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风情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8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风情, 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负盛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滩山。碣

   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负盛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 有一山名碣滩山。碣滩山巍峨壮观,驼峰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滩 头激起层层浪花,被江风雾化,飘然缭绕,使碣滩山终年笼罩在云雾 之中。每临阳光普照显得神秘如幻。高山 雾雨出好茶,驰名中外的碣 滩茶便出产于此。

  碣滩茶有绿茶和毛尖两种,其形、色、香、味均独特无二。锋叶 油滑皎洁,身骨柔嫩匀称,银毫细密如织,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 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 ,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 屋香气,正是碣滩茶与众不 同之处。

   名茶出自名山,素有“湘西门户”之称的沅陵县东临洞庭湖平原 ,西枕武陵群山。这里山高林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盛产碣滩 、官庄、二酉清、齐眉锋等数十种名茶,其中碣滩茶最负盛名。解放 后这里的茶业发展蒸蒸日上,不仅产量剧增,而且名茶辈出,以碣滩 茶、官庄茶为代表的沅陵茶纷纷在全省和全国各种名茶评比会上夺魁 拿奖。更难得的是:1972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 ,曾向周恩来总理夸赞碣滩茶,并称之为“中日友好之茶”;199 1年,在有17个国家400多个地区参加的茶叶评比中,碣滩茶力 挫群芳,一举夺得国际“皇 后”牌金奖。

   每临万物复苏季节,在沅陵茶乡,不论是到白云深处的羊肠小径 上踏春,还是在大街小巷田头地角散步,绿色的沸腾里处处飘溢着淡 淡的幽香。在城镇,有茶行、茶店、茶馆、茶楼、茶市和茶集;在乡 村,有茶亭、茶庄、茶园、茶山和茶驿。

   茶能清心提神激发灵感,喝的人多了,自然又出现了茶联、茶诗 、茶谜、茶令、茶 灯舞、茶歌、茶道等各种妙趣横生而内涵博大的茶 文化现象。

   伴随着茶的清香,你若在茶乡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垄悠游,吊脚 楼里、青青竹林或螺纹般盘满山头的茶园里会突然飘出一支支婉转动 人的茶歌:“正月采茶是新年,姊妹双双点茶园……”有时茶歌是解 闷儿的黄鹂,有时茶歌是交心的风雨桥,更多的,茶歌却是土家、苗 家阿哥阿妹划向爱河彼岸的乌篷船。你不论到哪寨哪宅串门或办事, 茶乡人总会架上鼎罐把山泉烧得哗哗响,为你献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 茶,要是来了贵客,茶乡人还会郑重摆出茶盘阵夹道迎接。“茶七酒 八”,茶乡人与客寒暄免不了谈茶和品茶,投机时还常常按献茗、受 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等六道礼序切磋茶道。家人出门,总有 人(昔日用竹筒,今朝用罐头瓶和老板杯)备足早已泡好的茶水连同 亲密的祝愿一同放在行包里。看望亲朋好友或上司,最 好的礼物自然 是既轻便又贵重的茶了。

   产茶时节,家家户户几乎朝�暮暮不忘茶神,晨祭早茶神,午�?日茶神,夜祭晚茶神,其目的是“茶叶多多长,茶叶清又亮,树神多 保佑,产茶千万担”,当然,这是茶乡人一年的希望。茶的幽香几乎 伴随着茶乡人生命的全过程:婴儿出生了,要用茶水洗眼洗澡,说是 消灾、免病,易养成人。“家有一园茶,累得子孙爬”  ,女子从小要学会摘茶、揉茶、唱茶歌;男子从小要学会种茶、 制茶、品茶、熟稔茶道茶俗。男婚女嫁要送“三茶六礼”。“一女不 受两家茶”,茶的分量远远超过茶本身。人到寿终正寝时,家人总要 在他的口腔里放上一片茶叶,说是魂不迷关,体不发腐。茶乡人生不 离茶,死不舍茶,茶作为特定文化已深深融进茶乡人的血脉,茶乡人 的生活。难怪有人说,一部茶的历史,就是茶乡人的世代发展史。

