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天柱茶:泡香我的故乡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2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天柱茶:泡香我的故乡,一杯碧绿的清茶,似乎酽酽地就泡香了我整个的故乡。站在故乡那片云蒸霞蔚的土地上

  一杯碧绿的清茶,似乎酽酽地就泡香了我整个的故乡。站在故乡那片云蒸霞蔚的土地上,我望故乡那一块块绿色葱葱的茶林,朦朦胧胧地便幻化成无数翻飞的茶的叶片。浓绿得化不开的故乡茶啊……

  故乡有茶,也就有浸润着斑斑茶渍、呈现在发黄线装书里的茶史。那缕缕清香总这样罩着故乡的秀山丽水。故乡有一座雄奇灵秀,云气弥漫的天柱山,茶就叫做天柱茶。唐代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上载:“舒州天柱茶,虽不峻遒,亦甚甘香芳美,良重也。”《安徽通志稿・物产考》里更有天柱茶辉煌的册封:“茶以皖山(天柱山)茶为佳产,皖峰高矗云表,晓雾布漫,淑气钟之,故其气味不待熏焙,自然馥馨,而悬崖绝壁间,有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采贮,不减龙团雀舌也。”……

  还是唐朝。故乡盛产两种茶叶,一种叫皖山茶,曾泡酥了官宦富豪的楼台亭榭。一种叫苦丁茶,有叶有刺,一叶大而圆,在深山岩壑间天然生长,无子无种,味苦性凉,可以入药,山民们自摘自饮……《玉泉子》上还有天柱茶的一件趣事:唐时有人授舒州牧,宰相李德裕向他要茶,那人果然献了数十斤茶,然:“李不授,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斤,李悯而受之,曰此茶可消肉食毒,乃命烹瓯沃肉食,纳以银盒,闭之,诘旦开视,其肉已化为水矣,众服其广识,用银具将茶肉合煮。其肉化为水。”县志上记载这茶每斤值四十钱,而当时的大宗茶只值十钱一斤,足可见天柱茶的珍贵了。唐代著名诗人薛能曾写诗赞美:“两串春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黄杨。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不觉香。”……

  故乡有茶,当然更有手执紫砂壶、附庸风雅的茶客。一批骚人墨客含着碧绿的清香,娓娓茶道就随那须髯飘飘自口中飘曳而出。晨暮如鸟聚茶林,相互品茗,敬茶论诗,一个个夫子自道。依然唐朝,秦韬玉还写过《寄谢天柱茶》诗:“天柱香芽露香发,倚云便酌泉声煮。”宋代元�豕镉夏辏�苏东坡在这里会合旧友同游灵仙观,旧友用光明泉煮茶,俩人同饮大醉;另一位大文人黄庭坚寓住舒州,在石牛古洞旁的“涪翁亭”,总贪用山谷流泉的水煮茶,直喝得诗情大发:“持节接九城,乐此水一钟。……金瓯煮山腴,茗碗不暇攻。”清代罗庄在《潜山古风》诗中更是激动了:“一杯之泉无所酿,山茶风味犹堪夸。”

  故乡有好茶,还有好泉,最是深谙茶道了。他们用那紫砂壶,眯眼瞅去,就用沸水荡尽,取茶少许放进壶内。先是倒进三分之一不到的沸水,约摸过上两分钟,才揭开壶盖,那时只见壶内叶水交融,芽发汁出,于是摇头晃脑谓之曰:“海底捞月!”又将壶内倒满沸水,立即就见水涤青翠,色绿味香,一缕青气冲壶而出,再乐陶陶叫一声“龙王巡宫”,凑那碧绿轻啜一口,满口生香,如甘霖润心,灵台空明恍若出世;虚目凝视,壶内旗杆横陈,雾气里龙腾虎跃,疏朗悦目,便胸中澎湃,诗情画意、书道琴韵横溢而出……

