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厄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5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厄,晋司徒长史王蒙,字仲祖,好饮茶。客至辄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蒙,必云今

  晋司徒长史王蒙,字仲祖,好饮茶。客至辄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蒙,必云今日有水厄。
  ――《世说新语》

  有友来电约周末相见,应道好的好的我们去喝茶。对方即时大叫,又要喝茶!其声甚苦。不觉大笑,王蒙水厄故事千年后重现矣。又想起某次与西门在国香馆饮金萱,各自散去后西门电话里言道醉茶,很是不适。只是此君似乎大有变水厄为甘露之心,每闻我将回穗,必道请喝茶。其勇可佳矣 : )

  若果真以茶为水厄,则此水厄已绵延千年。帝王卿相布衣隐士释道俗客,人人争而美之用之。所谓紫华绿英,不过一草尔,何劳诸人扑身而忘形?偏生此草竟是源源不绝之宝藏,人人于此皆得其所。劳碌平生之小民百姓,粗枝粗叶足以解渴清热,不可无之;僧道方外之人,以之代酒奉佛祖,伏睡魔助禅思,不可无之;落拓之士,以之疏散胸中之块磊,栖情物外,与世相忘,不可无之;卿相帝王,嗜之以暂忘身处之境,享片刻之散淡,又可助茶业茶事之发展,不可无之。故此千年来,此水厄行于世间,姿态迥异。有瓜棚树下牛饮者,有泉石松竹清饮者;有泡以沟渎之水亦甘之如饴者,有非清澜素波不足以扬其香发其味者;有随意盛以粗碗瓦盏者,有精器如名家之壶宣成之瓯汴梁之锡铫者。可谓俗亦善,雅亦佳,因人所取而已。

  茶事得以盛行,诸多原因之一便是,暗合文人“雅事”之意而被广博为文化。骚客文人莫不崇尚力行,以诗以画,更有著述多至百多种。曾在苏州购得一书,名为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录茶书数十种。除却学术价值斐然,文字亦多疏淡清绝。明代以往,著茶书者多为江浙人,田艺蘅许次纾冒襄,一时之俊杰。而彼时佳茗名泉亦多出于此间,罗[山介]虎丘龙井日铸碧螺春,惠泉龙泓虎跑严子濑,可谓相得益彰。

  茶之为文化,多有把玩之处。除却佳茗精器,最喜茶之典故,茶痴之态甚是可爱。朱桃椎贫时,织芒鞋置道上,以茗易之。如此得来之茶,虽非佳品,想来朱君必以之为甘草。又夏侯凯因疾死后,有通鬼神者,见其坐于生时之床,就人觅茶饮。可见亦有好茶之鬼也。

  《茶董》一书中,有某学士买得某武人之姬,取雪水烹茶。谓姬曰,彼家应不识此。姬曰,彼粗人,安得有此,但能向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儿酒耳。书中似有褒雪水烹茶而贬倚红偎翠之意,果真佳人美酒不及清茗一盏乎?心甚疑之。然而到底可见茶之贵重如此。

  只是世间无永恒之事,近百年来,人多为生计所累,但求果腹,茶为无暇顾及之物。江浙之地,享水厄之福久矣,依然未免。遍布江南里弄小巷的茶肆,悄声掩没。龙井碧螺春存焉,然于市者多为赝品;虎跑龙泓存焉,然被游人投掷之钱币所污。

  所谓瑶尘,龙团凤饼,俯仰之间,为陈迹。沪上茶馆数百间,却眼见得立意于茶者命如纸薄,昨日得知最后一家终究易手他人,不觉怅然若失。昔日水厄,淹尽江南名士;今日但求一小小濯足之浪以水灌西门,亦非易事。当世之人,可饮之物多如恒河沙数,且人皆务实求进,茶事显得极不合宜,退之三舍应是必然。

