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茶文化―茶文茶诗―亲近紫砂壶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8
转发:0
评论:0
茶文化―茶文茶诗―亲近紫砂壶,   紫砂壶出自无锡宜兴,我每次去无锡,只要有空余时间,都要购―把紫砂壶,现在家

    紫砂壶出自无锡宜兴,我每次去无锡,只要有空余时间,都要购―把紫砂壶,现在家中有5把紫砂壶,价钱从10多元到200元不等。

    我知道,我所拥有的紫砂壶不是紫砂壶中的珍品、,也不是大师、名人作品,但这5把紫砂壶做工精细,造型巧妙,我也十分喜爱。

    紫砂壶融壶泥、壶色、壶形、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于一身,品种有二三千个,容量有大有小,大的东坡提梁壶,能盛水50公斤左右,小的仅盛水50克至100克。壶的造型变化多端,真可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圆肥敦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纳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好的紫砂壶还镌以诗文、绘以书画、嵌以金银,典雅之中显华贵。一柄在握,抚弄摩挲,二三知己,品茶说壶,真可谓其乐融融。

    中国文人特别喜欢紫砂壶、亲近紫砂壶,宋朝诗人梅尧臣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谓―语中的,讲的就是用紫砂壶烹茶。

    上品紫砂壶的色彩犹如染在毛纺织品上的颜色,沉着而没有火气,很像是文人们悠闲、从容的生活态度和不张扬的为人处世。

    一把紫砂壶,往往是由几种泥料按不同配比混合、又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而成,产品烧成后或黑而不墨,或紫而不姹,或绿而不嫩,或灰而不暗,仔细观看,壶身上又有星星白砂,如银粉闪闪,好像是文人们不呆滞、不呆板,富有才情、才华似的。紫砂壶不上釉、不着色,却又色泽丰富,如朱砂紫、海棠红、豆青、榴皮等,皆是自然原色,又像极了文人光明正大、不伪装的率真品性。

    亲近紫砂壶,最好还要让它发挥作用,即用来泡茶。紫砂壶的保湿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紫砂有气孔,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味道就越好,还能空壶留香。同时,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由于抚摸壶身,壶身色泽越发光润、雅致,好像有生命―般。

    我在每个空暇的下午都要用―把船型的紫砂壶慢慢泡茶喝茶,此壶是我5年前在无锡太湖湖畔的中国紫砂艺术馆购得,当时营业员小姐将此壶放在水桶里,它浮而不沉;将壶盖拿开,单脚立于壶身上竟压而不碎,我很是惊叹和佩服,就买下了。当时营业员表演的意思是此壶制作精细,密封性好,不浸水,所以浮于水而不沉,且壶身坚固,压而不碎,而我看中的则是这把壶“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的内在品性。我用此壶泡茶喝茶,好像是遇到了知己,有一种人壶相亲的感觉。

    人居草本之中称为“茶”。喝茶是一种心境,用紫砂壶泡茶喝茶,更显出生活的一分淡泊和宁静。相伴紫砂壶,亲近紫砂壶,过一种质朴的生活,我想,在这行色匆匆的红尘社会,也应该是一种清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茶文化―茶文茶诗―我的老友紫砂壶
我的紫砂壶,是于无锡小店中购得。它平淡的周正、简单的浑圆,一直为我欣赏,也让我一直怀疑它是机制壶。于今之世,几乎无物不为流水线上生产,无物不可以假乱真。但我仍是喜欢它的简单与色重,也是喜欢当初店主的珍惜,这于今,也是种难得了。此壶于我手中握着大小刚刚好,左手持书,右手把壶,撮嘴饮茶,已成习惯。左手亦或放下书来去把栏杆拍遍,亦或拿个扇子击和音乐,这右手吗,却是断断不放壶的。若觉有些烫,便放在桌上,用手心轻轻摩挲那盖子,品断水温,也是须臾不离的。这种饮法是很私人的,而且这壶的水量也刚好够我一人滋润,倘若是大了,难以熬到二、三遍茶汤,若是小了,则遇见好茶就可惜了。总是想,穿上我的绸缎大褂,提上我的黄鸟笼子,捧着我的小扁壶,出去找天下有雪赊鸭架子汤去,这厮若见了我这阵仗,立马儿得收起漫漫的神气,“这儿位爷久没见了,这大老远儿您还亲来了,里面上座先请,我给您伺候这黄鸟去!”这壶底却当中正书“顾景舟”...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云芝茶》[元]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 茶文化―茶文茶诗―紫砂壶史、赏、鉴、用、养、藏浅谈
茶是世界公认的饮料。早在汉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茶的功用有了很深的认识,饮茶之风先从巴蜀和江南一带向北方发展,然后又从中国向世界各对外传播,成为世界性的饮料。饮茶的方法从古到今也有几个不同的阶段。从药用到茗饮,最先彩混煮法然后又有煎茶法,这些方法唐代乃之晚唐非常流行、五代宋代至元代饮茶方法主流是点茶法,明初至今采用泡茶法。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历代贮茶、煮茶、饮茶之具也不断丰富起来。茶具制品多种多样材料繁多,计有:金器、银器、铜器、锡器、玉器、珐琅器、陶器、瓷器等等,日常生活里普遍使用的则是陶瓷器。由于不同时代的饮茶方法不同,茶具也随时在不断地变化着,最早人们采用“煎茶法”,青、白釉瓷浅腹碗,用来饮茶最为恰当。由于茗饮方法不同,饮用器常用“茶壶”(宋代以前名汤瓶)也有不同的形制。唐代是“煎茶法”,所以壶腹大口大短流,到五代、宋朝,壶则是长曲流,小口,是“斗茶”时要“点汤”或“点茶”做功夫,明清...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诗茶歌
饮茶歌姜茶能治疾,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会伤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茶之十德一、散郁气二、驱睡气三、养生气四、驱病气五、树礼仁六、表敬意七、尝滋味八、养身体九、可行道十、可雅志
· 茶文化―茶文茶诗―《茶》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J。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侵寻发美鬯,猗��生乳粟。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