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紫砂品牌与品德的经营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4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紫砂品牌与品德的经营,日本的家电是有名的,意大利的皮件是有名的,德国的造车工艺是有名的,中国的宜兴紫砂

日本的家电是有名的,
意大利的皮件是有名的,
德国的造车工艺是有名的,
中国的宜兴紫砂壶也是有名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之所以能闻名于世,必然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品牌所共同努力经营的成果。你我所熟悉的紫砂陶艺也是如此,它特殊的署款文化,造就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个人品牌,这些品牌在八○年代以前,受于「中国宜兴」大品牌;八○年代以后则滋养于「紫砂一厂」黄金招牌的沃土;九○年代中期起,由于大环境的变迁,黄金招牌日渐解构、涣散,终而形成今日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的个人品牌时代。
于是乎,如何经营个人品牌?成了日后宜兴陶手们的重要课题。

事实上,紫砂陶艺文化可说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中,「人文」色彩仅次于书画艺术的一个品项。几乎每一件紫砂壶都有一组款识,不但标示出它出自何人手底,更代表着某一位特定的陶人或文人,在这块泥土上所作的努力及参与。这种特殊的署款文化,使得紫砂陶艺有别于玉器、铜器、瓷器等仅以形制、材质决定一切的「唯物观」。

在紫砂世界里,一个款识代表一个陶人、一个品牌、一种风格,更代表着一种水平、一种责任。这种准确而特定的「隶属感」,让我们从器物本身形而下的玩赏品鉴,升华至形而上的「人文」精神投射。

透过这种「指名道姓」的署款文化,也让我们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得以透过文献、传器,梗概知悉这些陶艺先辈们的制器风格与点滴佚事。就这样,我们知道四百年前的时大彬是紫砂界第一个以茶壶进行「关说」的陶人(《先进录》:时子之入学,以一罐得也);我们也知道第一个将学生作品拿来署上自己款识的人,一样是时大彬(《阳羡茗壶系》:李大,时大名);我们更知道,在成名后耽于逸乐,不务本业,靠着弟子们的「代工壶」谋利,终至技艺日衰的陶人不只是当代部分名手如此,事实上在明代的陈信卿便已立此殷鉴了!当然,我们也从文献中了解到,为紫砂艺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只是当代的高海庚,早在明代的陈仲美便是「心思殚竭,以夭天年」!

令我辈感慨系之的是,人性与紫砂的互动数百年来仍未改变,人性的善与恶反而更强烈地左右了紫砂的发展路线。近几年来,透过往返两岸的朋友,传回了多少成名陶人「晚节不保」的放浪、近利、脱序行为,这些现象在宜兴当地或许已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听在台湾爱壶人的耳中,无疑是一种幻灭与打击!别小看一介砂壶,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陶人辛苦半生所经营起的个人品牌,是禁不起攸攸众口的负面传播的。尤其是在个人品牌已成为未来紫砂的行销主流下,再不知爱惜羽毛,难免要遭到市场唾弃。

在前几年「紫砂的仲夏」里,我们看尽了隐藏在狂热之后的贪婪与丑态;于今,在「紫砂的酷寒」笼罩下,我们可千万不能再失去反省的能力呵!有人说:「茶冷了,才尝得出优劣」,验诸紫砂,何尝不然!

