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文茶诗―用茶“以制戎狄”之我见
正式创建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4年)的茶马互市贸易,历经亲、元、明、清四朝,在我国茶史和茶业经济中占有春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有关茶马互市贸易方面的论述时.发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其笼统地斥之为“以制戎狄”、“以茶治边”,说成是“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另一种是罗列史料,就事论事。笔者以为这两种观点和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知道,自宋王朝建立之初就有了继承“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的传统思想。至神宗朝、更是希望通过富国强兵来扭转“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在经过钱、绢、茶易马的得失比较后,毅然作出了以茶易马的最为明智的抉择。启此,茶马互市贸易便历代柏传而绵延不绝。
《宋会要・食货》指公:“袒宗设互市之法,本以羁摩远人”。“羁糜”者,笼络不便产生异心是也,而并非强权征服的意思。事实上,宋朝用茶换来的“羁摩马’:绝大多数都是短小瘦弱的马,难以用于战争。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增加边民的收入,藉以维护边境的安宁。
宋朝茶马互市贸易的价格政策是“随市增减,价例不定”和“马价分九等”,这是符合价格随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马依优劣而价格有别的原则的,是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宋朝每年易马15000~20000匹,起了很好的调剂余缺的作用,满足了边民对茶的需求,这怎能说是“以制戎狄”、”剥削”和“掠夺”呢?
元朝建立后,纳入了元朝版图。元政府考虑到蒙古与的关系以及佛教教派林立、政教合一的特点,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委派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地方自治特征的管理制度土司制。以后各朝大抵也沿袭此制度。从这种制度的本身似乎看不出与“以制戎狄”有多少联系。再说亦系少数民族,茶同样也不可缺少,故而不可能通过茶马互市来达到“以制戎狄”的目的。
据考,“以制戎狄”的论点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渝蜀王朱椿时提出来的。他说:“国家榷茶,本资易马。边吏失讥,私贩出境:惟易红缨杂物,使著人坐收其利,而入中国者少,岂所以制戎狄哉!”(《明史・食货》)。他说的意思是:用茶换来一些杂物,而且还是吃亏的交换,又怎能体现“以制戎狄”呢?为此,他提出:“西蕃之民归附已久,而未尝责其贡赋。佣其地多马,宜计地之多寡以出赋,而三千户,则三户共出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出马一匹,定为出赋,庶使其知尊君亲上,奉朝廷之礼也”(《明大祖实录》)他认为:天下和臣民都属于帝王,按地域之所产交赋税,是表示他们归附中央政权与尊君亲上而应承担的义务。足见“出赋”与茶马互市并不是一回事。然而他在强制征赋的同时,也采用象征军权的金牌制来强制推行“贱马贵茶”的茶马互市政策,这确实算得上是强权政治。但话得说回来,朱元璋不仅对少数民族是如此,对中原内地的农民也强征粮赋,而且还“大戮有民,下分臧否”(《明史》)。这是由他的残忍多疑的性格所决定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有过评论:“朱元璋不但是一个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最阴险残酪的政治家。”所以他推行的强权政治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用来对付少数民族。
到了清朝,金牌制即行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酌量价值,两得其平”的价格政策。康熙帝认为经济制裁是“泥于小见”。他为了满足对茶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意在四川的打箭炉和云南的北胜州两地开放新的易马市场,同时还决定增拨供应新疆茶50000kg。很显然,清王朝推行的茶马互市政策与“以制戎狄”也是不相干的。
根据以上所述,笔春认为把茶马互市贸易斥之为“以制戎狄”、“剥削”、“掠夺”并无科学依据,因而是不可取的。
另外,罗列史料、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茶虽是商品,但毕竟牧区人民“不可一日无茶”,而各朝各代用茶换马的目的主要又在于军事,因而茶这种商品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政治的属性。其政治属性的强弱则随政治、军事与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各朝的立国之初或在边境兵事时起的年代,它的政治属性会大大强于商品属性,茶马互市贸易也会大大得到强化。因此,在研究各朝各代推行的茶马互市政策时,必须同时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下结论才会比较客观公正。
笔者经过多年的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自宋至清的茶马互市贸易,虽然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但其主流是互惠互利、互补余缺,它在历朝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毋容置疑,们纳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和团结。据史料,历朝来内地易马者人众,内中既有官员、憎侣,也有平民百姓,通过与内地各阶层人士的长期广泛接触与交往,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信任和团结,从而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稳定。如宋朝,通过茶马互市使得西蕃接受了宋王朝的统治,并与宋联手共同对抗西夏进犯;在宋与西夏对峙时,因茶马互市中断,西夏人民曾一度迫使其首领与宋议和;四川黎州青塘羌族也曾一度聚众扰边,要求复市。在明朝,通过茶马互市,使得蒙古“诸酋感德日深,赴市日众,市马日多”。清雍正时亦称:“睦邻不以金樽,控驭不以师旅,以市微物,寄疆场之大权,其惟茶乎?我之所有,彼之所无,我从而重之,彼亦习之”(见《西康经济季刊)第14、15期合订本)18世纪末,英国想利用印度茶来垄断市场,进而想达到吞并之目的。但人民“偏喜历尽艰辛山路而运来的中国之茶”(英人贝尔语,见《中国藏学》1988年第4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藏族同胞对侵略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信念。这些都说明,茶马互市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情谊。
②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通过茶马互市,推动了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物资交流活动的全面开展,再加内地先进工具和手工业技术的传播,促成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发展边疆地区的城市和交通。古之川藏、青藏交通多有险道。自易茶贩茶开始,因交往多了,道路才逐步得到了修建和整治,茶道便逐渐变成为驿道,沿途的新兴城镇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方;而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