满敬人�o茶满伤人。7.茶逢知已千杯少�o壶中共��一片心。8.君子之交淡如水�o茶人之交醇如茶。9.客来敬茶。10.好茶敬上宾�o次茶等常客。11.客从远方来�o多以茶相待。12.清茶一杯�o亲密无间。13.无茶不成仪。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与歌舞
茶歌、茶舞,和茶与诗词的情况一样,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它们的出现,不只是在我国歌、舞发展的较迟阶段上,也是我国茶叶生产和饮用形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经常内容以后才见的事情。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F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F”,就都是指茶。至于专门咏歌茶叶的茶歌,此后从何而始?已无法查考。从皮日休《茶中杂咏序》“昔晋杜育有�F赋,季疵有茶歌”的记述中,得知的最早茶歌,是陆羽茶歌。但可惜,这首茶歌也早已散佚。不过,有关唐代中期的茶歌,在《全唐诗》中还能找到如皎然《茶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等几首。尤其是卢仝的茶歌,常见引用。在我国古时,如《尔雅》所说:“声比于琴瑟曰歌”;《韩诗章句》称:“有章曲曰歌”,认为诗词只要配以章曲,声之如琴瑟,则其诗也亦歌了。卢仝《走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