在紫砂个人品牌来临的此刻,我们谨以一位资深业者的警语与紫砂艺友们共同惕励「我们经营、收藏茶壶的人若真的对紫砂灰心了,大不了走人;可是宜兴工艺师们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从事紫砂的,他们再不珍惜,谁救得了他们?」忠言逆耳,但愿两岸爱壶人共勉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紫砂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茶,味苦寒,性平和,益身心。在我国,由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茶风始起,就被注入强烈的文化意蕴。继而,亦在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泡、品饮的过程中,凝聚起道德和美学意识,并予以程式化,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茶器具,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茶器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没有茶器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提高。作为中国茶器具的紫砂器,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人们的珍视与关注,引导着茶饮形式在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中蓬勃发展,折射了华夏文化的光辉。本文就此以对紫砂器在茶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和推动,作一相互关系演变的概括性探讨。茶器具――茶文化的派生物“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茶,就是古代的茶,这也是中国茶饮起源的最早传说,故唐代茶圣陆羽有“茶之为饮,发乎神...
· 茶文化―茶文茶诗―紫砂点灯记
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写着斗大「茶」字的玻璃门「叮当」一声,进来了今天第一个客人。老李触了电似的赶紧升火煮水,一边迎上满脸笑容,招呼道:「来来来,坐落来呷茶!」另一边偷偷端详这位前额微秃,西装笔挺的中年人……老李越看心跳越快「咦……莫非他就是传说中的大收藏家林董?」你看,对街不是停了一辆黑头大奔驰!想到这节,砂场老将的他也不禁心头老鹿乱撞了起来……。今天的开水似乎热的特别慢,冷气却又不够冷。好容易老李从新换的「吕尧臣」里冲出茶汤了――赶忙用微微颤抖的手,奉上一杯汤色栗红的「红印」,这可是他店里最高等级的待客茶了。呷了一口,只见这位「贵客」面无表情地「嗯」了一声,老李心中又惊又喜地盘算着「看来『印级』普洱人家还看不上眼……」,想着想着,手中的长寿还真递不出去了,心底开始懊悔抽屉没有摆两包「大卫豆腐」充充场面。那客人似乎对老李的失态视若无睹(或许人家大老板早就习惯别人在他眼前手忙脚乱的窘状)...
· 茶文化―茶文茶诗―亲近紫砂壶
紫砂壶出自无锡宜兴,我每次去无锡,只要有空余时间,都要购―把紫砂壶,现在家中有5把紫砂壶,价钱从10多元到200元不等。我知道,我所拥有的紫砂壶不是紫砂壶中的珍品、,也不是大师、名人作品,但这5把紫砂壶做工精细,造型巧妙,我也十分喜爱。紫砂壶融壶泥、壶色、壶形、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于一身,品种有二三千个,容量有大有小,大的东坡提梁壶,能盛水50公斤左右,小的仅盛水50克至100克。壶的造型变化多端,真可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圆肥敦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纳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好的紫砂壶还镌以诗文、绘以书画、嵌以金银,典雅之中显华贵。一柄在握,抚弄摩挲,二三知己,品茶说壶,真可谓其乐融融。中国文人特别喜欢紫砂壶、亲近紫砂壶,宋朝诗人梅尧臣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谓―语中的,讲的就是用紫砂壶烹茶。上品紫砂壶的色彩...
· 茶文化―茶文茶诗―我的老友紫砂壶
我的紫砂壶,是于无锡小店中购得。它平淡的周正、简单的浑圆,一直为我欣赏,也让我一直怀疑它是机制壶。于今之世,几乎无物不为流水线上生产,无物不可以假乱真。但我仍是喜欢它的简单与色重,也是喜欢当初店主的珍惜,这于今,也是种难得了。此壶于我手中握着大小刚刚好,左手持书,右手把壶,撮嘴饮茶,已成习惯。左手亦或放下书来去把栏杆拍遍,亦或拿个扇子击和音乐,这右手吗,却是断断不放壶的。若觉有些烫,便放在桌上,用手心轻轻摩挲那盖子,品断水温,也是须臾不离的。这种饮法是很私人的,而且这壶的水量也刚好够我一人滋润,倘若是大了,难以熬到二、三遍茶汤,若是小了,则遇见好茶就可惜了。总是想,穿上我的绸缎大褂,提上我的黄鸟笼子,捧着我的小扁壶,出去找天下有雪赊鸭架子汤去,这厮若见了我这阵仗,立马儿得收起漫漫的神气,“这儿位爷久没见了,这大老远儿您还亲来了,里面上座先请,我给您伺候这黄鸟去!”这壶底却当中正书“顾景舟”...
· 茶文化―茶文茶诗―品诗与品茶
有位做编辑的朋友嘱我写一篇谈诗的文章,我一直没有动笔。说真的,这两年我对诗歌越来越感到困惑和迷茫。每每忆起当年自己那些关于诗的慷慨陈辞,总有一种羞愧感,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诗,我们许多人仍限于一种表层的理解。也许我们太急功近利,太注重形式的标新立异和流派的分野,而忽略了诗歌最本质的一些东西,以至我们刚刚拓展的目光又被我们自己划定的藩篱所封闭。那些争雄一方的旗帜,那种近乎手淫一般的自我陶醉,使我们失去了诗歌本质的通道。蓦然回首,我发现我们许多自以为献身诗歌的人却仍被关在诗外,诗仿佛离我们更远了。我们的头顶被一种悲剧的弧光所笼罩。这使我想起一件小事,有朋友从成都给我寄来一包刚出厂的特级茉莉花新茶,冲泡之后香气扑鼻,饮之则沁人肺腑。适逢几个弄文的朋友来访,便以之待客,熟料朋友饮后并不以为然,并声称非砖茶不饮。起初我迷惑不解,几块钱一斤的砖茶怎么能优过这上等的茉莉花?然而,细想之后忽茅塞顿开,原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