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文茶诗―清茶一杯颊留香
茶,作为传统主妇的待客之道,排在生活必需品之后。这似乎说明在早前的年代,茶是告别饥饿之后的一种奢侈享受。作为中国文化精髓之一,茶一度被演绎成只停留在“相王人家”,难入寻常百姓家。扯到茶,似乎总要想到茶文化。在生活中,茶作为主妇的待客用品,从来客清茶一杯,到请客去茶庄,再到拉开冰箱饮品任个人爱好选。茶,印证了生活的变迁。
必不可少一道茶
20世纪80年代初期,茶是待客上品,也是待客惟一选择。家里来了客人,就要去商店买一两茶叶回来应景,这是常事。茶在北方农村并没有太多可选择的,味道倒是其次,主要看颜色。价格便宜色泽红润的花茶比较受欢迎,价格每斤在8元左右。同事李小姐谈起茶,笑着说,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塞给她一元钱让她去商店买一两茶叶的事。买来的茶叶准确地说应该是茶叶梗,这种茶叶梗在农村很受欢迎,是因为梗干燥便于储存,而且色泽鲜艳久冲不淡。至于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只能说是遮遮开水味。
在茶叶故乡湖南,茶也没有当作文化来品。上等的茶要拿去卖钱来维持日子,余下的等下品自己喝。家里喝茶的习惯,也只是饭后端了白瓷缸子,抓把茶叶倒上开水,解渴一般。
潮州工夫茶秉承悠久的传统习俗被留传下来,只是在80年代,潮州功夫茶的工序被简化,茶叶也是普通的乌龙茶。人们喝的似乎是一种习惯,并不是茶本身的滋味。
茶庄渐露峥嵘
90年代,茶在人们生活中变的重要起来。北方人们对喝茶开始选择茶叶的质量。清茶逐渐取代花茶在待客中显现主人的富足生活,人们开始留恋壶中的余香。茶叶价格也由原来的8元一斤翻上一倍。“今天吃了没有”的问候已经演变为“有好茶吗,沏一壶”。
这个时期,南方的茶庄在城市的角落安家落户,茶叶被标上等级在明亮的橱窗里一一陈列,三三两两的人围着一壶茶打发时光。广东的工夫茶被搬到小店的门前,一桌四椅一套茶具往来的人均可坐下讨杯茶吃。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人回大陆投资经营,得以与部分的台湾人交流。发现台湾人的吃茶习惯与广东吃茶习惯相似。工序不差于潮州工夫茶,只是女主人退居厅堂男主人亲手炮制台湾的工夫茶。
步入饮料时代
饮料时代的到来,标志茶的发展到了危急关头,年轻一代厌倦茶味道单一、没有营养等一些很难改进的茶自身特点,拒绝喝茶。主妇们招呼客人不再是从厨房端出茶水,而是打开冰箱按客人的喜好选出各种牌子的饮料。饮料的发展把茶排出生活必须品的行列。这时的茶反而又回到了中国茶文化阶段,去“喝茶”成了成功人士标榜身份的象征。同时,英国红茶因西餐在中国的发展,被人们认可得以流传。如果把中国茶与英国红茶做一个比较,中国茶除了带有植物原有的苦涩外还有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凝聚其中,这在人的精神上加重了口感,而在年轻人来讲正是他们所逃避的。英国红茶就精神而言是浪漫,经过细加工的英国红茶植物的苦涩没有了,并可以加入奶昔。带有甜味的茶正如他们的生活。
茶之现代篇:茶饮料
茶饮料的出现是茶再次回归消费大众的标志,这不但在每家的冰箱里出现了随时可以饮用的茶,而且青少年在茶饮料刚上市时,把茶饮料当做时髦的饮品每天带在身边。据市场资料,茶饮料的出现使饮料市场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茶饮料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茶饮料的出现使维护茶传统声誉的人群骚动不安,认为茶应该保持原有的冲泡工艺才能体现茶的唯美。其实,这只是一个片面的市场话题。茶饮料只所以能被青少年接受,还是茶饮料的成分决定了一切,通过配料表我们发现茶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柠檬口味的饮品”,茶只是商家的卖点。但无论如何,这使青少年消费者间接的了解和接受了茶。茶也正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走入新时代的生活,主妇们的储藏间依然有茶的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