  俱往矣。

  然而,只因是平生之所好,瞬间流离失所,终是意难平。为今之计,只得慢慢打点起茶寮一间,或有同好诸君往来,素心同调,当共乐之。数日前去信给温柔西门扁舟,言道明年来吃茶。若经不得水厄,二君亦可泛扁舟而去,无后顾之忧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与茶的爱情
茶与水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
·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果茶
常常在下午,约了人去咖啡馆小坐,点的是同一道水果茶,无一例外都是橙汁,切成丁的橙皮、苹果一类的水果煮成的水果茶,淡淡的橙黄色,光是看着,也很有意境。如果不加糖,水果茶里有点儿涩酸,是橙皮的味道,淡淡的,不易捕捉,因此我总是用加倍的力气来想像那些味道,直到它与记忆中的味道吻合。同他开始见面的时候,厦门对我还是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次同去咖啡馆,服务生一再推荐店里的好咖啡,他却给我点水果茶。慢慢地说,你还是喝水果茶吧,咖啡于你太苦,刚来这个城市,一定会有很多苦,不如喝水果茶,我也喜欢那点酸涩的味道。我尝了,果然,只是不习惯那种酸涩,他不加糖,我一勺一勺地往里加,喜欢细砂糖扑通一声散进玻璃茶杯里,瞬间甜蜜融化的样子。从那时起,我喜欢上水果茶,也喜欢他说话的样子,语调平稳而且带着磁性。他不说话的时候,我喜欢看他的眼神,总之,咖啡馆里的男女总是不说话,互相看着,懂还是不懂,自己知道。那段日子,生活里多了...
·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乡记茶
莫干山在浙江省德清县境内,不仅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也是颇有历史的茶山,茶圣陆羽就曾到此考察,并将德清的一位茶人写进了名垂千古的《茶经》:“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续名僧传》陆羽在此地的游踪已无迹可寻,惟有满山的树林仍然葱郁,遍地的修篁依然婀娜,与竹林套种的茶园和那个饮茶长寿的故事则代代相传。但是,在陆羽的朋友孟郊的故居,人们却找到了一件旧物――一口古井。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口井应该是孟郊取水的地方。孟郊以诗名于世,但他作为一位品茗高手则鲜为人知。孟郊与陆羽过从甚密,同时还有《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是足以说明他对茶的鉴赏水平的。陆羽来德清访茶,极有可能到这位挚友家中做客,与诗人一起品茗论道。那么这口井的水,很可能就是被陆羽品尝过的。虽然这只是猜想,但足以使这“东野古井”变得意味深长。书...
· 茶文化―茶文茶诗―煮水器
近来买了许多茶具和陶瓷图谱来看,以碗、杯及茶壶为多。除却汤瓶,几乎不见煮水器具。即使是汤瓶,宋以后,功能逐渐单纯为注水。翻出茶书数十种,提到烧水用具的,少而又简。很是疑惑。茶书上最早提到煮水器的,应是陆羽《茶经》,称为[钅复],就是敞口的釜。陆羽时代的这种釜,多用回炉再次冶炼过的熟铁铸造,比较少铁腥气,对水味影响应该少一些。至于模样,陆羽的描述是,底部弧形,大开口。内壁光滑以利洗涤,外壁粗糙以利吸收火焰。设计上要注意,水烧开时的沸腾中心一定要在[钅复]的正中心。只因当时流行煎茶,水沸时要把茶末投入[钅复]中。若沸腾中心居中,茶末易随沸水扬起,“则其味醇也”。至于[钅复]的材料,除去熟铁,亦有银、瓷和石。陆羽认为银者最好,然而到底过于奢华,普通人用不起。瓷和石亦雅,然而“性非坚实,难可持久”。我猜想是受当时陶瓷制造技术限制的缘故。[钅复]的实物,后来出土过一些。其中有铜做的,并带提梁,成品年...
· 茶文化―茶文茶诗―杯水情怀
办公室的公用台上,排列着两只青花大瓷罐,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揭开那青花瓷盖,从瓷罐中抓起一小撮茶叶,泡茶。看着茶叶在滚烫的开水里,上下翻滚,旋转起伏,一份喜悦,一种激荡也自然而然在心中升起……。茶泡好了,一天的工作就有了开端。有茶摆在面前,内心也就有了定力,工作也有了目标。日长地久地,办公桌前的这杯茶,除了解渴之外,无形中也就多了一份更深的涵义。尤其总在每个想偷懒的时刻告诫自己:别辜负了桌前这杯好茶!于是一天的工作不但在这种激情中结束,持久的激情并且停留在唇边和舌尖,带到每个夜间的梦里……尽管我对茶确实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但从内心我看不起自己――是个不懂茶的人。那个晴朗的冬日下午,我临窗而立。远眺窗外那片山地,树林环绕,茶棵葱绿,让我不自主想起家乡村口的那片茶棵地,想起长眠在茶棵地里的父亲。猛然,我又记起什么。发疯似地翻箱倒柜,终于在壁柜的旮旯里找到那个旧茶听,拉开有些锈迹的铁皮盖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