  故乡茶就这样从唐宋元明清一壶壶泡来。那拂不去的清香丝丝荡涤着这里的山水,千年碧绿,万古飘香。故乡现在的天柱茶色翠毫显,挺直似剑,青花香久,鲜爽醇厚而回甜。碧绿清澈的茶水,叶底嫩绿匀整明亮,曰之:剑毫、弦月。茶叶飘香的时节,故乡到处可闻那袅袅清香,随处可见那片片碧翠。有一日,捧一杯亲切的故乡茶,我立在墙上的地图前,恍惚就觉得那根茎分明的大陆架,优优雅雅旋落在清水间,就如一片偌大的茶的叶片。香酽酽的茶中国啊!有一杯我故乡千年碧绿的天柱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用我的咖啡泡你的茶
雪,一片一片地飘落,在无尽的夜空中,似许多飞舞的精灵;风轻轻的,轻轻的。今天是周末,蓝象往常一样又来到了“月照无眠”咖啡屋。夜晚的“月照无眠”,唱机里流泻出来的音乐,好象是被时光抚摸过的,充满略带忧伤的柔情。蓝喜欢咖啡,那种褐色的液体,但从不喝它,蓝觉得喝下它,便怀着更深的寂寞。蓝只喝茶,喝那种清香冷冽的绿茶。可是茶好象能把人喝瘦,在一种涩涩的苦香里,飞快消瘦的除了身体,还有心情。蓝喜欢“月照无眠”,是因为它虽然是咖啡屋,却有很正宗的绿茶。今天她照样坐在角落里,一个人一杯接一杯的独饮。对面的桌上,安森正在细品他的曼特宁。每一次看见安森,是蓝喝了一杯绿茶起身而走的时候。这以后总是可以遇见他,在靠着流水落地窗的座位上。笔直的侧面,沉默的背影,光是看他的背影,就知道他是一个过尽千帆的男人。他只选曼特宁,而且一杯就够了。他们从没有交谈过,可是蓝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他想说的话:品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茶文化―茶文茶诗―成都泡茶馆
成都的老茶馆我很少坐,那里多半是老人的天地。退了休,很有“闲气”,大清早就去坐茶馆。有的人叼着一米长的烟杆,烟头熄了,把打燃的打火机“睡”在地上,钓鱼似的点烟。抽叶子烟的人又爱吐口水,不时有人往地上吐一泡。一个穿得像乞丐般的老头,也来坐茶馆。几毛钱一碗的茶钱,不算个事。掺茶的大娘嗅觉很灵,闻到脏老头身上气味很大,就捂着鼻子来掺茶,隔着几步,老远地一倒,水冲得满桌都是,老头就出言不逊地骂。茶客们直是笑。茶房不喜欢脏老头,认为他一来,这桌子就算独占了,不会再有人坐这里,所以宁愿不挣这个茶钱。老头独坐半天,没人和他说话,又受气,但他还是要来。图的就是这闹哄哄的气氛。连百岁老人也坐茶馆!四川大学的百岁老花工就是一个。他六十年代就退了休,八十年代我们进校时,他还在天天挖地。此老大清早必坐茶馆,讲起茶馆里听过的评书还很幽默:“那时说书人讲一个‘脱鞋子’的事,讲了半个月,鞋子还没有脱下来。一个旧军队的连...
· 茶文化―茶文茶诗―泡茶悟道
翻阅中国古诗书册,隐约能嗅到茶的幽香。茶在中国,古老得犹如一幅泛黄的画卷,一个字就可写就一部文化史,外交史、还可以写一部诗史,一部禅史,茶总是与琴棋书画相联,与文人雅士有关,与一个城市的气质相衬。成都便流淌着太多的茶香,以及由茶而及的道风禅风,平心,静气,怀柔,致远。林鹿(画家)我曾住在天涯石北街,在小木楼里,一住近十年,算是化入了成都小巷子的文脉肌理之中。我曾在太阳普照的菲律宾马尼拉留学四年,有时,突然遇到下毛毛雨的阴雨天,就会想成都了,人在异域的心境杂糅着别情离绪,阴雨天令我享受无比。因为看见了太平洋中热带岛国的星空,我会对家乡上空那厚厚的云层的遮挡感到遗憾,但我没有化入咖啡文化,我坚持在异国喝成都带去的绿茶。在国外,我以泡茶馆为成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真正的成都人才痴迷于泡茶馆,达到世俗生活之化境。在华兴街泡茶馆悟道去年9月开始,我教美国留学生《亚洲艺术史》这门课,带留学生...
· 茶文化―茶文茶诗―泡沫绿茶
我们老喝茶的人对茶的温度有特别的讲究:喝茶一定要喝刚刚沏出来的,绿茶用玻璃杯,乌龙茶用紫沙壶,热息袅袅,茶馨浮动,呷一口细品个中滋味……而不喝冷茶是很基本的,更不消说那些盒装瓶装的被冷落很久的茶水。喝冷茶的人大多是不会喝茶的人!观念似乎是雷打不动,其实不然,随着新的面对,我最近还是动了一动。闽南话说“瘦人会吸水”,这个“会”字有“特别能”的含义,而“水”于瘦我而言当然是茶了,且不能一日无此君。面对沿街逐渐多起来的“泡沫茶坊”以及个中冠之以“泡沫”的红茶和绿茶,近年来一直耳闻目睹,但总是熟视无睹,感知中应是海峡对岸的同胞的一种对茶新的调制与喝法,但不确定。当我偶然喝上一杯时,竟多少有点相见恨晚!我立刻再买一杯,认真查看了它的炮制经过。首先出场的是一个不锈钢的椭圆形容器,接着置入一茶匙的糖水,再冲入大半杯的热茶水,(茶水是事前泡好滤净的,置于保温桶中听候调用,当热茶冲入容器时,可以感受到腾热的...
· 茶文化―茶文茶诗―爱上袋泡茶
食物若真有性别之分,袋泡茶必然是一位朴实贴心的家常小女子。它外表虽然简单,里子却是绝对的真材实料,在这个注重包装讲究表面文章的年代,更显得难能可贵。袋泡茶问世已一个世纪,最早流行于欧美,而后遍及全世界。它似乎总和女性扯上关系,连罗斯福夫人也说:“女人就像袋泡茶,除非把她泡进热水,不然无法了解她有多坚强。”小小一包袋泡茶,薄薄一层棉纸袋,连着一根细细的线,线上是各种各样的标签。只要冲入最简单的沸水,待3-5分钟后,轻轻搅拌,浓缩的各种茶香、水果香、花香立刻弥散开来。最好是雨天的黄昏,有微雨如星芒在窗外闪烁;或者冷肃的冬夜,紧拢衣袖亦不能抵御满身寒意。下了班,结束一天的忙乱,懒懒斜躺在沙发上,四下一片寂然,窗帘无声飘荡,有种冷清的感觉悄然袭上你的心头。这时电话铃声适时响起,三两个知己随后造访,欢声笑语立刻充盈了满屋。打开随手泡,取出几个晶莹的玻璃杯,再拉开抽屉,露出一包包整整齐齐的袋泡红茶。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