   如今,当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席卷湘西山寨时,千百个土家、苗 家山寨作坊式的揉茶间消失了,喧嚣的公路边那高大整齐的茶厂挺起 了茶乡人的胸膛。勤劳质朴的茶乡人一面承继着祖辈的传统,一面从 省城请来茶叶专家,并借助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库区移民和山地开发 机遇,在“高峡出平湖”的沅水两岸白云青峰间扩大茶园5万亩,将 丰富的茶文化糅进茶的装潢,开发出近百个精致品种,作为旅游系列 拳头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碣滩、官庄茶已畅 销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争 香斗俏的一朵奇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叶大观园品味茶乡风情
“春风轻轻到茶乡,座座茶山翻绿浪,姐妹采茶上山来哟喂,彩霞朵朵(那个)落呀落呀落呀落山冈……阿姐采茶笑声扬,小妹采茶歌绕梁,采过东山到西山哟喂,欢乐满怀(那个)茶呀茶呀茶满筐。采呀采呀采,踏着夕阳归,留下一路香。”随着岁月的流逝,采茶女边采茶边唱采茶歌在茶乡安溪几已无存。再过不久,安溪县城闹市旁的茶叶大观园,将再现这一美妙景观。富有茶乡韵味的茶叶大观园处于安溪县城凤冠山上,与800年前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凤麓春阴”的东岳寺相偎依。走进茶叶大观园气势磅礴的山门,一股浓烈的茶乡气息扑面而来,山门里两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在引吭高歌,茶圣陆羽在茶园前“奋笔疾书”。茶园用鹅卵石依山势自然砌成,收集了世界各地的53种名茶,其中有云南大白茶、浙江龙井茶、广东凤凰单枞、日本薮北、台湾洞顶乌龙、武夷山大红袍等。榕树下、松树旁的男女对歌台分设于茶园的两面三刀侧,巨大的龙形大茶壶挺立于茶园之中,荟萃各道制茶程序为...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乡纪事
溪极瘦,宽不足十米,且陡上陡下,有时被拦腰斩断,有时又突然抻起。一股清亮刺骨的水从岩缝中挤出来,仅巴掌粗细,从不断流。溪中一路乱石嶙峋,左面是拔地而起的高山,高山底部均为裸岩;右面是公路,仅一辆货车宽,紧靠公路的是同样单调、坚硬的大山。山里的小溪和山里的公路被大山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仰望山上,只见像万花筒样变幻莫测的白云飘来逸去,那白云出没的地方就是三峡南岸闻名的茶乡。撒花溪本是鄂西深山千万条普通小溪中的一条,因七仙女中的小妹撒花而出名。撒花溪两岸的采花人本是“住在高山尖,抽着叶子烟,四季吃不饱,时时在喊天”的穷苦人,因七仙女中的小妹撒花而得福,祖祖辈辈开始靠种茶、采茶、制茶、卖茶为主。这一方的茶叶因带了仙气,其味清香甘醇,其形秀美小巧,其色碧绿盈翠。一年中采茶的头一天,茶乡人叫做“开园”。这一天,残雪在慵懒的春日照耀下化成水滴,冬眠了数月的茶树开始苏醒,茶乡人备好采茶专用的竹提篓、竹背篓,...
· 茶文化―茶文茶诗―水乡记茶
莫干山在浙江省德清县境内,不仅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也是颇有历史的茶山,茶圣陆羽就曾到此考察,并将德清的一位茶人写进了名垂千古的《茶经》:“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续名僧传》陆羽在此地的游踪已无迹可寻,惟有满山的树林仍然葱郁,遍地的修篁依然婀娜,与竹林套种的茶园和那个饮茶长寿的故事则代代相传。但是,在陆羽的朋友孟郊的故居,人们却找到了一件旧物――一口古井。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口井应该是孟郊取水的地方。孟郊以诗名于世,但他作为一位品茗高手则鲜为人知。孟郊与陆羽过从甚密,同时还有《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是足以说明他对茶的鉴赏水平的。陆羽来德清访茶,极有可能到这位挚友家中做客,与诗人一起品茗论道。那么这口井的水,很可能就是被陆羽品尝过的。虽然这只是猜想,但足以使这“东野古井”变得意味深长。书...
· 茶文化―茶文茶诗―他乡的水沏家乡的茶
乍来深圳,初到东莞,便认出酒楼、茶肆,以及遍布街头巷尾的功夫茶摊,用的大都是产自我们家乡的绿茶。精美的装潢虽不为我所熟悉,然则那特有的玲珑与晶莹,清纯与馨香,却是非巍峨险峻之高原不可有,非湿润多雨之季候不可得,非空旷自然之环境不可成。还在家乡的时候,我就见过来自江浙、两广的茶商,以不高的价格收购家乡的茶叶。经过一番处理和包装,家乡的这些茶叶便以数倍或数十倍的价格,在经济发达地方畅销开来。当然��,我的家乡像所有外来打工的男男女女的家乡一样,堪称乌蒙磅礴,云天氤氲。那里山势伟岸,气势雄浑,高天与峻峰相接,流云与古树嬉戏。行路难!一点不错。路像什么?路就像一条古老而干枯的藤,迤迤逦逦地蔓延在大山的皱褶之间,远远望去依依稀稀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却是沉睡的大山与精彩的世界紧密相连的动脉,茶叶就是从这条路上运出去的,煤炭也是从这条路上运出去的,男男女女的外来工还是从这条路上走...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