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之忆.庐山云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5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之忆.庐山云雾, 那年的秋天,穿过满街飘零的梧桐落叶,走进小茶馆里仿佛仍听见风吹梧桐的声音沙

   那年的秋天,穿过满街飘零的梧桐落叶,走进小茶馆里仿佛仍听见风吹梧桐的声音沙沙地磨着。茶馆里的小姑娘,早已习惯午后我的到来,笑问是否试试新到的茶。这样的年末,不是对新茶欢欣雀跃的时节,就摇头。她只是殷勤地又道,是庐山云雾呢。握书的手,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抖了起来,手里那线装书上的名字和时浓时淡的墨香,和着这茶的名字,在心里一点一点的磨了起来。

  知道它的名字的时候,还小,还是满山遍野寻果子吃的野丫头。父亲的军营,辗转的迁至九江附近的一个小地方,这个叫黄老门的地方,有一个在我生命中影响至深的人,他是黄老门小学的校长,一个永远读着线装书的数学老师。

  那是一个极其简陋的学校,泥砖砌成的几间校舍,没有刷过的墙,不全的桌椅,冬天的风可以肆意地穿过教室,却从没有人抱怨,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习惯了困苦和忍耐,我们不知有别样的生活。而他,却总是满怀歉意的,对家长们说着道歉的话,家长们听多了就会私下里说,到底是学问好见过世面的人呢。我们孩子,是不管这些的,我们只好奇他用左手板书右手常被袖子遮住,他分明是数学老师可语文老师拿他的毛笔字给我们做范本,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有一本用线缝起来的书只是名字不同,更奇怪的是我们从不见他下班,而他的家,远远的在山坡那一边。

  后来我成了他喜欢的学生,长大后才意识到这对于我有着怎样久远的意义。起因是一篇作文,我写的是在另外一个叫泰和的县念书时候的老师,她原是研究生,下放教书好些年还没有回去。那天放学,他把我叫到办公室,细问我泰和老师的情况,小小的孩子,自然是记不清什么事情,他呆呆的坐着不说话,我却惊讶地看见桌上杯子里居然有碧绿的小叶子浮着,水气飘起,如雾一般。那时茶大概是算很奢侈的东西,我们喝的,是山里的泉水。于是那些青翠的小叶子在我小小的心里是这样的神奇,我禁不住说,老师,象雾呢。他仿佛有些吃惊,告诉我是茶,名字就叫云雾因为长在云雾环绕的庐山顶上。那时的印象是如此之深刻,以致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的意识里,茶和云雾永远连在一起。

  为了再看到那“雾”,我便在放学后寻借口到他的办公室里,然而常常是失望的,他的杯子里是和我们一样的泉水。而他却开始教我功课之外的东西了。他教我写毛笔字,我才发现原来他是用右手写字的,也才知道为什么他用左手板书,因为他的右手不同于常人。他有六根手指。多出来的一根,很短很小,对于小孩子,已经有些骇人了。他是怕吓着学生所以右手总是笼在袖子里。后来回家和父母提起,父亲微微沉默后说不要对别人讲,并让我好好跟老师念书,可以晚些回家。

  从此我很少和小朋友们打闹着一起回家了。我开始念那些用线缝起来的书,第一本并不是用来启蒙的唐诗三百首,居然是道德经。他从不考我是否认得所有的字,只是一本一本的让我看,仿佛只是为了让不同的文字在我眼中掠过。现在想来,他当时并不想我理解这些书的意思,不到十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呢。他只是让我知道,原来有这些文字,有完全不同于现在的人,说着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他教我说正规的普通话,纠正我的广东口音,教我如何朗诵诗文如何抑扬顿挫,甚至教我怎样用针和线缝成一本本子。偶尔他会喝那雾一般的茶,那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喜欢看那些飘浮的叶子,总是央求老师不要把水喝掉不然就看不见了。他就笑,说可惜不是玻璃杯子,否则更好看。长大后我喜欢的却是用盖碗喝绿茶,除了银针类,此外的唯一,就是庐山云雾。我一直记着他的话。

  那段时间其实很短,不到一个学期,后来我们又搬家了。那些念过的书,对于小小的我,是不可能记得什么的,然而它们是一把把钥匙,为我推开了一扇扇厚重的大门。在那所有人都只为着生计奔忙的年月里,它们展示给我的世界,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即使我不过是孩子,这些书里隐隐的古旧而多彩的气息,不知不觉地深深潜入我的意识之中。

  这次我们要去的新地方,居然是庐山脚下。我很是欢喜,想象着爬到庐山顶上看云雾里的茶叶,急急地告诉他说可以看见很多很多的云雾了。我很认真地说老师我会寄很多很多云雾给你的。他笑,也很高兴的样子。临离开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还记得泰和的老师吗?她是研究生,你是她的学生,以后也要做研究生。那时我不可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研究生,我们这些军队的孩子,永远是从一座山下转到另一座山下,艰苦的生活没有给我们太多想象的空间。然而他说得是这样的殷切,我拼命地点头,不停地重复说老师我记住了老师我不会忘的,他也点头。放学时候,我和一大群小朋友一起回家,他站在路边,我回头望着他身后那黄黄的校舍,小小的心里满是离别的忧伤。那情形,十几年后的今天,宛然在目。

  庐山脚下的三年,果然成了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我惦记的仍是要看云雾,和父母吵着要去山顶。那时家属区和军营隔得很远,父亲只有在周末才能回家,母亲操持家务已很是疲惫,经不住我的吵闹,却并不责备我,只是说庐山那么多山峰,怎么知道是在哪一个呢,你长大了就自己去找吧。然而我始终记着要给老师寄云雾,可是奇怪的是住了三年,从来没有看见过这茶。其实那个年代,谁会去买茶呢,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卖。后来是真的常爬到山上去,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去爬好汉坡。那个坡,很长很高。半山腰的时候,就有云有雾在谷里飘荡,我总是盼望着班主任老师不要站在那个不到山顶的“终点”,好让我能够到上面摘些云雾给老师寄去。

  当初毫无意识地念古书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不知道那些书是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足印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总之是长大了,甚至真的念了研究生,和当初答应老师的一样。这孩子嗜茶,好古书,依然会用针线自己缝成本子,讲得一口完全听不出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只是不再会写毛笔字。

  对老师的许诺,一直没有实现。惦记了十几年。在上海念书时候,认识了九江的同学,极是欢喜,四处寻找好的庐山云雾,请他放假时候想办法送去。其实九江市区离黄老门是很远了,同学却是很干脆地应承。那些茶,却又回到我手里,他说找不到那学校了。

  许多年后才知道,老师是去世了。我不再喝庐山云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之忆.西湖龙井
门前有颗美丽的树,如伞。初秋叶子渐落,在阳台上望去,整棵树薄如蝉翼,纤细的枝桠间是湛蓝的天空,云在缓缓地飘。放了桌椅,桌是天的蓝,椅是云的白。午后或黄昏,茶新沏,坐在那里看云来去听风浅唱。这是多年来最恬适的生活。一直对自己说,就算是旅人,那么也该做安静的旅人啊。然而没有。使得我永远无法与前尘旧事隔绝的,恰是那些深爱而不能割舍的,如评弹,如书,如茶。如龙井。(一)初识龙井,还在江西。父亲从南京回来,抱着一个大纸箱,又拿出一个小包,让母亲,弟弟和我猜猜是两样什么东西。如今已不记得我们猜了什么,那大箱子里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小包里的,是扁平挺秀的龙井茶叶。在那家境艰难的时候,这是怎样天大的惊喜啊。弟弟绕着电视欢欣雀跃,我则摸着龙井光滑尖削的叶子发呆,想起再未寻到的庐山云雾。那时已有了玻璃杯子,虽是印着繁复的花纹,仍可见碧清明亮的汤色和嫩绿的叶。父亲的眼睛亮亮的,说这是西湖边的茶呢。现在回想起来,父...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的记忆
茶的记忆诗.左岸汲取每一次相会在暾阳在月�在露凝用思念凝结春天的雨水我化入瓶装的时间等待一个午后的热情缠绵轻洒记忆一叶�w抒思凝一叶一叶叶叶叶酿成诗句篇篇你可会悉心品味这心底的所有想念缓缓饮入可会沁入心扉甜香芳美悠悠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之雅境
友人从台湾归来,赠予我一盒享有“仙人”美誉的宝岛名产――阿里山云雾茶。我迅即致电邀请几位好友莅临寒舍,敬若神明般地冲泡起来。阿里山云雾茶享名天下,首先是它的外形在众多的茶中独具风韵、形似雀舌、扁平细长、光润可爱。沸水缓缓注进茶杯,沉在杯底的银针立即躁动起来,先是整体浮挤在水面,俄顷,即上下浮沉、来来往往,似乎在翩翩起舞。几秒钟后,一部分仍浮在杯面,一部分则沉在杯底,中间的却仍在上下攒动,首尾端然不动的同类俨然变成围观舞蹈的观者。持续大约十几秒后,中间攒动的也似感到疲惫而不得不沉静下来。但见其芽尖均直挺竖立,一片顶着一片,酷似表演叠罗汉的杂技。良久,它们才和浮在杯面的茶叶一起徐徐下沉,与原在杯底的茶叶相融合。然而,仍是芽尖向上,宛如群笋出土,众手高举。仿佛是阿里山对大陆河山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此时,茶的馥郁满室弥漫,茶色也变得深红,宛若新酿的葡萄美酒。端起茶杯轻轻地品了一口,甘甜的醇香便在五脏...
· 茶文化―茶文茶诗―在记忆中生长的茶
家名笔会人的内心并非总是难以捉摸,越是那种平常琐碎的场合,越是那些胡乱忙碌的行为,越是能将其藏匿得不见踪影的底蕴暴露无遗。譬如喝茶,像我这样固执地喜欢,很容易就会被发现其是某种指向十分明显的习性。在我少年时生活过的那片山区,向来就以种茶和在种茶中产生的采茶歌谣而闻名。上学的那些时光里,一到夏季,不管是做了某些正经事,还是百事没做,只是在野外淘气,譬如下河捉小鱼,上树掏鸟窝,只要看到路边摆着供种田人解渴消暑的大茶壶,便会不管三七二十一,捧起来就往嘴里倒,然后在大人们的吆喝声中扬长而去。往后多少年,只要这样的记忆在心里翻动,立刻就会满嘴生津。年年清明刚过,谷雨还没来,心里就想着新茶。那几个固定送我茶的朋友,如果因故来迟了,我便会打电话过去,半真半假地说一通难听的话。到底是朋友,新茶送来了不说,还故意多给一些,说是存放期的利息。因为只喝从小喝惯了的茶,又因为有这样一些朋友,使得我从来不用逛茶市。...
· 茶文化―茶文茶诗―功夫茶之茶歌
闽粤地相接,姻娅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山水相连系,名茶并英发。饶平岭头白,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艺至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郁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莼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